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分析

2018-09-25孙姣罗慧龙黄庆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应用

孙姣 罗慧龙 黄庆

摘 要:本文主要以微信、微博为例,根据湖南省气象科普宣传实际,首先概况了气象科普宣传现状,接着结语概况了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主要优势,最后针对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科普宣传;应用

气象科普宣传是一项惠及国家和人民的社会公益服务性事业。以往在向公众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时,经常使用电视、报纸、杂志等形式传播。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各地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也在不断攀升,公众对于各类气象信息需求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气象科普传播工作开展中,由于受人力、资金、传播途径等因素的制约,气象科普还存在着普及范围小、形式单一等问题,气象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促使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更多实际需求。而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开始广泛出现,微信、微博、QQ、网站等平台逐渐发展成为气象部门对各类气象信息传播、发布主导媒介,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应用方面有效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是社会公众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获取气象科普知识重要途径。基于此,在新媒体下,要充分利用有效方式,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气象科普宣传服务效果。

一、气象科普宣传现状

近些年来,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各级气象部门也对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以及科普宣传周均会开展大型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并获得了诸多成效。但是,传统的气象科普宣传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因为经费以及人力等方面的资源制约,导致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能完全在城乡及各个领域覆盖,没有办法有效地发挥气象科普宣传的实际作用。二是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太过单一。当前,大部分气象部门对于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形式大都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这些重要节日进行集中宣传,或者是借助于气象台站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宣传。这些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措施均缺乏宣传的长效机制以及创新性,太过单一,无法较好的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

二、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媒体终端快速发展,新媒体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采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媒介。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达7.53亿,比2016年增加5174万户,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比例高于2016年,同比增长2.4%。在社交应用软件方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微信、微博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7.3%和40.9%,分别位于第一位与第三位。

微博作为气象新媒体时代代表,发布迅速、信息分享快捷和互动实时特点,被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广泛使用。2011年湖南省气象局申请“湖南省天气”新浪官方微博,截止至2018年6月24日湖南省气象官方微博粉丝达339380人,发布11918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具备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特征,受到各级气象部门广泛青睐。湖南省气象局于2013年完成微信认证微信公众号“湖南天气”,目前已拥有大量的关注用户,此平台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本地区天气资讯,其对于气象科普宣传特别便捷。微信、微博的应用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给予全民参与平台。微信、微博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主要优势如下几个方面。

1.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针对性更强。在以往的气象科普宣传中,每个人对获取天气信息都非常被动,易有抵触心理。 在微博及微信平台上,公众可只对于自身比较喜爱公众号关注,打开感兴趣的推送消息,并且转发他们感兴趣或有意义内容,使得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针对性更强。

2.气象科普互動性较强。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互动性特点,实现社会大众与气象科普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交流,增加双方之间了解,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留言、评论或点赞发生良好互动,或提出自己对相关天气疑惑,气象科普人员针对该天气给出科学专业解答,大大提升公众气象科普知识水平,填补传统气象科普单向性及互动性差等短板。

3.打破气象科普知识时空传播限制。与以往气象科普传播形式比较,社会大众无需到气象科普活动现场听讲座、看宣传栏、听讲座。对于微信、微博等受众群体来说,不管在何时、何处均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信息,借助新媒体途径查询所需气象信息,还可通过自身朋友圈将气象信息转发,拓宽气象科普传播范围。

三、新媒体(微博、微信)在气象科普宣传中应用的发展思路

1.内容应具备专业性、幽默风趣性。气象科普宣传内容较多,包括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等,还重要节假日、主要农事活动、养生、教育等热点问题的科普宣传,气象科普工作人员借助于新媒体宣传时可穿插主题文字、图片、音乐及影像等,将枯燥乏味气象知识逐渐转变成幽默风趣图文语言。以湖南省气象官方微信公众号 2018年5月19日推送微信消息“今晚 暴雨哪里去了?”为例,编辑不仅插入初夏优美图片,而且在暴雨天气预报信息中插入伍佰歌曲《暴雨》,内容通俗易懂,插画生动有趣,音乐动听优美,引人入胜,公众均点赞留言,获得大众广泛好评。

2.从需求出发推出气象科普宣传产品。因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受众群体看作是信息的传播者,气象部门应加强同受众群体沟通,使每位公众都能成为气象科普宣传受益者和参与者。所以,各级气象部门应将公众需求和社会价值结合,积极推出实用性较强、价值较高气象科普宣传产品。如湖南省气象新浪官方微博“湖南省天气”2018年1月26日针对雨雪天气多发采用图文并茂形式推送“雨雪天气安全出行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专题气象科普知识,包括雨雪天气行人出行安全事项、雨雪天气驾车出行安全事项、雨雪天气公共交通出行安全事项及出行健康防护小贴士等知识。这些气象科普产品通过新媒体推送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及防御自救能力。

3.实行气象科普宣传联动机制。各级气象部门可建立气象科普微信、微博矩阵,各个微博、微信号凭借矩阵运营方式形成联动机制,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尽可能满足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需求。一个相对成熟的微信、微博矩阵能够精准、有效辐射用户群体,提高用户参与气象科普传播广泛性,大幅扩大气象科普知识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唐鹤云,毛琪.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4).

[2]陈建军,王剑林,韩湘云 浅析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以微博、微信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7(20).

作者简介:孙姣(198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宣传工作。

猜你喜欢

新媒体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