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改善研究生四种人际关系的效果研究
2018-09-25李娜
李娜
摘要:本文聚焦研究生四种人际关系的现状,包括:室友关系、同门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密关系,以某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干预,采用人际交往能力测评的量化统计和成员反馈与自评的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了解自我、相信自我、理解他人、换位思考这4个能力有显著提高;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这3个能力的提高紧随其后;人际适应和情绪控制这2个能力上效果不明显。团体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团体成员在处理四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003-02
一、引言
人際关系在研究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影响研究生的心态情绪,重则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毒害室友”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给研究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带来危害。因此,如何提升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团体辅导具有探索自我成长、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提升与进步的优势,为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故本文以团体辅导为手段,聚焦并探讨了当前研究生的四种人际关系(室友关系、同门关系、师生关系、异性朋友关系)的现状,针对某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进行为期9周的团体辅导干预,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团体互动中观察学习、体验交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模式,进而获得自我成长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升。并且通过自制测评表量化统计分析以及成员访谈和讨论反馈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索团体辅导对提升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面向某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募,遵循自愿、保密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和入组访谈,最终选取30名成员,基本情况如表1。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查阅、参考相关文献。访谈法:包括成员筛选的入组访谈和团体结束后的跟踪访谈。问卷调查表:团体辅导后对10个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评价量表。使用自编自陈式问卷:用于团体结束后,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的评价和自我成长的评估。
3.团体辅导方案。本次团体辅导是封闭式、结构性的团体,共9个活动单元,每周进行一个单元,每次2个小时。第一周:团队讨论,确定目标;第二周:相逢是缘,团队建立;第三周:风雨同舟,团队信任;第四周:我型我秀,了解自我;第五周:开放包容,了解他人;第六周:打开心门交朋友;第七周:沟通无限,学会交流;第八周:五彩生活,智慧大家帮;第九周:感谢有你,他日再聚。
三、研究结果
1.量化统计—人际交往能力测评质性分析—成员讨论与反馈评估。由于没有标准化的量表测量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我们在第一单元团体辅导中探讨了影响四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因素,最后达成团队共识,确定了自我了解、相信自我、理解他人、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人际适应、协同合作、人际公关、情绪控制10个能力作为团体辅导的量化指标,根据参加团体辅导后的主观感受评价自己在各方面的改变程度,变化程度打分为0—9分之间。
从量化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总体上团体辅导对小组成员的10种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团体辅导在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了解自我、相信自我、理解他人、换位思考这4个能力有显著提高,平均分在5.50分以上。其中,相信自我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提高的效果尤为显著,得分高达5.97,表明团体辅导对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认知转变具有立即性辅导效果。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这几种能力的提高紧随其后,表明团体辅导在人际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上效果明显。在人际适应和情绪控制这两个能力上效果不明显,说明情绪改变需要长期训练。该量化分析均证实了团体辅导在改善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2.团体辅导后的成员反馈。团体辅导结束后,对所有参加团体辅导的成员进行了跟踪访谈,成员对团体活动和个人成长进行了反馈评估。根据成员跟踪访谈反馈,80%的成员认为收获非常大,13%的成员认为收获比较大,6.6%的成员认为收获一般,表明本次为期9周的团体辅导得到了大部分研究生成员的认可与喜爱。参与团体辅导的研究生成员认为自己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有所改变,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主动与他人沟通,体验了人际关系中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够将团体里的有益收获迁移到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有效改善自己的人际困扰和问题。
四、结论
针对某高校研究生实施为期9周的团体辅导干预,通过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在提升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上具有比较显著的立即性效果,成员将团体辅导中所学到的行为方式,迁移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有助于修复和改善四种人际关系。然而,本次研究对象是某高校的工科研究生,被试的代表性有待于加强。量化分析因子是由团体成员讨论所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普适性,因此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能力的量化因子,并选取更广范围的样本进行团体辅导,使结果更具可靠性和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官锐园,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7).
[1]包红燕.研究生师生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奥利维亚.福克斯.卡巴恩.魅力[M].译林出版社,2013:13-44.
[3]陈芳烁.硕士研究生人际交往实证分析——以M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2,(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