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生教学模式比较及对卫星导航专业教学的思考
2018-09-25方荣新
方荣新
摘要:本文针对中美高校研究生的特点,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考试考核三个方面对中美研究生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针对卫星导航专业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方法,希望能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该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卫星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001-03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教育,直接为国家提供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它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改革发展期,许多从发达国家引进过来的培养方法运用还不太成熟,不能与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本土文化特色很好的融合,有时往往顾此失彼,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端。美国的高等教育全球第一,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培养方法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笔者在美国访问留学期间,专门调研了美国高校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和授课情况,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针对中美高校研究生的特点,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考试考核三个方面对中美研究生的教学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笔者所教授的卫星导航专业,提出了一些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方法,希望能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该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一)学位设置目标
美国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学术型研究生是为了培养教学科研人才,侧重理论教育。专业型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1]。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目前为止在培养人数上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由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并且专业型研究生在我国设立时间不长,除了在课程设置方面和学术型研究生有明显的区别外,其他方面差异并不明显,尤其在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要求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与学术型研究生“雷同”。虽然近年来专业型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增,但并不代表改革成功,多数考生报考专业型研究生时仍认为和学术型研究生“差不多”。因此,需要学校对两种培养方式加以区分,并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以促进人才的分类培养,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学生入学前的背景
从学生入学前的背景来看,美国的研究生许多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很好地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再通过回炉生造寻找解决办法。中国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读研,工作经验不足,这也是导致和实际需求脱节的一个原因[2]。教育部在2017年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改革,将使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部分有工作的人报考研究生,并且按照政策要求統筹管理。这样,有工作经验的人在研究中可以更好地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为科研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习研究更有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的比较
(一)课前准备
美国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辅导。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任课老师甚至不指定教材,但会在课前指定一系列的阅读材料或者书籍,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学习,老师课前准备的PPT也会及时更新。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主要课堂模式是老师主导,通常会指定一本参考教材,课前很少会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等方式提前给出参考文献供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常常会用本专业经典的固定教材和PPT来为学生授课。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美国的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这种翻转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就可以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讨论老师辅导或者是学生讲老师给出点评,课堂模式灵活多变。中国的研究生课堂大多数还是遵循老师指定课本、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尤其是理工科学术型研究生更为明显,理工科学术型研究生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科研做铺垫,这尤其需要较好的数学功底,因此这就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国际交流逐渐增多以及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出国学习经历等原因,中国的课堂模式近年来也较为灵活,也出现了翻转式的教学模式,例如,老师在课前会提供一些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或者做实验,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同学对汇报内容提出问题并一起讨论,老师给出评价。这种课堂模式多出现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上,但是这种模式目前运用的还不多,老师也往往忽略课前指导,没有统一安排阅读材料或经典文献,导致学生在上课时除了本组同学对所选题目了解较为深入外,其他同学还仅仅是旁听,只是教课的人从老师变成了学生,这种自由的课堂的背后,学生了解的东西并不深入,并且似懂非懂。不过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说明中国的课堂模式正在转型,有发展才会有变化,希望任课老师可以发挥主动性,让这种改变不断发展下去,最终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三)课堂氛围
在课堂氛围上,美国崇尚自由,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会比较多,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提问,而老师则不会生气反而会认真对待学生提到的每个问题,并耐心解答。而中国的课堂氛围不够活泼,受中国传统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学生从小学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尊重老师,很多家长及中小学老师会从小教育学生课堂上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影响正常上课秩序、不能影响听课的其他同学,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往往也是采用及时记录课后问老师的方法。习惯一旦养成,在研究生阶段就会出现很多弊端,这就导致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不能形成一种平等的地位,对于老师授课中间的问题,学生也还是采用课后自己私下找老师解决的“惯性”方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多任课老师会留出专门的时间作为课堂讨论环节,但是还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学生提问很少或者冷场不提问,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到底哪些知识没掌握。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比如改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授课工具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课堂收获最大化。
(四)授课工具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美国的授课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用粉笔在黑板写板书,而是使用计算机和投影,重点突出,同时又丰富多彩信息量大,能使人印象深刻,一些实践教学课也有相应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3]。在此方面,中国的飞速发展也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APP的多样化,出现了网络视频教学,比如慕课,老师提前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站,学生点击网站或下载指定手机客户端在规定时间段自行学习,期间还可以进入课程讨论小组,老师也会上传相应的阅读材料,通过后台控制,对每个同学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测,防止出现刷进度条以及一个账号多台设备进行学习等不合适的行为。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新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但是这种方式目前应用的不是很广泛,只是少部分学校以及选修课会应用,因此建议对于往常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的课程,采用这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改变这一现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考试考核的比较
(一)入学考试
美国大学教育比较看重学生的能力,学生是否参加过各类社会或社团活动都会被被看成学生有没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心的标准[4]。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看中学生成绩是否有进步的空间,尤其有严格淘汰机制。研究生一般有入学考试、专业知识综合考试、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筛选,严格把控,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阶段,有一定的淘汰比率。这种做法有效的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中国的研究生只是在入学考试时会非常严格,以硕士研究生为例,除了推荐免试报送的学生外,要经历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近年来,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增,报考院校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按照排名择优录取,有的双一流高校报名录取比例甚至超过10∶1,初试淘汰率很高,再经过复试,最终入学率非常低。这比美国的入学考试竞争更激烈,也更严格。美国招生会衡量学生有无责任心有无领导才能等,中国的研究生在入学考试时学生的本科院校往往会作為一定的参考标准,更关注学生过去的学习经历,是否发表论文是否拿过奖学金等都会被纳入参考范畴。这种方式更关注学生已有的成绩,而不是去深挖学生是否有潜力做科学研究。除了入学考试外,中国的研究生也会设有毕业时的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但是很多环节往往只是形式,研究生学位授予率接近100%。淘汰机制的不同,使得研究生在入学前会努力学习争取拿到目标院校的录取通知,但入学后没有危机意识容易懈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课程考核
在平时的课程考试中,美国的研究生和中国的研究生同样有差异。美国的课程教学重过程而非结果,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平时成绩站的比重很大,而且平时成绩会根据学生的出勤、平时测验、个人展示、作业等来划定[5]。中国的课程考核,必修课通常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做法初衷是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但是平时成绩大多数老师只是通过学生出勤率来评定,而平时作业往往比较少,上课人数多的情况下,老师不容易记住每个学生,自然对每个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会评价过多,学生也还是期末考试时临时突击复习。
在考核形式方面,美国研究生在课程结束时,会采用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考核。在中国研究生的选修课中,部分老师也会采取提交报告或者课堂展示的形式作为考核,这种做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相关资料,既提高专业素养,又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是这些只是降低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心理上感觉选修的课程更容易过关,如果能加重平时成绩或平时作业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并结合学生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时的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方法,相信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四、对卫星导航专业研究生教学的思考
卫星导航是近年来发展快速的行业,技术更新非常快。2012年12月23日,北斗已经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实现了高精度的区域服务能力。2017年11月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到2020年左右要实现由30多颗北斗卫星组成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由于北斗系统从区域到全球导航定位的不断更新,课本的更新无法跟上卫星导航技术更新的速度,这就要求导航专业的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材料,而不是使用一成不变的教程和PPT,这给卫星导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一点的挑战。在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面,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同时需要对软件及时更新以满足不同数据处理功能的需求,这就给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针对卫星导航专业快速更新发展的特点,首先课程培养目标应该着眼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速度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定位于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卫星导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企业需求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式方面,由于技术发展较快,课本更新较慢,因此可以不指定一本教材,选择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文献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相关问题。对于许多课程涉及到不同领域知识的情况,可以采用邀请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授课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该方面的知识。另外,布置课前阅读材料及文献,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对现有技术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弄清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多学习多钻研,最终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可以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讨论环节,和学生多互动,有问题及时解决。授课工具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可以结合现代人对手机依赖性强的特点,选择性地将相关视频或是阅读资料上传到云端,让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自行学习,老师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在实践课上,尽量在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演示,课下要求学生多动手练习。也可以利用授课工具的转变,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将涉及导航定位方向的科技新闻转发到班级社交软件的消息群,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前沿,或者课前在群里发起相关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发表见解,在课堂上针对问题一一解答,既提高课堂效率,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在最终课程考核方面,也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比如让学生自己选取课题进行课堂汇报的形式,老师负责指导,最后课堂展示,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总结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历时较长,其教育水平发展的都较为成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但还有很多有待提高和改进的空间。另外,在借鉴美国教育经验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我国科技和社会发展背景,因为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会受到两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之路,大胆摸索尝试,不断地改进发展,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为目标,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彦坡,彭小奇,周萍.中美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1(4):88-90.
[2]刘汕.中美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比较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86-90.
[3]刘有旺,李雅林,高佩安,等.中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32-133.
[4]董海琳.中美大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及其文化根源[J].教育与职业,2008,(14):67-68.
[5]汤美玲.中美课程教学和评价机制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5,(2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