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
2018-09-25唐锐
唐锐
摘要:本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野,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现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举措,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的实现路径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021-02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特殊使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水平[1]。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岗位变动较为频繁,社会大众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偏低,辅导员职业终身制发展政策导向性不强,职业发展动力不足,制约并限制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进行重新审视和科学定位、深刻剖析制约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利因素,找出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突破路径与基本对策。现实工作中,外界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可度不高,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职业化素质提升,职业化终身需求的诸多矛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职业生涯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顶层设计的机制体制尚未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上级政策落实不充分,督查督促不力,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教育部制度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辅导员职数配备难于达标;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不畅,专业化建设较为薄弱,职业准入机制、绩效评价标准、成长发展环境等与队伍建设不相适应,导致辅导员工作存在定位不明、职责不清、业务不专的大量客观现实问题。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职称评聘、業务提升和职务晋升等没有明确管理和业务双线晋升的职业发展路径。
(二)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体内在动力不足
从高校辅导员自身来看,发展内在动力不足会直接制约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实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大致包括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敬业感等三方面。职业情感的核心要素是职业荣誉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普遍不强,导致其职业敬业感也不够,进而产生负面消极的职业行为,把工作岗位视为烦琐的事务性学生工作,职业责任感不强,积极向上的动力不足。如何培养好高校辅导员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职业情感,爱岗敬业的荣誉感和心系学校的归属感,促进自身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是一项重点任务。
(三)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文环境亟待优化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文环境对其起着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舆论导向和人文社会环境急需加强与优化。主要体现为存在几种有失偏颇的观点:一是少部分人仍然质疑高校辅导员职业群体存在的必要性,从根源上否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无需专门的学工队伍,只要教师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即可。二是一部分人对高校辅导员职责和任务认识不清,认为辅导员只需把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做好即可,无需专业化、职业化的终生职业发展方向。三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极少数思想觉悟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纪律不严、师德师风不好的人员,影响到这支队伍的整体声誉,一定程度上导致大众对辅导员职业的认知和评价褒贬不一、有失公允。这些不良外部评价对高校辅导员价值观念和职业情感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外因。
二、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路径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导下,通过多渠道专业化的针对培养来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发展[2]。其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应从宏观构架、实践深化、微观操作三个层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设思路和实施办法。
首先,在宏观构架层面科学有序推进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在宏观层面上,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进程应科学合理有序推进。一是要明确聘任标准,把好职业入口关。在政治素质、专业背景、业务能力等方面明确具体条件要求,选用具有相关专业行业背景、良好的组织管理和较强交流沟通能力,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优秀人才。二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培养体系。既要培训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学历学位提升,要畅通职业能力提升的渠道;搭建辅导员的发展成长平台。三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学历队伍结构,着力建设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大力加强和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水平。
其次,在实践深化层面由普适性向个性化发展转向。一是要重视高校辅导员的自身成长与发展,把业务技能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又要关注其个性化发展需求,规划其在岗位职责、专业发展和成长目标等方面的现实路径,使其在职务晋升,职称提升等方面的成长空间和渠道畅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可长期持续从事的工作和事业。另一方面,要关心关照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业余生活和学习进步等各方面情况,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与关爱,逐步建立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与学习生活的情感支持系统,解决好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
最后,在微观操作层面要处理好辅导员现实成长需求。一是其个人成长成才和发展进步的需要、二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高校辅导员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如何能够共同提升、互相促进。在具体操作中,就是要通过“问题导向”,以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难题为出发点,注重培养育和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解决办法”的实践互动问题链[3],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有效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辅导员还要清醒认识到自身在学校大环境中的基本定位和工作方向,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中心工作,把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紧密融合,互相促进,全方位服务和助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三、改进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着力建设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和业务精湛的辅导员队伍,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充分把握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特点,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视野下,从其职业功能定位、工作管理模式和基本素质要求等三方面来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4]。
一是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定位来看,辅导员既要承担知识传授的责任,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主导性和引导性,在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引导和指导好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成长成才等方面,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的重要作用。
二是从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方式而言,高校辅导员既要承担信息的交流传递,又要进行师生平等沟通对话。高校辅导员面临管理和教育两大工作内容,实际工作中,部分辅导员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单一工作模式,一般表现为:单向信息传递,负责下发各种指令,让学生疲于应付,且处于其严格管控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应把工作模式从“单向单方面传递”转变为“双向平等交流”,师生充分互动,平等沟通,相互理解,从而有效发挥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知心朋友”的重要作用。
三是从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来讲,高校辅导员既是业务知识的学习积累者,又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转化者。高校辅导员既要做好教育管理服务等事务性工作,也要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辅导员应充分消化吸收各级文件和指令任务,再结合实际指导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因人而育,因势利导。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处于关键节点,这支队伍走的建设与发展将对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辅导员自身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成长规划,既是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和全面成长的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更是辅导员自身全面发展和不断成长进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丽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6-7.
[2]王秀勇.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与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16,(03):126-133.
[3]曹威威.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7:68-69.
[4]祁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新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2016,(0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