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2018-09-25沈燕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当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给予了理论支持,本文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据此,提出要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更符合幼儿的兴趣,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提出,让孩子能更好地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改革我们当下的幼儿教育,才更符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呢?我认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与课程游戏化的思想是相一致的,生活教育理念为课程游戏化给予了思想上的支持。
一、 生活即教育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摒弃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并不是将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游戏。生活即教育,寓教育于生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课程”不仅仅是一次集体教学活动,还包括从入园至离园,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游戏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让孩子们去玩,更多的是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是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是在如玩游戏般的氛围中学习。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相互脱节的,而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教育的内容应来自幼儿的生活实际,教育的方法应适宜幼儿的学习特点。3-6岁的孩子,他们认知的世界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若向他们讲授加减乘除、探索宇宙形成等他们定然是不喜欢、不理解、不能接受的。鉴于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老师教授给孩子的内容,组织的活动就不能是生搬硬套某一本教材的东西,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不再是对教科书的演绎。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教师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从孩子的生活中去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去探究,去发现,引导孩子,让孩子对此又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认知。如此,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不仅要预设,更要生成。还记得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很多孩子都去剪了头发,有的孩子一进教室就来给我欣赏他的新发型,他们还发现小伙伴们的头发都剪短了,就此聊得兴高采烈的。还有几个男孩子剃成了个小光头,戴着帽子,怎么也不肯拿下来。这么一件事,想想是极有意思的,若将他设计成一个教学活动那就更有意义了,如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传说、剃光头的好处、设计一下新发型等等一系列活动。当然,一个班级那么多孩子,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可能完全相同,也许这几个人喜欢大自然中的植物,而另外的孩子喜欢研究各种昆虫。因此,小组教学、分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 社会即学校
传统的教学,将孩子的学习地点局限于学校,更确切地说,仅仅局限于那个四四方方的教室里,学校与社会相脱节。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增加了学校的深度与广度,打破了学校的墙壁,孩子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而不仅来源于教材,喧嚣闹市、山川雨林都是教室,医生、警察、农民都是老师。孩子游戏的地方可不仅仅是在那一间屋子里,在田野上奔跑,观察爷爷奶奶种花种草都是孩子们的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要让孩子的活动走出教室,走出校门。除了健康活动,还有很多活动也很适合在户外开展,如探究光与影的关系(科学),绘画大自然(艺术)等。瑞吉欧的一个经典美术活动,绘画行人时,并不如传统那般在教室里看几张行人的照片,学习一下绘画技巧,而是去街上观察各色行人,各种姿势,朝各个方向行走的人,最后完成了作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多选择一些适合在户外开展的活动,让孩子们多走出教室去学习。
三、 教学做合一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孩子跟着教材走,在老师的教与孩子的学之间侧重于前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在此理念下,更侧重于孩子的自主探索,在探索中获得直接经验,内化吸收。“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同样,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教、学、做不是分开的三件事情,而是一体的,其中“做”是核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当孩子产生困惑,并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訴他,要进行理论解释,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发现。我们的游戏区域内,应当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孩子摸索研究,在孩子操作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帮助。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契机,生成课程;在活动中孩子产生了困惑,亦可引导孩子回到区域中去通过操作寻求答案。
四、 提升幼儿教师各方面素质,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学习陶行知思想、《指南》《纲要》等,丰富自身知识,借鉴前人的理论结晶,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以儿童为本,以正确的思想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提升教师观察能力。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兴趣,辨别其中的价值,生成有意义的活动。要提升课堂组织能力。课程游戏化改革对教师的课堂组织有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不是按照教案这个剧本演,应随着孩子的兴趣节奏走,储备丰富的知识,应对孩子各种为什么,往孩子的兴趣方面挖掘。
参考文献:
[1]徐美琦.用“生活化”游戏教学点亮孩子的快乐童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231.
[2]杨月凡.小生活 大精彩——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207.
作者简介:
沈燕,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