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对话教学的类别探讨
2018-09-25刘士雨刘洋蔡燕燕涂兵雄
刘士雨 刘洋 蔡燕燕 涂兵雄
摘要:在高校课堂中引入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一种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对话的对象、对话的方式层面,将高校课堂的对话教学进行了划分并加以具体的探讨,旨在促进“对话”在高校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对话”为民主的高校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校课堂;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172-02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中的热点话语和重要的路径取向[1]。在高校课堂中进行对话教学的探讨,已经随着时代与民主的呼唤,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实践。对话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代应运而生的原则与理念,也需逐渐深入到高校课堂当中,带来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冲击和挑战、突破与超越,带给高校课堂教学一个崭新的境界和一场深刻、彻底的变革。对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个体间交流的基本方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对话教学正是对话现象在教育领域中积极有效的回应[2]。对话教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和途径展现着教学的品性和灵魂。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探究
(一)对话教学
追溯对话教学的历史,悠长而久远。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开启了对话教学的先河,《论语》正是记述孔子与其弟子对话的精彩语录。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了解放教育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对话教学”的论述,他提出:说话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权利[4]。综上所述,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就是指个体之间在相互平等、彼此接纳、真诚相待、坦诚敞開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容与理解、合作与竞争、激励与发展的具有生成性的思维和意识的创造活动。
(二)高校课堂的对话教学
高校课堂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生理和心理年龄相对成熟的学生,因此对话教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苛刻。高校课堂的对话教学并非简单等同于对话形式在高校课堂的具体应用,而是一种以对话作为基本原则的、具有对话性质的高校中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所蕴含的对话因素不一定都是显性存在的,也不一定都以言语作为表达方式,但总体特征却是显著的,即为主体的体验、感悟、倾听、理解、沟通、合作与交融,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塑造更为完善的人格特征。
二、高校课堂对话教学的具体类别
(一)按对话的对象划分
1.教师—学生的对话。在高校课堂的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二者建立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自觉、主动地摘掉“权威”的帽子,成为对话活动的参与者、讨论者以及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
2.学生—学生的对话。当人们充分关注于师—生对话的同时,同样重要的生—生对话也不能忽视。高校学生更容易形成各自独立的见解,有些其实是很有价值的见解。学生间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彼此借鉴,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思维交流与碰撞,通过互助与合作完成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共享,促进彼此智慧的增长,分享高校中无尽精彩与美妙的课堂。
3.师生—自我的对话。师生通过与自我对话实现对自身角色的清楚定位,有利于形成自我反思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他人的接纳和尊重。自我对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反馈的过程,它能唤醒每个人灵魂深处最为真实的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不断的自省使行为变得更为规范、自觉、习惯和理性,将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与创造力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二)按对话的方式来划分
1.问答式对话教学。问答式对话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答,教师根据解答情况进行指导与点评从而再次提出问题的循环过程。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并引导学生的认知发现。一方面,多提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问题,解除学生的思想禁锢,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释放。另一方面,当学生作答后,教师应及时发现和寻找其认识和理解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和补充,多从学生的视角剖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2.质疑式对话教学。与问答式不同,质疑式对话教学主要是由学生发问开始,教师或直接对问题做出评价并加以解答,或组织其他学生作答,再亲自总结和整理答案。这种对话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对教师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敏锐性以应对生成性教学,并善于引导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方向不偏离教学重点及难点,沿着原有教学目标的轨道顺利前行。
3.讨论式对话教学。讨论式对话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经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得出观点和看法并尝试做出解答,最终由教师对答案加以整理而完成教学过程。讨论式对话教学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合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经验水平恰当选取议题,激发他们讨论的兴趣,还要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加以适当引导、做出合理的评价,以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与交流。
三、高校课堂对话教学分类的意义
高校课堂对话教学的分类在澄清对话教学的本质和内涵、促进课堂对话教学理论的深入实践、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澄清对话教学的本质和内涵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话教学以其独有的特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倡导与关注。然而,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盲目应用和错误理解却使得对话教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将对话教学进行分类能够澄清不同类别对话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扫清理论应用过程中的障碍,使之更加符合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
(二)有利于高校课堂对话教学理论的深入实践
对高校课堂对话教学的类别加以划分,有助于挖掘教学过程中对话理念的适用情境,认清不同对象和不同方式的对话教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问答式、质疑式、讨论式对话,或是将其恰当结合,能够将教学内容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不仅关注显性的对话形式,同时还要把握隐性对话教学的深层内涵,从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中实现最为有效的课堂对话教学。
(三)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高校课堂对话教学的分类中,教师与学生被看作平等对话的主体,是一种相互合作的“我—你”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都把对方看作一个与“我”共同讨论文本的对话的“你”,这样的双方都完整而真实地存在着。在这种交往形式下,教学走出了科学世界的藩篱,谋求科学世界、人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整合。在这样的对话中,人与人之间实现了真诚的沟通与交往,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四个要素和谐共融,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过程就好像生活过程,教师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在这一生命活动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开放而充满生机的对话教学情境中,能够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更好地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话是对高校课堂教学本质的再度阐释。对话教学的分类及有效运用能够为高校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只有认真感悟和参透其不同类型的实质才能避免对话教学流于形式,抛开表象的掩饰,还对话教学一个真实的本色。
参考文献:
[1]安世遨.基于案例的大学对话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7,(3).
[2]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3]巴赫金著,钱中文等译.巴赫金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