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地理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持续改进

2018-09-25赵志根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同学专业教学

摘要:《地质地理野外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地质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同学们实习报告中在专业术语、文字表达上的错误,并指出了正确的表示方式。本文的总结工作有助于《地质地理野外实习》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地质地理野外实习;存在问题;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109-02

在经过多年的《地质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经历、经验总结、持续改进之后,这个实习的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规范,实习效果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在对实习报告的批阅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绝大多数同学的实习报告质量较好,但是个别同学发生的笔误、概念上的错误,或认识上的差异,也是需要加以总结并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加以持续改进的。本文以持续改进为理念,对此进行总结和归纳,希冀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能做得更为严谨和完善,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一、《地质地理野外实习》的概况

淮南地区的地质现象十分丰富,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理和人文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教学素材,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安徽理工大学地处淮南市,实习点正好分布在学校的周边,非常便于实习的组织和安排,目前我校有包括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在内的9个专业利用该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习[1-2]。在这个实习基地,有9条成熟的实习线路,可以供带队教师根据参加实习同学的专业特点和实习时的天气状况来进行灵活的选用和组合[3-4]。

《地质地理野外实习》是安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在分别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第四纪地貌》课程之后,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时间是三周;通常前两周在野外实习,后一周在室内总结实习日志、绘制相关图件,并撰写实习报告。

根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在《地质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选择上,除了地质认识实习的内容、地理信息的内容,还有3S(GIS、RS、GPS)技术与地质、地理信息相结合的内容[5]。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这种将地质信息、地理信息与GIS、RS、GPS之间相互融合的做法,形成了具有地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块[6]。

二、专业术语上的错误

在个别同学的实习报告上,出现了这些专业术语上的错误。

1.地质坡面图:坡面是倾斜地面的意思,这里不是坡面,应该是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

2.徐庄组、张夏组、固山组:不是固山组,也不是顾山组,应该是崮山组;崮山组的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故名。

3.折曲:不是折曲,应该是褶曲;褶曲的基本形式是向斜和背斜。

4.河流地貌有河幔滩、边滩、新滩。首先,不是河幔滩,应该是河漫滩;河漫滩是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其次,不是新滩,应该是心滩,同音但不同字;心滩是位于河心的浅滩,形成于河流从狭窄段流入开阔段的部位。

5.煤碳:不是煤碳,应该是煤炭;通常碳是化学元素C的中文名称,而炭是指含碳的某种物质。

6.层积岩:不是层积岩,应该是沉积岩;沉积岩是指成层状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同理,炎浆岩:不是炎浆岩,不是炎热的炎,应该是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7.夯道的挖掘产生煤干石:首先,不是夯道,应该是巷道;为了开采煤炭,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各类通道都叫巷道。其次,不是煤干石,应该是煤矸石;煤矸石是在巷道掘进、煤炭开采和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

8.地層程序:不是地层程序,应该是地层层序;地层层序是指地层由老到新或者由新到老依次排列。

9.页岩为泥制岩:不是泥制岩,应该是泥质岩;泥质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包括泥岩、粘土岩、页岩、板岩等。

10.硬力场由大的构造、地质作用产生:不是硬力场,应该是应力场;构造应力场通常指导致构造运动的地应力场,或者由于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地应力场。

11.石牙:不是石牙,应该是石芽;石芽是地表水沿碳酸盐岩表面裂隙溶蚀所成沟槽间的脊状岩体,是岩溶区平缓岩层坡面上常见的一种岩溶地貌。

12.此处的砂岩十分坚硬,硅质胶接:不是硅质胶接,应该是硅质胶结;胶结类型分为泥质、钙质、硅质、铁质等,硅质胶结是其中的一种。

13.煤矿踏陷区:脚踏实地的踏,是用脚踩、亲自到现场去的意思;不是踏陷区,应该是塌陷区;塌陷区是煤矿采煤之后留下的下陷的地域。同理,开挖路基时不容易崩踏:不是崩踏,应该是崩塌。

14.罗盘有4°左右的误差:不是罗盘有误差,应该是淮南地区的磁偏角是3°56′w,大约是4°。在使用罗盘时,首先要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15.混合盐化现象:不是混合盐化,应该是混合岩化;混合岩化是一种介于变质作用和典型的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有不同性质流体参加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的总称。

三、文字表达上的错误

1.学院开展了实习誓师大会:《地质地理野外实习》是一个常态化的教学活动,虽然我们十分重视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但没有必要采用誓师大会的形式来进行造势和鼓舞士气;通常来说,在实习开始时,学院会召开实习动员会,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学院会召开实习总结大会。

2.瞬耕山:不是瞬耕山,应该是舜耕山;舜耕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根据民间传说,当年舜帝在此教导淮南先民从事农耕,并因此留下舜耕山的名字。

3.菱角分明:不是菱角分明,应该是棱角分明;菱角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既可以当水果,也可以当蔬菜。

4.进行土地复垦的规化:不是规化,应该是规划。

5.在怀远的涂山上,还建有愚王庙:不是愚王庙,不是愚公移山的愚,应该是禹王庙;后人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此建禹王庙。

6.致此,野外实习告一段落:不是致此,应该是至此。

7.我们的实习队伍来到了淮远县涂山:不是淮远,应该是怀远,同音但不同字。

8.在已经过去的两年多大学生活中,从未有过像这次实习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集体出游活动:不是集体出游活动,应该是野外实习,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集体出游的重心是旅游、休闲、娱乐,而地质地理野外实习是一个教学环节,是要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

9.狹山口:不是狭山口,应该是峡山口;峡山口,古称硖石口,是淮河第一峡,据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

10.我们延着原路返回,结束了今天的实习:不是延着原路返回,应该是沿着原路返回。

11.报告会十分精彩,博得了同学们激烈的掌声:通常,激烈用来形容争论、辩论、竞争、搏斗等,而掌声通常用热烈来形容。

四、结束语

《地质地理野外实习》是安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同学们实习报告中在专业术语、文字表达上的错误,并指出了正确的表示方式。本文的总结工作有助于《地质地理野外实习》的持续改进,希冀在以后能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根,严家平,许光泉.浅析淮南市煤电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利用[J].资源与产业,2007,9(1):56-58.

[2]赵志根,英成娟.淮南地区地质实习基地特征的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增):29-31.

[3]刘文中.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4]孙丰英,赵志根,许光泉,等.地质与地理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121-123.

[5]赵志根,蔡劲松,黄河,等.不同专业淮南地区地质实习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4,(2):92-94.

[6]刘星,严家平,郑礼全.具有地学特色的GIS专业野外教学实习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4,(3):69-72.

猜你喜欢

同学专业教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