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团队学习导向的《纺织商品检验学》教学模式探索
2018-09-25李婷婷张毅刘维彭浩凯李静唐静
李婷婷 张毅 刘维 彭浩凯 李静 唐静
摘要:近年来,港台等许多学校采用团队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团队学习的新的《纺织商品检验学》教学模式,指出了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
关键词:互联网+;团队学习;纺织商品检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119-02
我们正处于碎片化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让信息无处不在[1]。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以团队学习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纺织商品检验学》作为纺织科学与工程(纺检和纺贸方向)的一门限选专业基础课程,伴随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科入选全国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之际,对纺织专业高素质创新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2]。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0年,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的前三大能力分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这些能力也将成为纺织工程本科教育的重要内涵,尤其是对未来从事商品检测和纺织贸易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三项能力。因此,需要我们研究如何通过团队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从而让他们产生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通过在课堂上问学生问题,不懂的知识问老师,从而形成学生—老师—学生之间的自发互动。除此以外,研究者发现,在学习导向的驱动下,共享愿景和开放心智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相互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3]。
一、传统教学
《纺织商品检验学》课程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采用被动教学模式。也就是说,一直采用多媒体PPT展示和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授方式会造成学生记忆负荷过重、注意力不易维持等问题。通常,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在课堂一开始的10—20分钟和课堂最后的5分钟。在整个教授的过程中,鉴于纺织商品检验学为专业基础课,学生会存在课上不听讲、考试前复习也能取得高分的错误想法,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该门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较难互动的情况。
《纺织商品检验学》这门课程涵盖质量经济学、统计学、纺织材料学及检验学等多学科交叉内容,因此课程内容范围宽广,每堂课需要讲授的知识量较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讲授清楚,因此对每节课的时间分配较为严格。传统2学时课程的教授内容一般包括:10分钟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介绍今天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30—40分钟讲授新知识,10分钟案例讨论,15分钟检查学习情况,5分钟问题,5分钟总结。一般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讲授的内容不重视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重点知识要多次重复,加深印象,或者与前面讲过的内容联系,以提问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时,也需要在合适的知识点上引入跟纺织专业相关的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增强学生注意力。因此,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从事该门课程讲授的教师来说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难度较大,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互联网+团队式导向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以上问题,尝试使用以鼓励学生自发互动为目的的互联网+团队式导向教学模式。在第一堂课上,引导纺织品检验和贸易方向的学生分享对该门课程的愿景,即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希望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能力。确定该门课程的最终目标为除了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还希望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由纺织检验衍生出的潜在的工作岗位和科学研究思路,以此提高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同时,部分采用新型的互联网+团队式教学模式。比如,在纺织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一章的其中一节的学习中[4],讲授了纺织商品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和在科研中的用途,并提出了一个问题:用互联网知识查询,目前经常接触到的正交试验设计和田口设计属于哪种方法?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统计学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8人为一组,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何为正交实验和田口设计实验设计,并讨论课堂中问题的答案。鼓励他们打破常规,解放思想,认真听取团队各成员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各小组成员批判他人意见时,可以重新检视自己的观点,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各小组讨论完之后,挑选几组回答提出的问题,并说明原因。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错误的原因。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跟老师互动讨论。由此,一堂丰富有趣的教学愉快地完成,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课堂的知识点,又开拓了知识面,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正面的效应。
三、改革意义与局限性
尽管尝试采用新的互联网+团队式导向教学模式在《纺织商品检验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课堂上这种讨论教学的模式离高校普及尚有很大的距离。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取决于课程属性和学生的自控力、求知欲和责任感,因此并非適合于高校每个学生。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吴利红,邱艺,张惠颜,李伟.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7.
[2]我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EB/OL].http://news.tjpu.edu.cn/2017/0924/c665a28570/page.htm
[3]于洪彦,朱辉煌.团队学习导向和综合能力培养——基于团队项目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1-73.
[4]张毅,张海霞.纺织商品检验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