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书院制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8-09-25常荣
常荣
摘要:基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立足现有特色——书院制学生管理育人模式,分析书院制学生管理育人模式实施的现状及推进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过程中的优劣,并提出改进书院制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预期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转型;书院制;学生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009-02
一、构建书院制学生管理育人模式的现状
按照《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宏观指导下建立了书院制的学生管理体制,书院依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他类六个方面开展和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计划与目标,成为学校以生为本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主要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通用能力,承担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大职责。
二、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工作理念不断创新
学校将各大书院作为学生发展中心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责任单位,把各大書院的工作明确定位为丰富和拓展学生第二、三课堂,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并能够很好地融合在第一课堂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用能力、素质培养中,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得以体现。以促进同辈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狩猎场理念”的育人原则和“小社会、大课堂”的全面育人理念;突出符合中国化的本土色彩与时代化、国际化的现代发展诉求为特点的书院制,全面构建运行机制顺畅、服务体系健全、生活德育强化、学业指导多元、师生互动密切、成长环境舒适的书院育人机制,从而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二)机构设置趋向完善
书院制彻底打破以专业班级集中居住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分为行政班和教学班班两套交叉体系进行管理。学生活动、住宿以行政班为主体,上课以专业班为主体。加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交流,促进同辈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全部辅导员进驻书院,进驻学生宿舍楼栋,促使辅导员真正融入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此外,在书院学生工作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以导师为主体共同育人的学生工作体系的融合,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趋向合理
学校基于“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各大书院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根据书院所在学生年级特点、不同专业特点以及所在书院的文化沉淀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注重学生的近景性发展和远景性发展相结合,注重分层分类的培养,采取“关注过程、弱化考试、勤能补拙、强可替弱”办法,注重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加强导师进书院的专业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加强改进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的反思
(一)强化书院管理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与导师的合力作用
目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书院制从“形”上已经基本完成构建,但依然不完善,书院书记以及辅导员工作量大,事务繁多,秉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忙于解决好事务管理,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解决好事务管理和思想教育分离的问题,不利于突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融为一体的育人功能。为此,学校建立了书院导师的激励制度。首先在书院导师队伍的选拔上,需要有较深厚的学养和修养,有热情和时间投入学生管理中。其次导师进书院、进楼栋,在书院内组织开展专业指导、学术讲座和沙龙交流等,以营造浓厚的书院文化氛围,同时对导师有物质和精神双重的激励。同时,创建书院QQ群和书院微博微信平台,通过积极建设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书院的内涵式建设。
(二)引导学生团队自治管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书院制模式下,各书院积极践行“三自”育人理念,分别建立了书院学生党支部、书院团总支学生会、书院自我管理委员会、书院辅导员助理团队等学生自治组织,在书院辅导员兼学生组织指导老师双重身份具体负责书院的党团工作的建设、楼栋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生涯指导、日常安全维稳等工作。各书院实现党团建设进书院,党支部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民主生活等学生党建工作,并配合支持书院各项文化建设工作活动,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三)加强书院文化的稳定性,充分形成特色书院文化
首先,各书院需要对自身的文化内涵进行顶层设计,确定本书院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确定书院简介、书院院训口号、形象标识、书院院歌等。其次,要跟进软环境建设,在书院环境、书院公寓、书院楼道、寝室美化等各个环节。另外,以书院为单位开展修身养德、文体身心、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书院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四、推行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的预期成效
(一)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能够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
书院制学生管理育人模式便于学校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切实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第一,通过引进“三自”教育,将书院打造成为锻炼和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阵地。第二,通过特色文化进楼栋,各书院结合学生楼栋文化特点和党团、青年学生特点,突出主题,抓住契机,开展精品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第三,辅导员进书院办公,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使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间,对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并将其化解在萌芽阶段,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各类问题和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第四,通过导师进楼栋,便于导师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或心灵访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竞赛等。
(二)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凸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天府学院以“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可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为特色的招生模式下,学校针对学生管理建立“书院制”模式,实现了以“楼栋”为实体的学生住宿“书院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行政班、教学班”学生矩阵管理模式。学生活动、住宿以行政班为主体,上课以专业班建制开设。对学生的培养做到近景性发展和远景性发展相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选修或必修如挑战杯大赛、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法制系列活动等,很好地践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强化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学校秉承“以书院生活为平台,以日常管理为纽带,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的模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首先,根据书院制管理模式,在“学校—书院—班级”纵向管理为主导的基础上,实行“书院—楼栋—寝室”横向服务为补充,形成相互作用的网状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打破了常规班级、年级和专业的界线,更拓展了学生工作的覆盖面,形成了合理育人的良好局面。其次,通过在书院式的各楼栋设置“学生党支部”,可以及时准确把握情况,既不会挫伤学生使用先进技术的主动性,又积极尝试开拓楼栋文化建设领域,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的教育以及先进人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同时,各书院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分布状况和特点,相继建立各有特色的学生党员活动,如“党员在我心”、“党员示范岗”、“党员活动日”等。此外,通过“党员亮身份”制度,明确、丰富了党员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对原有学生党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书院制学生管理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阵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林.建设新型书院文化:西安交大集中研究型大学优势,培养一流本科生纪实之三[N].光明日报,2007-11-19(7).
[2]成宗达.“书院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