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生活
2018-09-22刘兰
刘兰
摘 要: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情境体验、道德实践性和学生活动性的学习方式。教材的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应该尽量想办法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体验、感悟交流,收获分享。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教会学生以后怎样“做人”的重要科目,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及法治素养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但能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是提升法律素养的阵地,新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情境体验、道德实践和活动性学习方式,整个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目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指向价值教育。为了更好地达成教材编写组设计教材的初衷,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体验生活、加强感悟交流,增进收获分享。如何更好地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生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利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用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导入;用国家时事导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出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用名人名言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和小组探究。多样化的导入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各种导入方法信手拈来,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加生活化。
二、直观鲜活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设备利用声光电可以达到鲜活生动、真实直观的效果,其作用和产生的感官刺激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有些知识进行讲解以后学生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利用多媒体让其亲眼所见,才能化抽象为具体,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就有必要让教师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程度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适时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添加背景音乐,融入趣味游戏等,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愿意学、快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贴近现实的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中考的分值比重不是很大,所以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偏见,觉得这门课并不是特别重要,因而在学习的时候不会下功夫去努力。另外,由于这门课是一门较为乏味枯燥的、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也容易导致许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建适当的典型教学情境,将生活当中的真实情境带入课堂,老师也应该通过建立适当的模拟场景,比如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去体味体验、去尝试实践。这样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和感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四、贴近生活的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合理进行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做到梯度适宜、难度适中。整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展开的。我们的课堂提問必须要做到:(1)深刻地把握课程教材内容,依据文本导向设计合理的问题;(2)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设计生活化问题。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3)上课时老师要注意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并且自觉地去分析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境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由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感觉到比较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没有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理论背后的生活化故事,从而形成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氛围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悟到学习这门课的重大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
参考文献: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