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理在竹园污水处理厂新建设施工程的应用实践
2018-09-21汪桂林黄周满
汪桂林 黄周满
摘要:本文简述了竹园污水处理厂新建设施工程的基本情况,明确了环境监理的主要步骤,重点阐述了环境监理在竹园污水处理厂新建设施工程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环境监理 竹园污水处理厂 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246-02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环评有效性和完善性具有积极作用。[1-2]近年来,许多地区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工作,有的地区已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纳入地方相关法规。[3-5]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开展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的通知》(沪水务〔2013〕77 号),竹园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被列入了“十二五”期间提标改造名单。根据國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最新要求,竹园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应提升至一级A标准。竹园污水处理厂对原有一厂和二厂采用减量升级的方案,减量污水80万m3/d排入竹园污水处理厂新建设施工程。根据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意见,要求落实环境监理工作。
二、环境监理的主要步骤
(一)设计文件的环境监理
对照《竹园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一厂改造、二厂改造和新建设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沪环保许评(2016)217号批文。核实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是否满足相应的要求,包括项目性质、项目规模、建设地点;处理工艺、项目组成和平面布置是否有重大变更、污染防治措施是否进行设计。(包括污水/雨水污染防治、废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护、环境风险防范等措施)
(二)对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
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监理和监测,检查施工期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试运行及竣工环保验收阶段的环境监理
整理环境监理档案,配合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环保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工作。
三、项目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文件的环境监理
1.建设目性质、项目规模、建设地点
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规模为80万m3/d,建设地点为竹园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西南侧至城市外环线、东电路东南侧、航津路西北侧,共新增用地23.30hm2,均符合报告书和批文要求。
2.处理工艺、项目组成和平面布置
本项目一级处理采用细格栅及曝气沉沙池工艺,二级处理采用AAO生物反应池工艺,三级处理采用深床滤池工艺;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氯协同消毒工艺,紫外消毒为主,次氯酸钠消毒为辅,处理工艺符合。
新建设施工程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理工程和厂外设施,具体如下:污水处理工程:主体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沙池、AAO生物池、平流沉淀池及污泥泵房、深床滤池、紫外消毒池及二次提升泵房。配套工程:鼓风机房、除臭设施、加氯加药间、乙酸钠加药间、厂区污水泵房、厂区雨水泵房、高配间及1#变电所、综合楼、餐厅及辅助用房、机修间、进水、出水仪表间及门卫。污泥处理工程:污泥调蓄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及料仓及除臭设施。厂外设施:总配水井、航津路D3300连通管及顶管井、一厂和二厂之间的尾水排放管及分配井,项目组成符合。
项目位置符合,主要构筑物位置符合;污泥处理区除臭设施和化验楼位置变化,业主单位编制了变更说明。
3.“三废”处理及噪声控制
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后,与生活污水、项目生产废水等一并纳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油烟废气:由灶头上方排风罩收集,经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实验废气:实验室将安装通风柜(自带活性炭),实验废气经收集净化后由通风管道输送至楼顶(≥15m)排放。除臭工程主要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总配水井、进水切换井、曝气沉砂池、生物反应池、污泥调节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及料仓等处理构筑物,臭气量大,臭气浓度较高。污水预处理区和污泥区臭气采用“生物滤池+预喷淋+离子氧化+除臭液活性吸附”四级除臭工艺,对生反池区采用“预喷淋+离子氧化+除臭液活性吸附”三级除臭工艺,尾气达标后经15米高空排放。同时,对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区域采取离子送风措施,改善空间环境。
脱水污泥外运至竹园污泥处理工程及竹园污泥处理扩建工程处理;格栅渣、沉砂、废生物滤池填料和化学品(非危险化学品)包装材料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并签署协议;生活垃圾:①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并签署协议;②食堂产生餐厨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并签署协议。危险废物:废含汞灯管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并签署协议。
“三废”处理及噪声控制符合相关要求。
4.防渗措施
重点污染防治区:对于重点污染防治区的构筑物宜采用抗渗等级满足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池体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同时,构筑物施工完毕后,进行满水试验。伸缩缝位置处采取双道止水复合防渗保护。
地下污水管道施工完毕后,进行闭水试验对其渗漏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为避免管道在接口处由于外侧地下水头较高,地下水渗入管道,在接口位置处包裹无纺土工布。
一般污染防治区:再抗渗透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中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其下铺砌砂石基层,原土夯防渗。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缩缝和与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防渗填塞料等防渗措施。
非污染防治区:一般地面硬化防渗措施。防渗措施符合相关要求。
5.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本项目从化学品的存放、加氯加药间的设计、化学品管理、操作人员岗位培训、化学品运输等方面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同时,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 号)和《上海市生产经营单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指南》(沪环保科[2005]506 号)的要求编制了的风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机构和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内容。
(二)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
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应通过现有管道纳管排放。
泥浆水进行沉淀,沉淀分离后上清液作为冲洗车辆等施工用水,未直接将工地泥浆排入河道。施工抽取地下水和其它积水利用软管,排放到附近窨井。
机械设备滴漏点备有收集装置,专人负责集中收集后处理。
2.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工地周围设置围挡和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渣土堆放高度低于围挡高度,当日不能完成清运的,采取了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渣土、建材撒落及时清扫,路面及时洒水。
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在除泥、冲洗干净后驶出施工工地;同时运输车辆在进出施工现场时按照小于5km/h速度行驶,以缓解施工扬尘污染影响。
3.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施工期渣土、建筑垃圾处置。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委托专门处理单位处置。
(2)危险废物处置。
施工过程中产生废油漆桶和沾染油漆的废抹布等危險废物,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3)生活垃圾处置。
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与浦东新区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
4.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减少夜间施工时间,减小机具和材料的撞击,降低人为噪声的影响;未发生野蛮装卸和车辆鸣号;未用高音喇叭作宣传鼓动和指挥生产。
5.施工期环境监测
环境监理期间编制了环境监测方案:大气监测为TSP和PM10,大气一次监测5个或4个点(上风向1个)下风向3~4个,监测频率为1次/季度;噪声监测为Leq噪声共计5个点,每次监测昼夜,监测频率为1次/月;排放口废水检测(三个每个月常规指标1次,每季度全指标1次)。监测结果显示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三)试运行及竣工环保验收阶段的环境监理
查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核实预案包括尾水事故排放、地下水污染监控、化学品泄露3个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查看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查看附属工程是否随着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完成并同时运行。确保试运行期间,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结语
本项目建设性质、项目规模、建设地点、处理工艺、项目组成、污染防治措施等均与环评批复一致。污泥处理区除臭设施和化验楼位置变化,业主单位编制了变更说明;施工中环境保护得到有效控制,获得了环境监理单位的认可。虽然《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中未将环境监理列入,但通过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很好的完成了环保“三同时”任务,避免了新建项目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对顺利通过环保竣工验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佟敬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39.
[2]朱京海.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霍林.工程环境监理在汇通集团污水处理工程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69-170.
[4]付守琪,吴波,王银有.环境监理在原料药项目中的应用实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2):27-30.
[5]苟德国.环境监理在医药化工项目中的应用实践——以防渗设计环境监理审查要点分析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4):107+111.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