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城镇化“逆城镇化”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2018-09-25杨卫昆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振兴

摘 要: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一方面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统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借助“逆城镇化”之势,大力发展小城镇、乡村服务业、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关键词:城镇化;逆城镇化;乡村振兴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一阐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深入地思考,为我国城鎮化建设开启了新的思路。因此,如何在当今我国仍致力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推动“逆城镇化”,从而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是值得学界、政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城镇化,简单地讲就是农村人口的市民化。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截止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8.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设定的近期目标,到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届时将有大约1亿多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然而和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而且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还包括两亿多没有城市户籍的农业转移人口,已完成的城镇化进程并不完整。因此,要在本世纪中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城镇化仍然是扩展我国发展空间和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所以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逆城镇化”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着交通拥挤、犯罪增长、种族冲突、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一些城市人口开始从城市中心地带迁往郊区或农村居住,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诺瑟姆通过对西方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城镇化率大于70%的阶段属于稳定发展阶段,此后城镇化增速趋缓甚至停滞,进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逆城镇化”现象出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二者形成了“相伴相生”的奇特现象。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以常住人口统计城镇化率拉高了城镇化水平。我国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6.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城市常住人口中有2.2亿多人并未拥有城市户籍,不是真正的市民,由于种种原因,第二,现阶段国家各类惠农政策提升了农村户籍的含金量。为让广大农民分享发展红利,缩小城乡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如拥有农村户籍的农民享有“三权”( 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使得农村户籍背后附着的利益分量加重,与城市户籍附着的福利差距在缩小,导致城市户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第三,政府城镇落户政策供给与农民落户意愿存在落差。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各类城市总体上都大幅降低了落户门槛,多数中小城市基本不设落户门槛,但并未形成预期的落户热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城市与农村公共服务差别不大,而且市政服务和就业机会等优势不突出,吸引力不强。农民落户意愿较强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落户门槛却较高,造成了“想落的地区不让落,让落的地区不想落”现象。第四,故土难离的家庭人伦情结。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流动人口中2/3在省内流动,1/3流动到省外,这种人口以户口登记地为中心进行流动的特征,充分表明了农民工故土难离、尤难远离的心理倾向。再加上家庭人伦(赡养老人、养育儿女、亲戚联络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农民工有更多的牵挂和艰难的割舍,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农民工不愿落户城市。第五,乡村为城市居民所能提供的需求在增加。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日益显现,不少乡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美丽乡村建设所营造的生态宜居、各具特色、舒适安逸的乡村和小城镇,相比于大城市人满为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物价高昂来讲,更适合居住和养老。

总体上讲,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对此,学界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笔者认为,“逆城镇化”于城镇化而言是吐故纳新,可能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选择,可借“逆城镇化”之势,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首先,有利于小城镇和乡村的繁荣。随着一些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和人口的疏解、农民工的回流以及其他人员到小城镇和乡村就业创业,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将向小城镇和乡村汇集,这就为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可借“逆城镇化”之势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小城镇和乡村服务业发展。随着小城镇和乡村为大城市居民所能提供的需求不断增加,到小城镇和乡村休闲旅游、异地养老人数迅猛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每年达到20多亿人次,这一庞大群体在带来巨大消费能量的同时,也为餐饮、住宿、康养、物流等农村服务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从事新时代的新农业,人才是关键。除了采取优惠措施鼓励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参与现代农业外,农民工中的80后、90后由于其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较强,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把他们融入现代农业生产,将对新型职业农民和企业家的培养、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大有裨益。第四,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借助新型城镇化,逐步实现城乡在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融合,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借助“逆城镇化”带来的各种资源要素向小城镇和农村回流的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五,有利于乡村文明的提升。回流到小城镇和乡村的城市居民、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新一代农民工等,因长期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其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等,更契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和要求,必将在提升乡村文明中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培林:《我国特殊逆城镇化现象正大量产生》,《人民论坛》2017年4月27日.

[2]相伟 谷宇辰:《中国出现“逆城镇化”?》,《光明日报》2016年5月5日.

[3]周绍东:《重视“逆城镇化”现象 推动农民工有序回流》,《搜狐网》,2017年2月10日.

[4]《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等.

作者简介:杨卫昆(1963-),男,河南漯河人,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城镇化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