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8-09-25肖萍萍李文国李晓光张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民办高校改革

肖萍萍 李文国 李晓光 张勇

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在同类院校中率先践行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通过理念设计、培养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师资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内容,将真实的工作岗位、企业环境、开发项目等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协同育人;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134-02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宗旨,通过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相关理念,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本科人才需求市场,重新审视、调整和建设专业或专业方向,明确各专业面向社会和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相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育人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工程类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培养目标

长春光华学院于2012年开始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物聯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4个专业,2015年开始与北京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合作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专业培养模式分别是“2.5+0.5+1”、“3+1”人才培养模式。自2012年4月开始,成立了电气信息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各专业领域的专业负责人或教授、校企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等组成,其中校外企业人员不少于50%。对该项目相关研究已经开展5年,创建了企业“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间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教学平台,初步探索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培养模式,并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培养思路

围绕一个宗旨,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实现两个对接,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相对接;

搞好三个建设,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

培养四种能力,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

深化五个改革,即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

推进六个导向,即面向定位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面向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大纲、面向合作导向的课程安排、面向综合导向的实践环节、面向兴趣导向的第二课堂创新实践。

三、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改革

在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特征以及国内外校企协同育人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我校电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开展具体研究。

1.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之理念设计。在设计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思路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元四共五平台”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体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探索学校、企业(合作)、社会(就业)的“三元”运行机制,实行“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的合作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三元四共五平台”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之培养方案设计。为了准确把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各专业相关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调研方案,在长春、北京、大连等多家企业在就业岗位、用人需求等方面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工程类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主要就业部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调研,获取企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设定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炼实际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面向岗位构建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从招生市场导向到就业市场导向的转型,使我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之方案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通过改革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内容,实现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面向定位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本专业主要就业单位、主要就业部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实际岗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2)面向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完成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贯穿于职业能力培养中。对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析,重新构建“岗位—能力—课程”相对应的能力矩阵,实现“工作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

(3)面向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实例引导法、项目驱动法和工程案例法授课,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专业课程采用“赛学结合”,将学科竞赛的部分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理实一体实验室,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4)面向合作导向的课程安排。加强与合作企业校企合作的融合力度,主干专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讲授,实现企业课程的全程嵌入,并保证四年不断线,明确学校、企业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统一”。

(5)面向综合导向的实践环节。以企业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知识点为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统合课程的技能、素质和知识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项目驱动教学,强调项目的真实性。

(6)面向兴趣导向的“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设计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项目+班导师+学生团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案,以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四、结论

结合长春光华学院整体转型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现状,探索了适合向应用型转型的本科院校的校企深度协同育人体系的一些关键问题,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本行业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研究从产教融合角度以改变学校理论教学脱离行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现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瑞玉.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4,(1):18-19.

[2]孟祥玉,肖萍萍.企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8-29.

[3]李晓光,张德江,李文国,张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教学研究,2017,(40):96-101.

[4]郭福春.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5):72-74.

[5]沈家军,凌代俭,邓社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00-202.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民办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改革创新(二)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