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海南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学习民俗旅游的兴趣
2018-09-25邵明娟
邵明娟
摘要:民俗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省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大量的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如何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民俗旅游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民俗旅游的兴趣,掌握适应民俗旅游市场所需要的操作和服务技能,是该专业在人才培養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举办小型的民俗技能大赛、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课堂上多采用情景剧表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民俗旅游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海南;民俗旅游;学习兴趣
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清新的海风,湛蓝的海水,柔软的沙滩,海南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海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绝佳选择,游客在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当地独特的黎苗文化产生兴趣。黎锦、竹竿舞、船型屋、绣面纹身、三月三等民俗现象和活动都深深吸引住了游客们好奇的目光。
世代居住在海南省的民族主要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近年来我省也在不断加大民俗旅游的开发力度,尤其重视挖掘和培养懂得专业民俗知识的人才。职业院校作为为市场提供专业型旅游人才的主力军,更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为海南本土民俗旅游市场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民俗旅游的兴趣,是值得每个旅游专业老师深思的问题。依据本人教学工作的积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民俗旅游的兴趣。
一、丰富课堂内容
首先根据《中国民族民俗》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把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等知识介绍给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外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多媒体播放的方法,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借用一些博物馆和民俗文化馆中的展品实物加强学生的感官感受。例如,在教授黎族传统服饰—黎锦时,可以请学校黎苗文化展馆的老师来讲授织锦的技法;学习黎族的民乐表演吹树叶时,也可以请音乐老师手把手地交我们演奏技巧;学习黎族的竹竿舞表演时,可以去形体室,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法。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举办小型的民俗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
例如在讲解每个民族的声乐文化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这要求授课教师课下要认真收集相关视频音频资料。音乐是没有界限的,它通过人的听觉审美功能可以把人们联系到一起。我们海南本地的学生也有很多是黎、苗、族等少数民族,可以在课上让他们展示古老的传统民歌。课下可以布置一些学唱传统民歌或练习、自编竹竿舞动作的比赛。举行小型的民俗才艺演出,不拘泥于风格,不拘泥于形式,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这样既满足学生想要表现自我的愿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例如,黎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将这将这个节日的由来讲给同学们。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飘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幸得生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鲜花烂漫红棉争艳的时候,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在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就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此外,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庆祝和宣传三月三的活动。节日期间各省市通常会举办海南黎锦苗绣技艺展示及比赛;全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全县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趣味性民俗体育竞技活动;闭幕式文艺晚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中国民族民俗》的课程设计思想就是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灵活运用民俗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服务于民俗旅游这个行业。
四、课堂上多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法
例如我们在讲解黎族婚庆民俗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先自学,大概了解一下黎族婚礼过程。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准备进行角色扮演黎族男女青年相亲过程,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请媒妁说亲过程、定亲过程、结婚选日子、女方家宴请过程以及最后的结婚过程。表演之后,由其他同学记录并点评演员的表现,表演过程中的遗漏忽略的细节等。在讲解黎族宴席礼仪时,我们也可以把课桌拼成长桌表演主人向客人敬酒的礼仪及注意事项。通过情景表演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充分掌握生动有趣的民俗知识,将这些民俗知识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同学们运用这些民俗知识的技能,激发同学们宣传民俗知识的潜能,有利于同学们深刻体会民俗旅游强大的参与性功能。
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立竿见影地检验教学的成果。民俗旅游资源带给当地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景区都开设了民俗观光和体验项目。学校可以以这些景区为依托,根据景区所要宣传的侧重点,来安排本课程的内容,使得参加实习的学生边学边用,不断开发课程的实用性。同时,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参与性项目开发,提高游客体验质量,符合现在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校课改的动力和发挥师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如今的海南岛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大省,面对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培养专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旅游人才,势在必行。合理地规划民俗旅游这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旅游专业的老师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相信日臻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必将为海南民族民俗旅游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黄丽华. 论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J]. 琼州学院学报, 2014,(3).
[2]黄宇, 罗艳菊, 毕华. 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 [J] .特区经济, 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