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课程助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018-09-25张铭泉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张铭泉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优先以综合能力为选择条件,这也加速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实践、厚基础成为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要途径。多层面的教学改革被高校提上日程,本文将从探讨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实践课程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实践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一、高校教育现状分析

国内外各大高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培养具有系统观、能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高技术水平专业人才非常关键。系统观是指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考虑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具有计算机系统层面的分析、设计、检错和调优等专业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在软、硬件知识的链接关系、指令在硬件上的执行过程、基本电路的特性、计算机控制内核的结构设计方法、程序与算法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而实践课程的开展和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

目前很多高校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之间相互分割、关联性差,缺乏关联课程设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环节中体现不够充分,实施方法与研究手段不够先进多样,从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重视不够。为培养学生系统综合能力,需要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如一些计算机类硬件课程设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学生主动性,让其自主完成计算机硬件模块或整机的设计和仿真实现,做到以实践效果为准绳,以实际应用为落脚点,实现当前高校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宗旨和思路。

二、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号召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列,国家针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平台层出不穷,这对于计算机系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在此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承担了新的内涵和任务,学生创新创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形式更丰富,面向的市场更多元化、立体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创新创业质量逐步提高,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兴起的今天,“双创”已经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重要通道。

然而,自主创业如果科技含量低,成功率就会低;创业人员综合能力差,则企业创新力就会不足,可能很快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拥有在计算机领域创新创业热情和梦想的在校生,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计算机编程水平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2.接触实际项目少、项目研发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3.目前可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少、课题少、机会少,导致他们实际项目研发经验动手能力差;

4.缺乏实践经验,综合能力差,无法胜任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设计等工作;

以上问题对怀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同学,在计算机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形成了羁绊,急需引导和帮助。而开设全新的实践课程、构建实践基地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课程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顺应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探索新的计算机技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三、改革实践课提升综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高素质、高综合能力人才培养,需要多层面的改革,现以实践课程改革为例,探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优化和完善实践培养体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自主性实践环节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展现自身能力的题目、课题、项目和平台等,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及所形成的各种能力,来参与到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环节,增加学生自主性,以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培养体系。

2.合理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以实践促能力。理论基础固然重要,是各学科发展的基石,但理论基础的落脚点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结合实际拟定具有一定难度和创造性的实践课题,内容涵盖面广,突出综合性和设计性,以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立级别相当或更高的实践题目,自发探索,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理选择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一则可以选取那些容易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结构得到优化,现象明显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二则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模拟教学。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所有的系统结构、电路概念、电路规律用语言、文字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境,而利用仿真軟件可以动态的演示电路的工作过程和时序变化的规律等,使得实践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和化解。

4.分层次推进实践课程,因材施教。此外,实践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实践任务时,可以列出易、中、难不同层次的课题,对应基本知识、重要知识、拔高知识,让学生完成容易题目和中等题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这样可以检验所有学生掌握必要知识的程度,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掘潜力,深入学习升华自己掌握的知识。这样,从学生出发,因材施教,才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晓颖, 林菲, 龚晓君. 以产出为导向的创新实践课程改革[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

[2]宋国利, 盖功琪, 苏冬妹.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2):162-164.

[3] 张学军, 王锁萍. 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1):4-6.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