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课实施策略初探
2018-09-24朱瑞
朱瑞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综合实践课更能体现大语文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既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享受成长的乐趣,又能获得独特的经历、体验、感悟。对此,本文针对语文综合实践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促进语文综合实践课能够顺利有效开展,提出了相对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实践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不仅是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着重于学生全面的综合性发展,针对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促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语文实践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相比较于传统教学理念中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的教学方法,语文综合实践课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的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将语文课堂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促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加强。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前提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内容也是以学生兴趣为主,建立在学生真正想了解的内容基础之上。同时,综合实践课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刚好适应了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而个体多元性、喜欢新鲜事物的特點,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语文综合应植根于语文,跨越学科,面向生活
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拓宽思维,开阔视野。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注意学科整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当前语文综合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流于形式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教学。对于实践活动并不重视,进而导致语文综合实践课严重流于形式、走过场,教学内容依然以学科知识为重点,教学氛围依然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沉,完全发挥不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超出学生认知范围,脱离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对学生进行教学应当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关键所在。然而,教师教学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严重的偏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进而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而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依然由教师牵着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三)语文综合实践课评价标准不够规范
对于综合性强的综合实践课,到目前为止没有十分清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过程性、描述性、表象性的评价是这一学科课程评价的基本形式,对学生合作的评价、行为的评价、素质提升的评价应该有更科学合理的摹状和表述。所以,学科评价融入学生整体评价中不仅是一次课堂任务的完成,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之后的整体、公正、方向性的指导性评价尤为重要。
三、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策略
(一)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重视程度
教师作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直接承担者,应不断加强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认识、理解,进而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并丰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结合语文实际内容、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实践活动,加深对语文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力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需要、学生兴趣、学生的直接经验基础上的,是根据这些内容所设计并实施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进行《采蒲台的苇》一课教学时,虽然课文内容表面上写的是苇,但实际上学的是苇区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针对这一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搜寻自己生活中听到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故事比赛。
(三)走进社会课堂,感受语文的魅力
对于学生来讲,社会就是一个大型的课堂,能够体验不同的生活情趣,感受到不同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让学生体验社会活动,进而有效地将语文学科知识中的社会魅力以及社会财富传授给学生。
比如《北京的春节》,为学生展现的是一个节日氛围,尤其是春节这一学生都非常向往的节日。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积极地收集关于春节的知识、相关习俗,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春节习俗,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并且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社会。再如教学《春天》单元时,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活动:1.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可以是田野、乡村、校园、家等。要求:记录春天花、草、树、木的颜色和形状,闻一闻春天的气息。2.描绘心中的春天,把心中的春天拍摄出来,也可以画画的形式画出来,做成《心中的春天》手抄报。3.诵读春天,吟诵描写春天的古诗、散文、诗歌、对联、词语等。
这些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与美术合理结合起来,与摄影技术巧妙融合。学生在跨越学科中理解了“春”。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类型研究
更多时侯我们所接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这几种类型:演戏型,甩手型,上课型。要么将课程当成简单的游戏,师生热热闹闹地“秀”一场,要么当成传统的字词句分析课,枯燥乏味,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可谓是低效甚或是无效的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光靠教师讲授,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授”,这里的“授”的是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后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完整的综合實践活动课至少需要四个课时来完成四个环节:开题课、指导课、展示课、总结评价……
(一)开题课
开题课指的是开展实践活动前的第一节课,第一节课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课题硏究,明确课题硏究目标和意义。开课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合作,提倡依据兴趣相近者、主题相近者自由组合。例如要开展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活动课,教师就应在第一节开题课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任务。开题课要求教师心中必须有清晰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形式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不强求一致和统一,就像写一篇散文一样,学生可以“形散”,但老师必须做到“神不散”。
(二)指导课
第二节课主要是教师给予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面对着庞杂的资料信息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此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学会结合研究主题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进而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在设计《民间故事》一节课的时候,选择什么故事,这些故事怎么体现出来这些内容,都应该由学生协调完成,才是孩子们最想展示的内容,而不是老师觉得哪些好,哪些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就呈现什么内容,这是教学环节中最应该避免的!
(三)展示课
成果展示是学生探究和学习质量的显现环节,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反馈交流,共享经验,老师组织、指指导、评价。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成果要体现课改精神,更体现语文味。这种课型应该是公开课或者展示的首选,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考虑请家长,请同事,甚至请社会人士根据课程内容共同完成。例如涉及传统节日的、英雄人物等内容时,可以在升旗仪式或者家长开放日等相关活动过程中展示,这样把课堂的大门打开,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的舞台,不单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四)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环节,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在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在活动评价过程中,最好把学习的评权放给家长、同学,激励学生在大环境中进步,增强学生自信,达到大面积、全方位进步和提高。
五、结语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促使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社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7).
[2]邵丽娟.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J].百花园地,2013(1).
[3]曹丽娅.浅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建构[J].河南教育,2003(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