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解毒方辅助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2018-09-22孙小君汪小琎王春霞
孙小君 汪小琎 王春霞
(青海省中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是放疗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因直肠遭受超耐受剂量放射线辐射导致。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该病好发于放疗结束后8周内,行盆腹腔放疗患者发生率可达15%~23%[1]。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后续治疗中断和治疗依从性下降,不利于近远期疗效改善[2]。西医对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治疗多采用抗炎、止泻及肠道黏膜保护等对症干预,但总体症状控制效果欠佳,无法满足临床需要[3]。近年来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干预、症状控制效果佳及毒副作用小等优势[4]。本研究以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单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方辅助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5];符合《中医内科学》脾虚湿阻证中医诊断标准[6];卡洛夫斯基(Karnofsky)评分≥60 分;年龄45~75岁;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8周应用研究相关药物;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其他直肠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药物过敏;精神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10 例,女性 40 例;平均年龄(58.40±6.81)岁;放疗至发病平均时间为(2.79±0.52)个月;直肠平均照射剂量为(48.37±5.90) Gy;放射性直肠炎病程为(10.43±3.15) d;根据肿瘤类型划分,宫颈癌29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2例,前列腺癌10例。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8.52±6.87)岁,放疗至发病平均时间(2.70±0.49)个月,直肠平均照射剂量为(48.29±5.87)Gy,放射性直肠炎病程为(10.56±3.19) d,根据肿瘤类型划分,宫颈癌29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4例,前列腺癌8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日本 Kotobuki Pharmaceutical Co.,Ltd 生产,规格0.67 g/片)单用治疗,0.67 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方:黄芪20 g,玄参15 g,白头翁 15 g,山药 15 g,蒲公英 15 g,鱼腥草 15 g,黄柏 15 g,败酱草 15 g,绞股蓝 15 g,白术 10 g,甘草 10 g。加水400 mL煎至150 mL,早晚分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主要证候积分计算依据《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7]进行,包括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心烦口干及小便短黄,总分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直肠黏膜损伤程度分级依据Sherman 标准进行[8],分为 0、Ⅰ、Ⅱ、Ⅲ及Ⅳ度,分级越低提示黏膜损伤程度越严重。3)生活质量评价依据Karnofsky评分量表[8]进行,总分 100分,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差。4)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8]拟定。显效:主要证候积分减分率>70%,大便常规RBC(-)。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30%~70%,大便常规RBC(+)。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心烦口干及小便短黄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观察组 治疗前(n=50) 治疗后 1周治疗后2周心烦口干 小便短黄3.53±0.59 3.92±0.71 1.21±0.32*△ 0.99±0.24*△0.77±0.29*△ 0.64±0.15*△对照组 治疗前 4.13±0.91 3.94±0.97 3.81±0.95 4.06±0.90 3.58±0.61 3.86±0.74(n=50) 治疗后 1周 2.66±0.70* 2.40±0.70* 2.18±0.64* 2.59±0.44* 2.15±0.48* 1.92±0.59*治疗后 2周 1.85±0.52* 1.87±0.41* 1.75±0.47* 1.86±0.28* 1.20±0.35* 1.08±0.32*黏液脓血便 腹痛 里急后重4.17±0.93 3.88±0.95 3.86±0.92 1.94±0.57*△ 1.43±0.29*△ 1.77±0.40*△1.14±0.33*△ 0.83±0.14*△ 1.02±0.28*△肛门灼痛4.14±0.93 1.50±0.24*△0.90±0.11*△
2.3 两组治疗前后直肠黏膜损伤分级比较 见表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直肠黏膜损伤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直肠黏膜损伤分级比较[n(%)]
2.4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观察组 72.12±10.08 84.33±12.94*△对照组 57.44±8.42 67.84±9.51*n 治疗前50 55.12±6.97 50 54.44±6.92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大部分学者认为放射治疗过程中大剂量射线损伤肠上皮细胞细胞及黏膜下小动脉,局部细胞增殖速率下降是直肠黏膜闭塞性炎症发生关键原因[9-10];而患者在直肠管壁缺血、黏膜糜烂及溃疡病变发生后,病原菌经病变部位侵袭肠壁深部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肠黏膜纤维化进展,最终引起肠管狭窄甚至穿孔[11]。目前西医对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尚无特效治疗手段;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已被证实可有效促进消化道激素分泌,提高肠黏膜IgA水平;同时其还能够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阻断肠内细菌移位进程,加快受损黏膜修复进程;此外其在减轻肠道炎性反应和提高局部代谢功能方面作用亦获得认可[12];但相关临床报道显示,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单纯应用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病情改善率不足80%,且长期应用后疗效逐渐下降,难以真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13]。
中医典籍中并无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名称,可根据证候体征和疾病特点归于“泄泻”“肠癖”范畴[14]。放射线损伤属热毒内侵,可导致机体脾胃失调,湿邪内蕴,久郁化火,如积于大肠则易致气血痹阻,血脉瘀滞,日久伤及肠络则发为本病[15]。故中医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当以益气活血,泄热解毒为主。本观察所用益气解毒方中,黄芪益气健脾,玄参解毒清热,白头翁凉血降火,山药补气健脾,蒲公英解毒化瘀,鱼腥草凉血清热,黄柏清热利湿,败酱草活血散瘀,绞股蓝补虚解毒,白术燥湿利水,而甘草则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脾气,解热毒及活血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白头翁可有效缓解疼痛和肠道痉挛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并有助于加快肠黏膜收敛止血进程[16];甘草能够显著拮抗肠道黏膜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和溃疡区域修复[17];而白术则具有抗机体氧化,降低放疗辐射损伤及提高直肠黏膜损伤修复速率等作用[18]。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直肠黏膜损伤分级及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治疗在缓解症状体征、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优势明显。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则提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加用益气解毒方剂治疗药物安全性值得认可。
综上所述,益气解毒方辅助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可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体征,保护受损直肠黏膜,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