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升初”学情,探索七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衔接策略
2018-09-22陈晓姣
陈晓姣
摘 要:“小升初”是学生学习转型的重要时期,做好“小升初”的英语衔接教学,对学生更好地融入初中英语学习以及今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我校“小升初”学情,以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和斯温纳的输出假说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朗文国际英语教程》为例,探索七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全英文授课的课堂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小升初”;英语口语教学;教学衔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学期开始后,小学毕业生顺利进入七年级,不少学生小学时英语很出色,但进入七年级后常感觉到不适应或困惑。“小升初”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学习转型的重要时期,因此做好“小升初”的教学衔接问题对学生融入初中学习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外语教学是特色,而且历年来我校对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非常重视,因而立足“小升初”学情,探索七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深入挖掘新教材《朗文国际英语教程》,从而探讨七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力图使本研究对我校以及全国其他中学的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从而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能力。
二、理论基础
1.克拉申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斯蒂芬·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说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著名理论。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非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 “i”,那么能促进他习得的就是“i+1”的输入(Krashen,1985)。另外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习得需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理想的语言输入应既有趣又有关。而我校采用全英语小班授课模式,强调“浸入式”教学理念,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从而为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斯温纳的语言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
输出假设是斯温纳等人长期研究加拿大法语浸泡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的结晶。实验表明,尽管学习者通过几年的“浸泡”,获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他们并没有获得像母语者那样的语言输出能力。斯温纳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非是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不足,而是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有限。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如果在课上或者课后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去使用语言,他们就不可能获得像母语者那样的语言输出能力(Swain,1978)。
针对克拉申提出的关于可理解性输入的观点,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实现二语习得的惟一的必要的、充分条件(Krashen,1982/1985)。斯温纳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是语言习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只依靠语言输入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活动(pushed output)。我校的英语教学,采用小班授课模式,这样的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的机会,尤其是大量的分散式训练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把可理解性的输入有效地输出。
三、英语口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和策略
1.英语口语教学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
新学期开始后,小学毕业生顺利进入七年级,不少学生小学时英语很出色,但进入七年级后常感觉不适应或困惑。笔者认为这种不适应主要是由于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差异较大造成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要求定为二级,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力和拼读、拼写能力,帮助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指导学生用英语交流。而初中英语的三级目标(七年级)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能听懂他们熟悉的话题的简短会话和故事;能在课堂上参与角色表演的活动;能仿写简单句子;能意识到交际时的文化差异。很明显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有接轨的地方,但难度明显提高。而我校是一所外语学校,实行全英文授课,这必然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这种教学目标的巨大差异,是造成学生不适的主要原因。
2.适应我校英语教学的特点
(1)小班授课模式
进入我校后,学生要逐步适应英语课堂小班上课的机制。二十个人一个英语小班,这样有助于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口语教学活动,从而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同时,教师要注重采用分散训练法,包括双人活动、小组活动以及自由组合活动等形式,在分组时教师要心中有数,可以适当调整水平相当的同学,也可以采用帮带形式,从而使口语有困难的同学能够有机会与他人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全英文授课环境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媒介与工具。英语教学中,教师全英语授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全英语授课的模式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多样的教学技巧,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3.英语口语教学坚持课堂主阵地的策略
(1)坚持“值日报告”
在每堂英语课开始的3~5分钟,由一名学生做“值日报告(Duty)”,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时事,设计自己值日报告,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不断丰富自己的报告。为了做好自己的报告,学生往往精心设计,并且不断操练,亲身体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乐学单词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中每一个单元最开始都有单词部分,每个单词下面都由相关配图。通过图片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图片下面的词汇来描述图片。此外还可以把游戏引入词汇学习,例如可以让学生合作,进行猜词游戏。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用英文解释单词的好习惯,更好地培养英语思维。
(3)多层次进行句型操练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句型操练必不可少。《朗文国际英语教程》每一单元根据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句型,还有相关的配图。通过句型训练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好句型、单词,同时在句型中,也渗透了相关的语法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说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多维度复述阅读文本
阅读后复述就是指在阅读完一段或者一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内容。而笔者在此提出的多维度复述是指可以采取详细复述、概括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详细复述是指对文章进行详细、具体的复述。这种复述能够巩固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概括复述是指对课文内容主干进行复述,省掉次要环节。概括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造性复述是指在原文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对文章进行大胆的改写。创造性复述有助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朗文国际英语教程》中,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篇阅读文章,阅读文章也都配有插图。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学生由机械的详细复述,过渡到到概括复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可以进一步训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让他们在创造活动中体验成就感。
4.坚持走出课堂,将英语口语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策略
口语教学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英语教科书以外的资源。教师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指导学生观看英语节目,如CNN Students News、TED 演讲、网易公开课等等,通过这些好的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将口语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见识。
良好的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衔接对七年级学生更好地融入初中英语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新七年级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以及英语教学特色,从而提出了一系列英语口语衔接策略。教师应该立足课堂主阵地,适时走出课堂,将英语口语教学向课外延伸,并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注意纠错的艺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境界。
但是,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希望本文对我校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衔接有帮助,也希望本文能对全国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衔接提供有益帮助。当然本文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小升初”学情,并没有特定的量表来分析,因而对学情的分析还不够客观,不够详细。另外,造成“小升初”英语口语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维度的,而本文只是從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分析,还不够全面。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的重要一部分,但由于作者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此文中并未详细阐述,笔者将在日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对此方向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Swain,M. & S. Lapkin.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Krashen,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1985.
[3]Swain,M.French Immersion:Early,Late or Partial[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78(34):577-585.
[4]Krash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1982.
[5]符莉.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英语教育研究,2014(25).
[6]胡澄宜.加强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8).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王钦钦.小升初英语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2015(1).
[9]袁昌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纠正策略及技能[J].安徽教育科研,20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