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探析
2018-09-25齐冬莲
齐冬莲
摘要:话语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工具和媒介,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话语解释抽象、话语形式陈旧、语境设置单调的问题,需要树立课堂话语理念、提升话语能力、借鉴话语资源、优化话语环境、完善话语评估。
关键词:微时代;教学话语;思想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0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教师传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媒介,是教师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微时代”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与期望值有一定差距的问题。
课堂教学话语解释抽象,与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匹配。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话语包括哲学话语、意识形态话语、道德话语、政治话语等,这些话语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尤其对于理论功底相对薄弱的理工科学生更是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不能用生活话语、人本话语、网络话语对具有一定空洞性、抽象性的理论话语进行阐释,不能将理论知识的解释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其结果不仅不能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大学生更加困惑,进一步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话语形式陈旧,与大学生的文化语境不兼容。教师的课堂话语形式主要包括文本话语与实践话语。文本话语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时代主题、授课的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视野开阔、信息掌握快、自主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分散的“98后”大学生,需要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创新话语体系。然而当前思政课教师对网络技术的了解、把握和应用程度相对较低,依然使用非常平白的话语或者本本主义的话语进行教学。话语形式陈旧落后压抑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境设置单调,与大学生话语交往要求不相符。话语交往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交往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交往两个主要方面。无论是在传统话语体系背景下还是在“微时代”话语体系背景下,教师的话语主动性尤为重要。当前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设置的师生间课堂话语互动环节较少,教学内容与信息的传授大多是单向度的,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话语沉默现象,部分教师采取纵容与沉默的做法,听之任之。教师单向话语灌输、单方面课堂话语信息的传输抑制了大学生的话语诉求,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惰性。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影响因素
一是课程性质和教材文本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意识形态教育,其教材毫无疑问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意识形态比较强的话语进行编写。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导向性决定了其教学话语必须依附教材文本。文本依附客观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具有滞后性,同时也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不足,不同程度影响着大学生对授课教师话语内容的内化与外化,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困境。二是传统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评价上掌握着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导权。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使得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话语表达方式往往是控制式、劝导式和灌输式话语。尽管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极大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主体意识淡漠,课堂话语参与意识不强,往往以隐性的方式自动放弃其话语主体地位。课堂话语对象的失语,割裂了师生之间的话语交往,迫使教师仍旧处于话语的中心地位,延续传统“独白式”的话语方式,造成教学话语的尴尬。三是当前话语语境和信息技术的影响。话语语境是指话语使用的环境,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话语环境。比如因教师资源的短缺一直无法解决的中、大班教学问题,教学课时数量上的裁减问题等,对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教师课堂话语音量和教师“因材施教”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教师将学生有效带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话语表达呈现出多元性、平等性、虚拟性特点。“微时代”带来的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迁、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方式的深刻改变以及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环境更加复杂。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提升对策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提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话语理念的转变、话语能力的提升、话语资源的借鉴、话语语境的优化、话语评价制度的建设等多方面寻求对策。
第一,树立课堂话语理念,促进教材话语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理念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回归教育场与受教育者的生态主体地位,树立教材话语转译理念,通过对抽象话语的进一步翻译和转换,解决师生话语交流中的障碍。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课题话语领袖牢固引领学生话语。同时尊重大学生的课堂话语主体地位,关心大学生的自由、尊严、幸福与终极价值,实践人本课堂话语理念,促进教材话语的转换,减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疏离与隔阂感,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话语贫困和缺席的困境。
第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建设,提升话语能力。“话语是思维的表达,思想的表现”。教师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语言的深度和生动性,而不恰当的教师用语既会影响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变,也会直接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与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较为完善的培养方案。督促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自主学习、自觉修养的学习氛围,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
第三,借鉴引发学生兴趣的话语资源,达成话语共识。要有效化解教师理论话语的抽象性,既需要教师加强对理论话语的意义解读,还需要教师丰富自身的课堂话语资源,熟悉并主动借鉴学生热衷或正在运用的话语,以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话语讲授理论课,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消解大学生对教师理论话语理解上的障碍,达成话语共识。因此,需要教师引入教师个性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资源,丰富现有的思想政治的时代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话语差异,更加敏锐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律,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话语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
第四,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时空障碍,优化教学话语语境。人们的观念、观点、思想、意识,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所处的微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课堂环境所形成的舆论生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加强媒体资源的综合运用、科学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适当缩小授课班级规模等方式,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
第五,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评价机制建设,提升话语有效反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建设是一项挑战性极强的复杂工程,其建设能否有助于顺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进大学生对它的认同度,只有通过建构高效完备的评价反馈机制,才能较为及时准确地把握整个话语系统运转的有效度和可信度。为此,可以建构课堂动态监控机制,及时总结课堂话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将话语表达的艺术性、效能性作为衡量教师整体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参照指标,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畅通学生沟通渠道,给予学生表达自己价值诉求、展现思想动态的机会,提升话语的有效反馈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卫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5).
[2]贾亚君.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探究[J].未来与发展,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