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8-09-25李伟东刘金华江霞杨华云王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

李伟东 刘金华 江霞 杨华云 王磊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68-02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完全掌握环评各环节的技能,无法满足社会所需。因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案例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为更好地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把工程案例项目引入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工程实践,培养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本文以我院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为例,进行环评课程的教学改革试点和研究。

一、环评案例教学构建

1.实施内容和步骤。在环评课程教学环节开展案例教学改革时,教学构建以实际横向项目环评的实施流程为主线展开。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不同的环评项目与课程的专题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与不同的环评项目的不同环节,从基础的环境调查入手,学习环境现状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预测,进而提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最终得出环评结论。通过不同的环评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如图1所示。

2.环评准备阶段。环评技术导则(HJ 2.1总则)规定环评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被认为是准备阶段,主要的工作是依据项目特点和相关规定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文件类型。依照技术导则(HJ 2.1—HJ 2.4)進行项目环境影响因子筛选,明确评价重点和保护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将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为案例引入课程。学生可以在接触不同类型项目环评的过程中,学习、实践和练习环评准备阶段的工作,最终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环评工作理念。

3.环评工作阶段。(1)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包括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环境污染源调查两部分。质量现状调查的重点是掌握环境本底参数,为后续影响预测等提供保障。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包括历史环境数据和环境现状数据等多方面的资料。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收集水文、气候等资料。同时结合项目评价所需,实地调查、评价项目所在地各环境要素现状。依据评价等级和评价因子的要求,开展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间接提高学生的实际监测技能和资料收集能力。环境污染源调查是开展环境预测和评价的基础。污染源调查包括项目周围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和项目本身主要污染源的调查两部分。从污染物种类一般分为水污染源、大气污染、固废污染物和噪声源等。环评课程案例教学中,以某市区域规划项目环评为例,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从项目区域的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与排污特征等入手。重点对区域内污染源的产污量、排放去向进行详细调查。通过践行全方面的污染源调查,有效增强学生对环评基础数据调查收集、统计、分析整理能力,同时为后续环评的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提供保证。(2)环评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是环评的核心所在,为方便学生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教学中,结合典型工业项目的工程分析开展教学工作。首先,采用物料衡算法对项目的污染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类比同类项目的环评报告数据,验证项目污染源强。最后,利用相关文章资料的复用,校核项目工程分析的污染源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中,将环评工程分析中常用的方法进行有机的串联与结合,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分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3)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预测是预测项目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预测结果体现着环评工作的水平,决定着项目影响是否能被接受。影响预测涉及内容多,难度大,因此采用案例预测演示结合提供软件学生自行预测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按照环境要素分块开展大气、水和声环境等的教学。以大气预测教学为例,先说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并对常用EiaProA、Screen3、Aermod、Calpuff等大气预测软件进行介绍。之后,结合案例演示讲解不同预测软件的适用类型、范围,以及使用要求和功能局限。最后,依据工程分析案例,提供基础大气数据和EiaProA和Screen3软件,让学生自行在电脑上运行和使用预测软件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环境影响预测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环评中使用各类预测软件。最后以讨论课形式,请学生上台演示其预测结果,并进行点评和总结。(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环境预测的结果对照环境标准的要求限值,进行环境达标和可接受性与否的评价工作。教学中采用简单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等方法,以项目案例为媒介,进行不同类型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教学。课堂案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学边实践。最后,依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夯实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能熟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4.环评总结阶段。环评结论是对环评工作的最后概括和总结。环评结论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逻辑清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总结环评的各部分内容。这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环评实践经验和技能,能够从项目特点和环评报告的要求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讲授。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环评课程的认识,对照相关技术导则要求,在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基础上,撰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参与环评的各个环节,从而将枯燥的理论课程以多样化的案例教学和开放式的教学有机结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最终使得学生掌握环评工作的技能。

二、课程考评体系改革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更加全面、科学地考评学生,对课程的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突出学生自主性和实践能力,弱化理论课堂,摒弃“唯结果论”。学生成绩改为由:(1)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度;(2)在教学中各部分的表现;(3)项目环评报告编写;(4)心得体会和总结等4部分构成。依据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技能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等进行考核。教学中始终遵循全程考核的原则,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

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环评课程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缩小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环评的不同阶段,开展合作与协作。学生在完成环评的每个环节,都要与他人协作,相互探讨,最终确定评价内容。通过交流与协作及师生间的讨论,不仅扩大了学生对实际环评工作的认识视野,也能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再者,大幅增加学生实践训练机会。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环评案例与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在项目现场或软件操作中开展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贯通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强化知识实践性。最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环评实践,参与实际环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项目环评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总结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对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将案例教学法有机地应用于环评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对环评课程的实践体系、教学内容和考评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突破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环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益探索,更是环境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1):153-156.

[2]章丽萍,何绪文,张春晖,等.案例法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5):67-68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