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与人的素养

2018-09-25蔡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教育

蔡琪

摘要: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往往都需要面对两个问题,“音乐是什么”和“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说:音乐是动人的曲目,是美丽的旋律,是一首喜爱的歌,对自己产生影响,让人喜欢。有人会说:我会音乐是因为我期待着我有一个动人的歌喉,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让我在演唱的时候,产生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或者是它可以表达我们喜怒哀乐的一种情绪。当然,这些都是音乐。然而今天我要分享的,它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认识。因为我们以往所认识音乐是从音乐的声音,然而我们今天我们要从音乐的内在,谈一谈音乐教育与人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57-02

首先,音樂分两大部分,有一种广义的音乐和一种狭义的音乐。狭义的音乐认识人就是我们前面所述的。这是通过声音表现魅力,让我们喜爱音乐,喜爱歌唱,喜爱音乐的表演。狭义范围的音乐,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简略地介绍一下狭义音乐及其规律性。第一,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音乐表现的时候,有音乐的长、短之分,以此形成了节奏。音乐的高低走向,就像人的心情,具有高低起伏、喜怒哀乐的变化。不同音符的高低,加上音乐的长短结合,就形成了旋律。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主要部分。旋律的区分让我们知道,原来我喜欢这个旋律。音乐的曲式结构,就像我们人有喜怒哀乐一样,音乐的结构也有起承转合,就是音乐的基础。曲调和音符的应和,一问一答之间,形成了一个乐曲的结构。音乐不是随意而产生的,它的表现艺术有着内在的规律。声音的表现艺术,因人的感情有音的长短,音的高低,结合在一起而富有均衡的规律,形成起承转合或一问一答等样式的旋律,这便是狭隘的音乐。或者再简单地说,音乐就是声音的表现艺术。

然而现在我们所要强调的重点,要分享的是一种广义的音乐。这种广义的音乐,就是大自然的一切。你对大自然所有的分享,都可以成为音乐以及音乐的表现素材。也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是富有音乐属性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它无所不在。音乐伴随着人的产生。所以音乐,它是最古老的艺术,也是现代的艺术。我们看到大自然给的一切声响,都可以作为音乐。那么孩子刚出生的哭啼声,这是不是音乐吗?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这不是噪声,这也是音乐。对于音乐的认识,我们要有个彻底地脱离狭隘的更新。音乐也不是一种狭隘的存在,也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有专业从事音乐的人才可以享受音乐这一美好的事物。不,每一个人都可以,他都可以享受音乐,并且大方地展示音乐。有学生问我,哑巴没有声音,他能不能产生声音的表现力?当然,他也可以,因为他可以拍手,可以打击,产生音乐的内容。我分享这些,是为了说明,我们每个人可以享受在音乐的世界中,而且我们也有能力来演绎音乐,进入到音乐的天地当中。

音乐,并不被音乐专业的从业者所独占。自以为拥有了音乐的主导权的人,即由孤芳自赏带来一种脱离群众基础的骄傲和愚蠢。只具有音乐表现和表演的技术,会让他失去音乐的真正价值。这就要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音乐究竟是什么?”我们前面知道了,狭义的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它是有规律的高低长短旋律的组合,有起承转合、问答等等曲式。而广义的音乐是说大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可以作为音乐素材来使用,每个人都有可能,并且也有能力感受音乐。

音乐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要知道的是,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语言。我们内心拥有什么不同,我们的音乐作品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知道,音乐跟随着我们不同的状态,会有出现不同的风格的作品里。我们内心的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不同,有的各种各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需要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坦诚对于音乐是很重要的,也拥有必要性。认识音乐之前,我们必须对音乐与人自身的状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音乐教育需要我们认识我们自己,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我们人类。哪怕不是学音乐的人都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目前的状态是怎样,我们周围的状态人是怎么样的,我们整个大环境的状态到底是怎么样,出现了哪些问题。关注我们人自己,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素质教育。我们要清楚,我们是处于一个受教育的状态,而我们被教育不是要成为一个机器人,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然后去运作。我们需要具有自我,需要一些深入灵魂的看法,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教育不是将我们塑造成机器,同样学习音乐也不是让我们成为演奏和表演的无灵魂的机器。钢琴作为机械的工具,用于一样的演奏。但唯独我们这个人,哪怕任何的模仿都无法达成一模一样的模仿,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颜色都不是一样的。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要该怎样去运作,来成就,认识有素质的一面。要知道认识音乐与我们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子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究竟出了哪些问题,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当我们不清楚,或者是习惯了某些错误状态的时候,我们会把音乐当作一个装饰品,因为很多的时候,很多的学校,很多的人对音乐的作用,对音乐的理解都是处在一种装饰或者是欣赏的一种位置。然而他没有从根本让你认识到音乐的样子,音乐的作用,音乐与人有多么大的一种关系。无法认识人类的灵魂与人的真实状态的时候,这是一种悲哀。这是一种人处在机械化的状态,并且已习惯于执行的一种运作状态。所以这就是当我们忽略音乐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出现的一种悲哀的局面。可也由此,我们要知道,音乐教育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忽略音乐的作用。并不是说只有音乐的专门从业者,或者那个演奏音乐的人可以操作音乐,认识音乐和音乐的作用。音乐的作用在于,它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状态,并且要我们由此发现音乐给我们美好。如果我们没有安定下来,我们将无法进入到真正的情感,理解音乐,演绎音乐,了解我们自己的一种状态,因为我们自己都处在浮躁的状态,在机械化地运作。不断地在机械化的运作的状态当中,我们已经都忘了我们是谁。所以,真正的音乐,要唤起我们,要唤醒我们的心灵的语言,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的状态,也让我们真实地改变。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语言,我们要听清楚它的运作。它整个的发展状态又是如何的呢?我们接下来探讨音乐的产生。音乐实际上是跟随着人一起产生的,有了人音乐也就产生了。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那就是音乐。声音的表现亦是音乐,也是人类灵魂的语言而产生的声音的表现,只有人类的灵魂语言,有序化地把这个音乐的高低,有规律地运作过后,跟随的人内心的对主观对客观有序化的一些展示,它就形成了音乐。如果我们的耳朵能感受更细致的气息,你会发现,包括孩子,他内心世界的不同时,他的哭声也会不一样。当然这种分辨,不是说以几段话能描述的,而是长时间在我们的经验当中积累出来的。

平时我们发现,现在音乐风格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变化。它是进步的呢,还是如何?其实音乐就是不断地变化,这都是从音响上的主要成就,而这些成就与音乐内在的美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它只是有音响上的不同而已。但是音乐本质,要给我们一种最大的不同的认识,就是说我们要脱离开单纯为了音乐而音乐的那么一种想法。为了音乐而音乐的表演,这就脱离开了人类灵魂的语言,脱离了音乐的本质。在每一种声音的表现当中,无论是音乐的教育还是表演,因为这种状态,它都会带机械化地演绎。所以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的是很不一样的一面,也即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语言,重点要放在我们认识我们心灵的状态。通过我们所发出的声音来认识我们心灵的状态。我们常常会喜怒哀乐的时候,或者温柔或者冷酷。我们对人的彼此关切的时候,互相关怀便有声音的不同,这些不同让我们认识到人的变化。爱由心生,同样音乐作为灵魂的语言,它也由心而生,永不停止,进而产生出来不同的样式。

音乐是广义的大自然的一切,音乐不是机械化地运作,不可以一成不变。它也不是只被少数人所拥有和欣赏的器物。它因我们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有分辨,要清楚地看见,认识,明白那些状态变化在哪里,而它们的变化是我们人的变化。我们人的变化,就成就了音乐的变化。同样音乐跟随的社会的状态不断地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状态。有素质的状态下所产生的音乐,便是有素质的音乐。音乐教育的关键,便在于让我们互相认识,了解人内心的状态,进而在提升人的素质的同时,演绎出最具情感和真实的音乐之声。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