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经济产业带动 助推林业精准扶贫

2018-09-25吴小芳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精准扶贫问题

吴小芳

摘 要:近几年,宁德林下经济发展较快,对于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以及推动地区脱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宁德重要的扶贫工作形式。本文就宁德市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精准化扶贫取得的成效,结合当前林下经济对扶贫工作开展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促进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精准扶贫;问题;对策

当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已经在宁德大地落地生根,建设“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步伐也正在加快。宁德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发展与保护共赢,科学规划引导,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宁德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彰显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推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宁德市情概况

宁德俗称闽东,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下辖一区两市六县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1.34万平公里,人口335万。宁德是习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是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但由于历史、地理和海防前线等原因,宁德经济发展起步迟、社会建设欠账多,曾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经济断裂带”。全市9个县(市、区)有6个县被认定为省级贫困县,120个乡镇中有52个被列为省级贫困乡镇,贫困人口7.2万人,脱贫致富是宁德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精准扶贫的成效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复合经营活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林业提质增效,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宁德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山多林多是宁德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90.05万亩,占土地面积1960.16万亩的76%;有林地面积1332.1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808.4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4602.47万立方米,重点生态公益林511.35万亩,森林覆盖率67.18%,居全省第四,林地绿化率92.51%。发展林下经济,宁德条件得天独厚,大有可为。且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所产出的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依托林下经济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势在必行。

2.争取林下经济补助资金成效

国家、省、市各级都高度重視林下经济的发展,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8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并且每年拨付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2013年—2017年宁德共争取林下经济补助资金5435.2万元。

3.林下经济促进精准扶贫成效

近年来,宁德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经营面积达113万亩,参与农户数达22.6万户,产值达53.6亿元,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9.79%,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年增长1000元以上。柘荣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兴林富民的新领域,对生态保护和贫困户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绿”“利”双赢。

(1)油茶、林竹成为精准扶贫的特色林产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林,加快建设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截止2017年,全市共有油茶面积29.83万亩,年产茶籽1.87万吨,实现年产值4.47亿元;提升发展竹产业,引导和支持竹山机耕道建设与维修、竹林喷滴灌设施建设、竹林垦复抚育、新技术推广与使用,发展丰产竹林基地,推进竹林提质增效,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2017年全市竹林面积105.88万亩,新建12个竹业丰产示范基地,面积达6000亩,竹业总产值23.31亿元,每亩林农增收400多元。

(2)林药、林菌基地成为精准扶贫示范点。重点发展铁皮石斛、金线莲、金银花、草珊瑚、七叶一枝花、太子参、黄栀子等林下药材种植,其中:建设林下种植铁皮石斛示范基地835亩、林下套种金线莲示范基地965亩、金银花基地3000亩、黄桅子示范基建3000亩。发展木耳、竹荪等食用菌栽植。近年来,建立了柘荣县的太子参示范基地、福鼎市的黄栀子示范基地、古田县食用菌示范基地、蕉城区的铁皮石斛示范基地等,初步形成“一县一业”,产业布局合理、品种各具特色、示范带动明显、增长能力持续增强的格局。种植林药、林菌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选择。

(3)林花、林苗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优势林产业。大力发展高山冷凉型花卉、园林绿化观赏苗木以及乡土特色名贵树种苗木,2017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3.72万亩,其中:林下套种高山冷凉花卉示范基地500亩,林下园林绿化观赏苗木基建3000亩,乡土特色苗木示范基建5000亩。福鼎市枫林花卉专业合作社、霞浦县常绿林业专业合作社、宁德市蕉城区大众花卉苗木合作社和福安市业恒生态种养合作社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些合作社实行资金入投保底分红、提供种苗和技术等模式,推进贫困户参与花卉、苗木产业。同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如引进福建白水洋兰花有限公司和闽台兰花白玉基地承包50亩土地发展兰花栽培,通过林地、土地流转,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做到农耕、务工两不误,年可增加贫困收入8000元以上。

(4)林蜂、林产产品加工及森林旅游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补充。因势利导推动贫困户林下生态养蜂产业,对自愿养殖蜜蜂的贫困户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帮扶;大力发展笋竹加工、生物制药、生物能源油料以及森林食品产业,如笋竹加工养殖业,以竹业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竹业之乡”(绿竹)、福安绿竹笋和古田马蹄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优势,加快了笋竹加工业发展;宁德旅游资源丰富,大力繁荣乡村旅游文化,依托屏南白水洋、福安白云山、福鼎太姥山、三都澳等资源,通过组建“森林人家”、“农家乐”等形式,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将休闲游搞得“热闹非凡”,成功带动“周末游”“乡村游”,让贫困群众有事可做,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三、林下经济精准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宁德林下经济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宁德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但是当前林下经济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政策和法律不够完善。有关林下经济精准帮扶的政策和法律不够完善,很少有专门针对林下经济精准帮扶的支持政策。林下经济精准帮扶的相关工作没有系统地管理起来,存在管理脱节的问题,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果。

2.资金扶持的力度及监管力度不够。一是政府和企业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很多农户启动资金不足,部分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二是林下经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多个领域,如种、养、加工、旅游等各个方面,覆盖面广,牵涉农户多,项目业务范围牵涉太广,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项目实施中操作难度大,在项目跟踪指导、统计、验收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资金监管难度大。

3.缺乏科技含量及龙头企业带动。宁德林下经济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少,传统的林下养殖、种植方式多,缺乏科技含量,产品质量不高。各县龙头企业和大项目较少,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依赖政策性补助的小项目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4.缺乏技术培训。宁德林下经济项目除林业部门定期组织林农培训外,没有设立专业的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四、发展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对策

1.完善扶贫政策和法律。一是应该建立健全地方扶持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林下经济精准帮扶的发展规划和落实帮扶措施,并优先向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二是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做好监督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及监管力度。

(1)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林下经济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其也需要更大的初期投入,对此,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投入力度,对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集中发展;二是加大配套设施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林下精准扶贫创造条件;三是让林地使用、收益分配、税收優惠、资金扶持等政策落到千家万户,稳步推行林农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贷款相结合的评估,加大对林下产业链环节的信贷支持;四是引导和鼓励各保险机构发展各类森林保险业务,创新保险服务模式,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品种,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

(2)加强资金监管力度。一是源头控制,强化项目申报环节审核管理。在申报项目前搞好项目前期调查、制定出符合项目政策、产业发展和当地农民积极实施的项目,并对确定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林下经济项目资金严格按计划实施。二是探索设立扶持资金申报“绩效评价机制”。根据申报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决定是否予以扶持,通过优胜劣汰,提高财政扶持资金效果。三是加强财政扶持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督促企业按规定用途用好扶持资金。财政、审计、监察、林业等责任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根据部门工作职能相互配合,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促使扶持资金效能发挥最大化。

3.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及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1)提升项目科技含量。一是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品种选择上,注意引导林农密切关注和分析市场信息,降低市场风险;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加大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实施科技服务扶贫,建立以“专家团+服务队”模式为主的林业科技服务云平台,针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制定适宜的林下经济项目,推出林业扶贫菜单,进村入户宣传,把技术送到林间山头,力争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都掌握1-2项林业生产实用技术,为贫困户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

(2)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大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扶持,在技术和资金上重点扶持典型企业和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二是大力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区,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小户,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方式带动整个区域林下经济发展。

4.加大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一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林下经济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基层技术应用推广和管理人才,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五、结语

宁德市发展林下经济措施得力,发展平衡,特色明显。应继续积极调动全市林业系统及林业干部的能动性,借助林权改革,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以林下经济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努力让林业释放的“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优势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让群众真正的富起来。

参考文献:

[1]林洪平,邹惠冰,黄安胜,等.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补助资金使用效率评价——以A省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06):57-61+106.

[2]陈晓伟,万志芳.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困境与对策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6(01):90-93.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精准扶贫问题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