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师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2018-09-25孟晓惠王东蒋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

孟晓惠 王东 蒋励

摘要:文章在分析教师实践能力内涵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和策略,既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教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3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增强培养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此,各高校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能否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设计、示范与指导,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为提高专业教师应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各高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探索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思想上动员专业教师,改变其对实践教育的观念;从教学上,积极推荐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管理上,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并将此职称评定的硬性要求;从制度上突出产学研一体化,学校积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从基础保障上努力争取政府扶持,鼓励教师自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相互交替、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这也为开展依托校企合作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以校企合作作为契机,从校企合作的四种方式上,展开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和研究。

一、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内涵

教师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和熟悉专业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具有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能够进行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并具备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服务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设计实训和开发创新的实践活动,并具有一定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等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应用能力,将专业知识转换为生产实践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实践、管理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转换为生产实践的能力。二是实践指导能力,即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该熟悉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掌握设备操作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指导并答疑学生实训中遇到的各种专业技术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生产的工作程序与方法,熟悉企业管理与运作方式等。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即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应用型研究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师应具有参与企业的攻关项目,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解决相关行业和企业单位的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四是协调管理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通识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教师作为实践参与者与管理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解决学生实习锻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如负责与企业沟通、协调,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接触企业先进技术与工艺,根据企业的规定,规范学生实习秩序;能够维护学生实习期间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等。

二、依托校企合作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优势

(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全面系统地规划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学校制定完善、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平台。如与企业签署利益共同体的协议,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研修,了解企业生产工艺与流程,参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重大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轉换为生产力。

(二)稳定的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为教师专业实践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展稳定的校企合作项目,有利于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稳定合作关系,在学校以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援。各个校企合作基地形成的实践基地群可以保障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中教师的活动处于有序状态。

(三)企业研修的经验所得,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激发了其从事专业实践的动力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学习,了解行业发展前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企业面临哪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有利于拓展教师科研选题和深化研究方向。通过企业学习可以开阔教师视野,在科研选题上更能体现题目的新意和价值。

三、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一)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强化基地服务对象

目前校企合作校外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为教师企业研修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但在现阶段多服务于学生,由于校外基地的规模和数量有限,企业的创造利润的目的突出,对教育改革事业态度冷淡,导致教师企业研修多以顶岗学习形式完成,最后有了企业经历却没有企业经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研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奠定基础。此外,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筑巢引凤”引进企业充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校企合作校内外基地建设,让企业走进校园配合教师完成实践教学,教师走出去,学习企业的先进知识是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有序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本科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且每一种方式在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上都有不同的侧重和效用。

1.项目牵引。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参与当地企业承担的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项目。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在这过程中,教师必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了解产品的新工艺、生产流程、行业发展现状、消费者的需求,并将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企业具体的生产流程,促使他们花更多的精力从事理论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研究,从而彻底突破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局限,不断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2.人力交流与互动。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层面交流与互动模式是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进行人力资源互融、互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利益共享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学校教学需求,积极开展“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来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开展讲座或参与课程教学,实现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模式,缓解学校实践型教师不足的状况,同时,对高校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示范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此外,高校教师要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走向企业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找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点,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3.项目研发。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模式是以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为结合点,充分利用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强的优势,将高校的知识创新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合作。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创新意识和科研潜力。如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后续的服务要求教师在企业需求的方向上,不断地改进技术成果,提高科技创新的适用性,从而全方位地锻炼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

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师资紧张,教师没条件去企业研修,在项目合作上一边忙于项目开展,一边在校授课,最终导致教师精力有限、积极性不高;此外,企业对高校教学改革热情度不高,影响了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成效。企业毕竟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发展目标,短期内看不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利好,就不愿意与学校深度合作,或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当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介入学校与企业间对其协调,并对合作企业实施利好政策确保校企合作策略的实施。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校企合作没有政府的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只能是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合作。首先,为了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其次,加大对高校的经费资助。高校的经费一是来源于学费征收,二是政府拨款,三是社会资助,如社会捐助、企业赞助或学校特殊建设的专项拨款。学费收入是有限的,社会资助是偶发,这些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建设,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加大资助力度,或设立引导性资金,吸引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经济实体及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激励教师积极投入企业研修,为校企合作策略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2.学校加大协调力度。为了保证校企合作正常实施的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学校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学校加大与企业的协调力度,通过兼职引进企业专家填补因教师企业研修而带来的师资紧张状况。二是学校应该找准校企合作利益结合点,实现学校育人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格局。如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和特色资源,建立校内各级研发中心或各级重点实验室,给企业提供項目实施所需要的场地、技术服务和人才定向培养方面的需求,解决企业难题。三是实行分批次轮流下企业制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急需,实行轮流制度,既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又能够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四、总结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又是实施产教融合的基本依托。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以能力为本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模式、先进技术,参加企业顶岗实践,承担横向课题,提高实践能力,并与教学能力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孟晓惠,王东,蒋励.高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2]郑山明.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升本科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

[3]薛治家,盛伟,王树群.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4]费美扣,王元生.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旬刊,2014,(8).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