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低处
2018-09-25常小五编辑袁艺睿设计严子伊
文:常小五 编辑:袁艺睿 设计:严子伊
李好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茂名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朝拜者》《丰盛的忧伤》《海在低处》。主要展览:2018年1月,广州南方报业集团289影像空间,《朝拜者》个展。2018年5月,北京798映画廊《海在低处》摄影展。
《海在低处》这个名字来源于诗人东荡子的一句诗“海在最低处”。李好用“低处”来隐喻大海的“弱处”。 尽管他眼中的海幽暗悲伤,涛声喑哑。但是,在穹顶之下,它依旧无边无涯,匍匐于低处,亘古未变地抚慰着大地。
从2011年到现在,李好在海边行走和拍摄已经超过七年。谈及初衷,是因为在2013-2014年时,传承千年的人工拉大网开始变得非常艰难,大海好像突然之间变得空空荡荡,没鱼可捕。老渔民非常焦躁和失望,他们在海边徘徊和挣扎的形象令他深感震撼,于是产生了想要记录下来的念头。一开始渔民并不乐意拍照,甚至抗拒镜头,慢慢地接触多了,跟他们混熟了,拍摄才变得顺畅起来。如今,李好跟很多渔民和渔贩子都成了好朋友,他的镜头就像他们的渔网和推土机一样在海边存在,这种存在似乎无形,有利于无限贴近,贴近大海,贴近渔民,贴近他们的内心,试图呈现出生活的原本。
而说到为什么照片里除了人以外,出现最多的就是鱼、缆绳、渔网、推土机这些物品时,他答道这些物品是渔民的主要劳作工具,而鱼则是他们的捕捞对象,所以在镜头里出现最多。渔民改变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譬如说用推土机代替人工拉网,用更大的铁壳船淘汰小木船,用更长的小眼渔网代替一般的渔网,也只会加速大海的消亡,无法令他们的生活快速富裕起来。而选择用黑白色来呈现这组作品,也是因为一方面能更有效地抽离色彩带来的纷扰,另一方面可以集中有力地表现主题。
李好坦言喜欢大海,喜欢这里的渔民,喜欢看他们在海边劳作。对他而言在海边行走和拍摄是最好的消磨和享受,而非苦差。他的镜头不为劳动的辛苦高唱赞歌,只当个见证者,默默将他们的蜕变记录下来。他什么都没说,但你能感受到守候在岸上的渔民的焦虑与期盼,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对决···
1 箩筐里的大鱼
2 捞鱼的姑娘
3 手捏小鱼的渔民
4 拉网的渔民
5 海边的狗和渔民
QQ&&AA
摄影之友: 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到的摄影,最开始都在拍摄些什么?
李好:我最初触摸到相机的时候好像是1997年,几个小伙伴一起骑摩托车去湖南的张家界旅游,相机还是借朋友的傻瓜机,主要是记录一下沿途的风景。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文”或纪实摄影。
摄影之友: 是从什么契机开始这个项目的拍摄的,拍摄时的初衷是什么?
李好:我用相机关注大海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不过当时只是零散地拍摄大海,直到2011年5月才真正确定要拍摄大海的专题,那时候,我的《朝拜者》专题刚刚在茂名展出完毕,就特别想拍身边的海,想拍一辑关于渔民海上劳作和生活的照片,当时只是觉得这片海的渔民总是渔获不多,生活艰辛。后来随着拍摄的深入才了解到大海的匮乏不只是我眼前这片海或者南海的问题,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也有,甚至更加严重,世界海洋因为人类的破坏已经奄奄一息。
摄影之友: 为什么会选择这条海岸线,所拍摄的这条海岸线对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李好:选择这段海岸线是因为这里距离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较近,最重要的是这里集中了几座渔村的几队渔船的近海作业。千百年来,这里是我们传统的“渔场”,渔民活动最频繁,有很多东西可拍,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