医院应急指挥决策体系的建设实践*
2018-09-26王兴鹏郑亚群吴惠静葛晓麟
——王 丹 王兴鹏 李 群 郑亚群 李 萍 方 芳 吴惠静 葛晓麟 万 文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是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紧迫性、传播性强、危害较大等特点[3],决定了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先进、适合卫生系统业务流程、标准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以提高应急处理的反应效率和处置质量。
高效、权威、统一的指挥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体系的神经中枢[4]。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是典型的任务型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指导性标准[5],并普遍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安全决策机制和危机管理机构。部分国家还设置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常设机构,人财物保障比较充分,分工与协作运作良好[6]。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分级分类响应机制、缺乏完备的应急预案等[7]。因此,综合性医院如何全方位地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了大量应急救治任务,尤其在应对踩踏、甲流、重大交通事故等公共事件中不断完善应急救治体系,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研究着重探讨该院在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1 医疗应急事件分类分级
根据实际情况,突发公共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17分类、25种创伤类型,归并创伤类型12种,包括创伤、中毒、窒息、电击伤、中暑、过敏、撕咬、化学品灼伤、烧伤、辐射、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按照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4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根据事件类别和级别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响应学科范畴、现场应急指挥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应急医疗队伍响应层级和范围,均有明确要求。
2 应急指挥组织架构
2.1 组织架构
由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3个层级组成。决策层指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管理层是医院根据突发事件成立的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两个层级;实施层则由主要应急力量组成,包括医疗、后勤保障、院感、新闻宣传、信息、财务、社工志愿者等,应急工作小组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承担任务特点灵活组合,见图1。
图1 应急指挥组织架构
2.2 职责分工
2.2.1 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和指挥控制,能够依靠系统流程和方法,实现对应急事件的判断确认、决策、响应、勘察、指挥、调度、信息综合、联络、处置等。
2.2.2 医院/现场应急指挥中心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迅速调集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应急方案。如突发公共事件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决定是否提升应急响应级别和指挥层级。同时,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在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进行总结评估。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生特别重大灾害事故、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协同应对时,医院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应当加入由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市/区应急救援指挥部。
2.2.3 应急管理工作小组 主要按各自职能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贯彻落实医院应急管理专项工作,并承担突发事件中所在应急执行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职责。
(1)医疗救治组。检伤分诊组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评估所有的伤病员,对伤病员伤情进行初步判定,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分别置于绿、黄、红、黑4种颜色区域。同时,登记患者姓名、年龄、单位、联系电话、初步诊断、检查去向、收治科室等信息,将有关识别卡系于伤病员腕部或别于伤病员胸部,便于转运、信息汇总和后续住院治疗。对昏迷无法辨别身份者,需登记好性别、年龄(估计)、编号代名以备查询。抢救组由急诊科和相应梯队应急医疗响应队伍组成,按专业分为若干抢救小组,并根据检伤分诊情况由相应抢救小组对伤病员进行分类救治。
(2)服务保障组。由后勤保障组、信息组和财务组组成。负责应急医疗救治所需药品、设施设备等物资的供应;救治现场的安保维稳;按照预案开辟院内救治场所;根据需要护送伤病员进行辅助检查;以及保障病员救治、财务、检验检查等相关信息系统的通畅等。
(3)院感控制组。负责做好院内感染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监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协助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负责或协助进行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报告工作等。
(4)新闻宣传组。负责收集相关素材,承担各类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职责;必要时根据要求履行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责任;协助官方新闻媒体做好信息发布和通报工作,正确引导公众危机意识。
(5)社工志愿组。社工志愿者应做好突发事件中需要协助完成的工作,如协助提供基本需求以及陪伴安抚工作,负责伤员及家属的心理筛查与诊治等。
3 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医院应急管理指挥决策系统由接报部门、指挥中心、执行部门3部分组成,并以快速报告和呼叫响应程序为纽带,见图2。
3.1 接报
3.1.1 快速报告总体要求 医院急诊预检、急诊抢救室、门诊办等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前期处置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向接报部门快速报告。
接收预报时需确认或了解以下信息:事件基本情况、人数、创伤种类、严重程度、距离、估计时间、救护车数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根据《上海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凡一次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受伤的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必须及时上报。对一些特殊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响应等级。
3.1.2 接报部门 接报部门在工作时间内设在应急办公室和医务处(任一方接报后应及时互通消息),非工作时间则由行政总值班承担。负责获取紧急突发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伤亡规模迅速判断事件等级,向院长、分管或当值副院长汇报。
图2 应急指挥决策流程
3.2 指挥
3.2.1 启动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接报后,第一时间作出决策、判断,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明确指示报告人员。同时,根据情况决定向上级领导或部门汇报。
应急预案启动,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组长为总指挥,副组长为副总指挥。同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中心,设立现场指挥员、协调员和医疗安全员。
3.2.2 指挥层级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应层级人员履行职责。现场指挥员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和总协调;现场协调员负责核实汇总相关医疗救助信息,对内外保持随时联络;医疗安全员负责协调医院医疗应急资源和伤病员救治工作。
3.3 呼叫
接报部门接到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后,按既定响应层级召集相关应急响应队伍。
工作期间,利用全院呼叫广播系统进行快速、及时、清晰、无死角广播。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按预定代号紧急呼叫,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呼叫代码依次为“集合区域+抢救A*A*+创伤类型”“集合区域+抢救AAA+创伤类型”“集合区域+抢救BBB+创伤类型”“集合区域+抢救CCC+创伤类型”。不同响应梯队的应急队伍人员接到广播通知后第一时间前往指定集合区域参加应急抢救任务。非工作期间,运用嵌入电脑的手机拨号自动呼叫应急医疗响应队伍成员。
3.4 执行
应急呼叫得到响应之后,各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按功能归并组成医疗救治组、服务保障组、院感控制组、新闻宣传组、社工志愿组5个应急执行部门,并根据实际需要承担相应应急处置工作。其中,医疗救治组按一组1名医生、1~2名护士、1名运送人员配置,统一着区域标识背心,在相应抢救区域开展抢救工作。
4 小结
本研究从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了医院应急指挥决策体系。这一系列措施在医院应急救援实践中,切实提高了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确保了各项医疗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