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保持约束下的人脸图像补全

2018-09-22王旭东卫红权高超黄瑞阳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鉴别器人脸人脸识别

王旭东,卫红权,高超,黄瑞阳



身份保持约束下的人脸图像补全

王旭东,卫红权,高超,黄瑞阳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人脸图像补全作为图像补全技术的一种特殊应用,在被遮挡人脸的识别、人脸修复等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人脸补全算法只针对补全图像的真实性,而未考虑其补全后的身份一致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人脸补全算法,通过引入SN-GAN算法,提高了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模型对生成图像加入了身份一致性约束,经过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在生成高真实性图像时有效保持补全图像的身份一致。

人脸补全;身份一致性;生成式对抗网络;人脸识别

1 引言

图像补全是指在目标区域填充特定内容,使填充后的图像保持真实性的技术。它可以实现被遮挡、损坏物体图像的重建。尽管目前有多种方法被用于图像补全任务,如基于纹理的补全、基于图像库的补全等。它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上述补全方法未对图像的上下文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对图像中较大面积的缺失修补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人脸图像的补全作为图像补全的一种特殊应用,由于其在遮挡人脸识别、人脸图像修复等方面的应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Mohammed等[1]使用人脸数据集构建修补程序库,并提出了可用于人脸补全的全局和局部参数模型。Deng等[2]采用基于谱图的人脸图像修复算法。然而,这些方法补全的图像真实性较低,且需要对应的人脸图像学习填充纹理特征,并不能泛化到任意的人脸补全问题。

生成对抗网络(GA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是Goodfellow等[3]在2014 年提出的一种无监督学习的训练方法。生成对抗网络由2部分组成:一个生成器网络和一个辨别器网络。生成器网络用于生成逼真的样本,鉴别器用于从中分辨出生成样本和原样本。Radford等[4]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和卷积网络[5]生成高质量的真假难辨的图像,但由于其训练困难,稳定性较差,近几年一直成为研究改进的热点。SN-GAN是Miyato等[6]对Wassertein GAN[7]进行的改进,解决了传统GAN模型中训练困难、损失函数无法指示训练进程、生成样本缺乏多样性的问题。

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实现图像的补全可以达到更加真实的效果。Pathak等[8]利用GAN的方法设计了上下文补全网络,在补全网络中增加了对抗性损失,取得了较为清晰的结果。而Satoshi等[9]使用了全局和局部2个鉴别器作为对抗性损失,使补全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

身份信息是指识别确定唯一个体所需要的信息,在本文中特指人脸识别中的人脸特征。当前的方法在补全图像的真实性上都有较好的实现,但在人脸补全时未考虑图像包含的身份信息,无法保持人脸补全前后身份的一致性。本文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的方法进行人脸补全,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模型Light-CNN[10]对补全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约束,在保持较高真实性的同时保留其身份信息。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 提出了一种基于SN-GAN的图像补全方法。相比传统GAN方法补全的图像更加真实,训练稳定性更好。

2) 改进的人脸补全方法利用身份一致性约束,使补全的图像能保留人脸的身份特征,补全前后的人脸身份尽可能保持一致,提高了对被遮挡人脸的识别准确率。

2 人脸补全模型

本文提出的人脸补全模型算法框架如图1所示,本节从人脸补全网络、目标函数设计以及网络训练算法3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2.1 人脸补全网络

本文提出的人脸补全模型主要是基于SN-GAN模型设计的,由生成器网络(G)和鉴别器网络(D)2个部分组成。生成器网络主要是将输入的带有较大空白遮罩的图像补全为完整图像。鉴别器网络主要是度量生成图像和真实图像之间的Wassertein距离。

设输入的数据集为

定义2个分布之间的Wassertein距离为

其中,代表和组合所有可能的联合分布的集合。x, y分别代表从联合分布中采样出来的真实样本和生成样本。代表样本x与y间的距离。代表分布间样本距离的期望。其期望的下确界定义为Wassertein距离。

由于直接计算Wassertein距离比较困难,根据Kantorovich-Rubinstein对偶原理,可以得到Wasserstein距离的等价形式。

其中,()必须满足Lipschitz连续条件,即

这里用鉴别器网络近似函数()。设鉴别器网络拟合的函数为f(),权值矩阵为。则需使f()=(),根据Takeru Miyato的方法,将权重矩阵除以其权重矩阵的最大奇异值使鉴别器网络拟合的函数f()满足Lipschitz连续条件,即

此时,生成图像分布P和真实图像分布P之间的Wassertein距离(P,P)为

2.2 目标函数设计

2.2.1 对抗性损失

鉴别器网络可以度量真实图像分布和待补全图像分布之间的Wassertein距离。因此对抗性损失L

2.2.2 一致性损失

用于度量补全模型补全的图像和真实图像之间的差异。使用均方差(MSE)作为度量函数。一致性损失L定义为

2.2.3 身份保持损失

用于度量补全后的人脸和真实人脸x身份之间的差异。用人脸识别网络倒数第二层——全连接层的输出作为图像包含身份信息。则身份保持损失L定义为

其中,N是身份鉴别网络,这里使用预训练好的含有9层卷积层的Light-CNN人脸识别网络作为身份鉴别网络,由于预训练好的Light-CNN可以对数以万计的人脸进行分类,它可以捕捉到人脸图像的最显著特征或面部结构。因此,利用该网络的输出作为图像包含的人脸身份信息是完全可行的[11]。

综上可得,总的生成模型损失为

2.3 网络训练算法

本文选择优化器为RMSProp[12],不需要手动调整学习率,可以根据一阶梯度信息自动调整学习率。相对于SGD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对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训练时梯度不稳定的情况适应性较好。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动态更新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损失函数最小化。训练过程如算法1所示。

算法1 人脸补全模型训练算法

输入

:裁剪好的人脸图像;

:随机生成的随机大小的图像遮罩;

:鉴别器网络每一层的参数矩阵;

():权值矩阵的最大奇异值;

:学习率;

:每训练一次生成器鉴别器训练的次数

输出

:鉴别器网络的参数矩阵

3) for=0,…,do

4) 从人脸训练集中采样个样本x

5) 从遮罩集中采样个样本m

9) end for

10) 从人脸训练集中采样个样本x

11) 从遮罩集中采样个样本m

14) end while

3 实验过程

3.1 实验设置

表1 生成器网络结构及参数

表2 鉴别器网络参数

3.2 算法评估

本文使用峰值信噪比(PSNR)指标对所提方法补全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峰值信噪比表示信号最大可能功率和影响它表示精度的破坏性噪声功率的比值,常用于衡量图像的重建误差,其定义如式(23)所示。

表3 比较不同图像补全方法的峰值信噪比

可以看出,所提方法在图像补全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成图像质量。图像补全的效果如图2所示。

为了评估所提人脸补全算法能够更好地产生用于人脸识别的人脸特征,本文在LFW数据集上做了对比试验。分别对人脸图像增加随机的范围在32像素至48像素的空白遮罩,然后分别在不进行任何处理、利用GCDGAN等主流方法对其进行补全、利用本文方法进行补全的情况下,使用预先训练好的Light-CNN人脸分类模型进行身份辨别。准确率(accuracy)定义为

其中,为测试集的图片数量,N当测试图像通过身份辨别模型的辨别结果与该图像在数据集中的身份标签一致,N记为1,否则记为0。采用不同补全方法后采用同一模型进行人脸识别,准确率如表4所示。

表4 比较不同图像补全方法在图像身份识别上的准确率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基于GAN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补全的研究,通过增加身份一致性约束,使补全人脸图像时可以尽可能恢复出用于人脸识别的特征,更好地保持补全前后的身份一致,并通过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本文设计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图像补全算法在图像缺失信息较大时,难以进行有效的补全,下一步将针对此缺陷进行改进。

[1] MOHAMMED U, SIMON J D P, KAUTZ J. Visio-lization: generating novel facial images[J].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09, 28, (3): 57.

[2] DENG Y, DAI Q, ZHANG Z. Graph Laplace for occluded face completion and recognition.[J].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 2011, 20(8):2329-2338.

[3] GOODFELLOW I J, POUGETABADIE J, MIRZA M, et 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J].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4, 3: 2672-2680.

[4] RADFORD A, METZ L, CHINTALA S. Unsupervis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J]. Computer Science, 2015.

[5] LECUN Y, BOTTOU L, BENGIO Y, et al. Gradient-based learning applied to document recogni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8, 86(11):2278-2324.

[6] MIYATO T, KATAOKA T, KOYAMA M, et al. Spectral normalization fo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 ICML Workshop on Implicit Models. 2018.

[7] GULRAJANI I, AHMED F, ARJOVSKY M, et al. Improved training of Wasserstein GANs[C]//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7.

[8] PATHAK D, KRAHENBUHL P, DONAHUE J, et al. Context encoders: feature learning by inpainting[C]//IEEE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16:2536-2544.

[9] ISHIKAWA H, ISHIKAWA H, ISHIKAWA H. Globally and locally consistent image completion[C]//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 2017: 107.

[10] WU X, HE R, SUN Z, et al. A light CNN for deep face representation with noisy label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2017, (99):1-1.

[11] HUANG R, ZHANG S, LI T, et al. Beyond face rotation: global and local perception GAN for photorealistic and identity preserving frontal view synthesis[J]. arXiv:1704.04086,2017:2458-2467.

[12] XU K, BA J, KIROS R, et al. Show, attend and tell: neural image caption generation with visual attention[J]. Computer Science, 2015:2048-2057.

[13] HUANG G B, MATTAR M, BERG T, et al. 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 a database forstudying face recognition in unconstrained environments[R]. 2007.

[14] HUANG G B, MATTAR M, LEE H, et al. Learning to align from scratch[C]//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IPS). 2012.

[15] YU F, KOLTUN V. Multi-scale context aggregation by dilated convolutions[J]. arXiv preprint arXiv:1511.07122 ,2015.

[16] NAIR V, HINTON G E. Rectified linear units improve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2010:807-814.

[17] IOFFE S, SZEGEDY C. Batch normalization: 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 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J]. arXiv:1502. 03167v3, 2015: 448-456.

[18] LAU M M, LIM K H. Investigation of activation functions in deep belief network[C]//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Robotics Engineering (ICCRE). 2017:201-206.

[19] CYBENKO C. Approximation by superpositions of sigmodial function[J].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 Systems, 1989, 2.

[20] ZHENG H, YANG Z, LIU W, et al. Improv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using softplus units[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2015:1-4.

[21] YANG S, LUO P, LOY C C, et al. From facial parts responses to face detection: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5:3676-3684.

[22] HUANG J B, KANG S B, AHUJA N, et al. Image completion using planar structure guidance[J].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14, 33(4):1-10.

Identity preserving face completion with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WANG Xudong, WEI Hongquan, GAO Chao, HUANG Ruiyang

National Digital Switching System Engineering & Technological R&D Center,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s a special application of image completion technology, face image comple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occlusion of face recognition, portrait restoration and other issues. The existing face completion algorithm only aims at complemen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image without considering its identity consistency after completion. A face compl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generative confrontation network was designed. By introducing SN-GAN algorithm, the stability of model training was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ntity recognition constraint was added to the generated image using the face recognition model.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identity of the complementary image when generating high-authenticity images.

image completion, identity preserving,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GAN), face recognition

TP393

A

10.11959/j.issn.2096-109x.2018070

王旭东(1992-),男,山东青岛人,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音视频处理。

卫红权(1971-),男,河南唐河人,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融合网络安全、可重构网络理论与技术。

高超(1982-),男,河南郑州人,博士,信息工程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

黄瑞阳(1986-),男,福建漳州人,博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本挖掘、图挖掘。

2018-06-25;

2018-07-26

王旭东,609645296@qq.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601513)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61601513)

猜你喜欢

鉴别器人脸人脸识别
基于多鉴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的时间序列生成模型
基于双鉴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的单目深度估计方法
人脸识别 等
有特点的人脸
一起学画人脸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三国漫——人脸解锁
人脸识别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阵列天线DOA跟踪环路鉴别器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