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

2018-09-25易峰柳堂富

农家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基地建设效果

易峰 柳堂富

摘 要:毛竹为禾本科刚竹属,是中国主要普及推广的树种,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五省。它生长迅速,可再生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竹杆直,材质轻,收缩性小,弹性和韧性好,竹材抗拉强度相当于杉木的2.5倍,顺纹抗压强度相当于杉木1.5倍,竹材材质致密,光滑坚硬,纹理通直,抗弯曲强度高,劈裂性能好,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各类竹地板、竹胶板加工业正在兴起,大直径竹由于利用率高的特点,价格和销售两旺。上栗县有毛竹林近10万亩,提高上栗毛竹林分质量,增加大径竹生产对促进上栗林农增收致富意义重大。作者根据竹产业发展需要,从2010年开始,结合省级毛竹低产低效改造项目的实施,对毛竹大径材培育作了探索,现结语如下。

关键词:毛竹大径材;基地建设;营造林技术;效果

一、技术措施

1.林地选择

由于直径大的竹竿,主干以上部位高,枝叶生产十分茂盛,如果基础不强,风,雪,冰冻容易翻转。根据大直径竹的生长特性,工作人员应选择培植地时首选土层深厚的,具有肥沃的土壤,渗透性能良好的毛竹林分地。

大径级材用毛竹林应选择位于山谷台地、山麓缓坡或位于低山坡中、下部,高上山地,山脚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残质丰富,土层厚度80厘米以上的Ⅰ、Ⅱ立地级竹林,以及位于低山坡上部、低上地,土壤疏松、潮湿、腐残质中等,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的Ⅲ立地级竹林。

2.调节竹林结构

竹林结构关系到竹林利用环境资源,制造养料、繁衍更新和发挥竹林功能效益的能力,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

(1)适度间伐,调节林分组成。竹林中应保留深根性、窄冠型阔叶乔木树种(但比率不宜超过20%),以提高林地肥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竹林抗逆性能力,其余应砍除。同时,确除林内8度以上立竹,留足1-5度竹,其比例各占20%左右,间伐应遵循“间老留壮、间密留稀、间弱留强、间小留大”的原则,为培育大径级竹林创造良好的年龄结构。

(2)科学采笋,留笋养竹。严格控制挖冬笋,允许采收部分浅鞭冬笋,严禁刨鞭寻笋。春笋以留养为主,选留地面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大径级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尽可能在林地上分布均匀。及时疏挖地面直径9厘米以下的小径级竹笋,弱笋及足笋,特别是出笋前期和后期的小径级竹笋,促使大径级竹笋成竹,达到竹林立竹个体大而整齐的目的。

3.改善竹林生长条件

(1)林地清理。林地清理每年进行1次,将竹林内的杂草、藤灌以及病竹、死竹全部砍净,砍灌茬高不超过5cm。林地清理时间在7~8月份,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藤灌幼嫩易腐烂。除病竹、死竹必须彻底销毁外,其它杂灌应砍碎散布林地腐烂,以增强林地肥力。

(2)林地垦复。要求把竹林内竹蔸、树蔸全部挖出,并捡去林内石头。对林内土壤进行浅翻垦复,垦复深度20cm左右;对林缘进行深挖30cm左右,以便于竹鞭向外伸展,扩大竹林面积。一般选择在11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先劈草、劈杂,后由下坡向上坡进行全面深翻,平缓山地翻土深度为20—30cm,翻土时尽量把杂草压入土中,土块一块压一块,不要敲碎,边翻边捡去林中石块,挖除老竹蔸,死竹鞭、老鞭、树桩等杂物;坡度陡的山地采取带状或块状深翻,翻土深度为10—20cm,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劈杂一般每年一次,全面垦复深翻4—5年一次。一般坡度20°以下的林地实行全垦;20—25°的林地实行带垦,带宽和带距3—5m,分2—3年完成全林垦复; 25°以上的林地实行块状垦复,陡坡处仅挖除林地中的树桩、伐兜。

(3)适度斩鞭。毛竹是*地下鞭茎萌笋育竹繁殖的,竹鞭的前端部分(鞭梢)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侧芽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在充分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抚育,适度切短鞭梢,以解除附近侧芽的休眠状态,使其萌发成新鞭,并使其它侧芽发育成竹笋,同时,对1-3年生竹的来鞭和去鞭在距离立竹杆1M处剪断,以形成鞭多、芽多、笋多、竹多的丰产态势。

(4)适当钩梢。对较密的竹林,可采取适当钩梢(毛竹留枝不少于15-20盘枝为度)措施,以削弱地上部分的顶端优势,刺激地下鞭笋的生长,同时增加竹林光照,提高地温,防止雪压和病害,有利竹鞭萌笋和成竹,达到增产目的。

(5)竹林施肥。根据毛竹林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及施肥量,促进毛竹林丰产增效。竹林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丰产毛竹林一年应施4次肥,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速效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每公倾可施复合肥375kg,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应在5—6月施速效肥,此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或饼肥250 kg ,可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第三次应在9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225kg,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应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施放土杂肥、牛粪肥或堆肥,每公顷施肥7500kg,可结合挖冬笋时施放,也可用撒施后翻土覆盖。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竹腔、桩蔸施肥。利用生物型肥料,采用新竹竹腔施肥省工省肥,且肥效高、肥效长。一般亩均用肥量500-600ml,人均日施肥可达9-10亩,笋、竹产量比常规施肥至少可提高30%以上。也可用化肥对伐蔸进行桩腔施肥,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加速桩蔸自然腐烂。

(6)防虫灭病。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工作重点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调整竹林结构,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在防治策略上,要划病虫发生类型,采用无公害农药分类施策防治,确保环境和竹林安全。

二、試验林经营情况

1.试验地概况

(1)供试竹林原状。试验地位于江西省上栗县杨岐乡关上村狮子坳山场,海拔300~400 m,坡向西南,坡度25°,土层厚度0.6~1.0 m,面积10 hm2。竹园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纯林,立竹度中等,密度为2 385株/hm2,竹龄结构不合理,老竹偏多,幼竹偏少,1度竹占3%,2~3度的壮龄竹占51%,4度以上的老龄竹占46%;眉径在8 cm以下的占总株数的62%,眉径在9~10 cm的占31%,眉径在11 cm以上的只占7%;高度在8 m以下的占株数的45%,高度在9~10 m的占36%,高度在11 m以上的占株数的19%。

(2)原经营状况。竹林原来属于粗散经营,过量挖笋、挖好笋、过伐、失管,造成竹林逐年衰退,立竹量偏小,林分稀疏且分布不均,有1/5是竹、针、阔混林;竹林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管理,没有进行科学的劈山、垦复、锄草、松土、施肥,造成低产;竹林采伐不合理,有的采伐过早,有的采伐过迟,有的春、夏采伐,引起竹液大量外流,影响竹生长,老竹、雪压竹、病虫竹未及时清理,竹、笋产量明显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2.试验方法

(1)竹园清理。林地的老竹、病残竹、杂灌木、丛生。2014年以来,每年的4—5月间结合松土及时砍伐挖除,平铺在竹园内,使竹园形成纯林,减少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促使阳光充足,为幼竹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调整竹木结构,留笋养竹。一是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平均在3 500株/hm2左右。二是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1~6年的竹,按相同比例保留,7~8年的竹不超过10%,9年以上竹不保留。三是留笋养竹。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挖除500 kg/hm2左右的冬笋,约为1 300株/hm2,春季及时挖去细弱笋,笋尖生长点矮缩,笋箨无光泽、色暗灰、箨毛枯萎、笋尖变硬、有病虫痕迹和过密的笋,留笋养竹1 800~2 000株/hm2。

(3)加强土壤管理,科学施肥。每年7—8月深翻、松土,清除带黑色的老鞭、死鞭,使竹鞭网络宽松,根系舒展,形成地下幼龄竹鞭占绝对优势的生长空间。在幼竹成长后的7—8月间施硫酸钾复合肥450 kg/hm2;在出笋前,每年12月施浙江安吉产的毛竹专用复合肥450 kg/hm2;利用竹鞭有趋肥性的特点,有目的地引鞭,在母竹长势好的竹林空地内挖穴,施有机复合肥(150 g/穴左右)。

(4)合理采伐。竹林的合理采伐,实质上就是竹林更新、复壮。采育兼过,才能越采越多,越采越好。原则上只采伐6~7年以上的毛竹,对生长不良竹、病虫竹、畸竹、过密的竹及时采伐。采伐的季节以不影响竹材利用价值和毛竹生长规律为原则,在立冬至立春期间采伐,采伐后打通竹蔸,促其腐烂,以排除竹鞭抽鞭发笋的阻力,提高土壤肥力,以利竹林更新发展,采伐量以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7度,主竹保留3 000~3 500株/hm2为宜。

3.结果与分析

(1)竹林质量。经过2年的培育,新竹平均眉径从原来的8cm,增加至现在的12cm,平均高从原来的9.0m,增加到现在的11.0m。新竹重量从原来平均20kg/株,增加至现在的28kg/株,并且有10%左右的单株重量达35~45kg,毛竹售价可达0.68元/kg,而一般毛竹市场价只有0.50元/kg。

(2)冬笋品质。一般每年能挖取冬笋500~550 kg/hm2,单笋平均重达0.4 kg/个,而未培育前的冬笋重只有0.25 kg/个。冬笋由于个大质好,市场售价达28~30元/kg;未培育的冬笋个小质差,售价只有12~16元/kg。春笋每年能挖取1 800~2 000 kg/hm2,售价在2元/kg左右。

(3)老竹园大径材培育效果。根据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及肥料价格,一般第1年需投资8 000~10 000元/hm2;第2年需投入资金6 000元/hm2左右,笋的收入能抵消投入费用;第3年开始获得收益,竹笋增值,增收在9 000~15 000元/hm2。

4.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可改善竹林质量,提高冬笋品质,增效明显。毛竹大径材的培育措施不同于一般的竹林经营,对松土、深翻除草、施肥、留笋养竹、科学采竹等均有密切的联系,不可粗放经营。要特别注重更新母竹,留笋养竹。个大的笋成竹后,在6—7月在离竹株30~50cm处环施有机复合肥200g/株,达到既引鞭又发大笋的目的,以及逐年复壮、眉径逐年增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蓝春能,陆媛媛,郑林水,等.毛竹笋竹两用林挖掘鞭笋增产效应[J].世界竹藤通讯,2010(5):10-13.

[2] 陈福生.毛竹丰产林培育探讨[J].福建林业勘察设计,2004(1):68-71.

[3] 周紫球,陆媛媛,邱永华,等.利用早期笋培养毛竹大径材试验初报[J].世界竹藤通讯,2010(2):21-23.

[4] 杜兆培.毛竹大徑材培育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1):44-45.

[5] 曹流清,丁建国.毛竹大径材培育的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1999(1):17-18.

[6] 曹流清,李晓凤.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3,22(4):34-41.

[7]杨义锋,浅谈毛竹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吉林农业C版,2012.

[8]林明东,毛竹栽培技术要点分析,现代园艺,2013.

猜你喜欢

营造林技术基地建设效果
关于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
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基于桉树的营造林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解读
灵动耳环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