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点思考

2018-09-25葛东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主动学习高职学生

葛东霞

摘要:本文从“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重点谈谈来自巴斯学院的启迪以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职教学实践,从中英两国现行教学方法的差异中,寻求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涉及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界定,与主动学习状态对应的课堂秩序和教师为达成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可采取的教学手段和一些措施等。

关键词:高职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方法;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238-02

在高职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看手机、打瞌睡、开小差等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的症结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这种状况显然不是靠反复向学生讲“你们应该要怎样、怎样学习”就能解决的,大家都普遍认为关键是要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笔者2017年1月份有幸参加了按照英国巴斯学院和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的合作协议组织的新一期为期2周的“组织教师赴英进行教学方法观摩学习”的活动,带着“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问题,我认真地参加了巴斯学院安排我们的随堂听课及先进教学方法的专题讲解活动,联系国内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从中得到不少启迪,回国后的这段时间,经过再思考和深入总结和再学习,对此有了些新的感悟。

一、怎样的学习行为才属于主动学习

英国的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分为:听课或听讲座、阅读、视频或音频资料的学习、看示范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自己学了再去教会同伴这样7种,其中前4种学习行为即听课或听讲座、阅读、视频或音频资料的学习、看示范演示属于被动学习,后三种学习行为即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自己学了再去教会同伴属于主动学习。因此判断是否为主动学习行为,是依据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是积极主动参与而确定的。经英国教育研究调查统计得到各种学习行为习得的知识在学习者记忆中保留程度如下图1,其中被动学习学到的知识在学生大脑中保存率小于30%,其中听讲座学到的知识留存率最低,只有5%,而主动学习习得的知识留存率则可达到50%—90%。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讲授的教学方式,属于留在学生脑海中映像最浅的被动学习,传统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式教授方式,学生参与程度很低,听课过程中学生容易走神,看手机、开小差就时常发生。要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在技能教学中,不光要示范,更应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多采用小组学习,组内学员相互帮助的主动学习方式。

二、主动学习的课堂秩序

主动学习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课堂氛围应该是宽松、活跃的。我们传统教学的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台上讲授的声音,偶尔提问,被点到答题的学生起立作答,客观上形成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被裁定回答正确与否的被动地位。这就是我们传统课堂的教学秩序。

觀察英国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是随时随地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不必起立,坐着就可侃侃而谈,一个学生回答完,一旁的同学有提出不同观点的,有补充内容的,大家神情自然,关注学习。讲课中学生若有问题,即举手示意教师要求解答。在这种的氛围中,自然突显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习进程的客体。

三、促进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师提问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备课后,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忽略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BLOOM指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由低到高分为认知、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其中“认知和理解”属于低层次学习阶段的思考技能,“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属高层次的思考技能,在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向高层次思考技能迈进。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设问方式应根据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教师设问可以是答案明确的封闭式问题,或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开放式问题。

学习的第一步是对知识定义的认知,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给予视、听资料向学生展示最基本的定义和概念,此阶段由于是认知初期,学生相关知识有限,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可以通过设问,让学生复述定义或概念,或让学生通过列表方式补充完整知识点中的各项特性。

1.在学习的理解阶段,教师提问方式可通过提供多项选择,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分、辨别作答,并给出选择的理由,加深对知识点的特征理解,从而达到透彻掌握的目的。

2.在知识点的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运用在一个新的场景下,以检验前面所学知识和规则的适用性,或者给予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评价等。此阶段教师的提问应是开放式的,可以是:如何运用前面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经历哪些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如何评价这个过程等。

3.促进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师应以合适的设问方式多引导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阶段,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任务设置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前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所设定的教学起点,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由此而设置的教学任务会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会影响每个人的学习效果,一刀切式的教学任务,会使有的学生觉得任务太难,全部完成很吃力,影响学习信心。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课程任务缺乏挑战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英国巴斯学院的学习任务分级实施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巴斯学院,教师把教学目标包含在学习任务中,将学习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分三级布置给学生,学生只有正确完成所有的初级任务,才能通过这门课的考核,当学生正确完成所有的二级任务才能得到良好的成绩,学生正确完成第三级任务,考核成绩可以得优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能力设置个人学习目标,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方式。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核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不光是在学完后进行,学习效果的追踪应贯穿于学习过程,特别是高职教育既有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包含专业技能的教学,对学生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应贯穿于技能实训过程。

借鉴英国巴斯学院教学任务分级设置的方式,高职实训教学阶段的技能考核可采用细化评分的方式实施,把岗位技能按知识点细分考核分值,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整理出基本达标、技能良好和技能全面等分级考核标准,学生掌握某项知识点技能就得相应分值,期末的考核得分就是平时技能测试得分的累积,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是否达标非常清楚,可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本文倡导高职教师积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秩序,设计适应教学不同阶段的课堂提问,布置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任务,给予学生客观明确的教学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并逐步具有创新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66-70.

[2]高华.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4):72-75.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主动学习高职学生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