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救援
2018-09-21王洋
王洋
“麦斯医生,我还有多久才能出院呢?”一个孱弱的声音响起。
麦斯医生摘下眼镜,低头看向那位躺在病床上脸色略带苍白的少女。她叫艾琳,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已和病魔抗争了整整十四年。她很坚强也很勇敢,更有着超乎常人的乐观精神。但最近一段时期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唯一能彻底治愈她的方法就是心脏移植手术,问题是目前还没有匹配的心脏来进行这次手术。
“你还需要再等一等,很快就可以出院了。”麦斯医生低声安慰。可他的话音还没落,艾琳床边的监控器就发出尖锐的啸鸣声,只见她突然脸色铁青,身体突然抽搐了起来。
“快!肾上腺素!电除颤!呼吸机!”麦斯医生下了一连串的指令,医务人员一阵忙碌,总算暂时稳定住了艾琳的病情。但誰都知道,再等不到可移植的心脏,她很有可能无法撑过72小时。
就在这个时候,麦斯医生的助手跑过来:“麦斯医生,就在几分钟前我们找到了符合艾琳配型的心脏了!”
“真的?在哪?在路上吗?准备手术!”
“您先别着急,情况有些复杂!”
这位器官捐赠者的名字叫卡尔,是一名南极科考队员。一天前,卡尔跟自己的队员去完成深冰芯钻探机械的调试工作,结果突遇暴风雪,他整个人被暴风掀翻,头部撞击在机械上,导致深度昏迷。几分钟前,南极科考队队医宣布卡尔已经脑死亡,根据他本人生前的意愿,可以进行捐献器官的移植工作。
但当前南极天气条件恶劣,如果派直升飞机前往可能无法降落。卡尔还连接着呼吸机,一旦关闭呼吸机,他的心脏将停止跳动。离体心脏保存的时间仅为五六个小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将无法完成心脏移植的手术,而且南极科考队的队医不确定自己能否完成严密、精准的手术,保证把卡尔的心脏完好无损地取出。
麦斯医生顿时不知如何是好,普通的直升飞机往返的时间至少在15个小时以上,这还是在南极天气良好的情况下。
就在医生们激烈讨论可行的办法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也许我可以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麦斯医生上下打量这名年轻人,他看上去20岁出头,戴着棒球帽,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和严谨的医学工作者完全沾不上边。麦斯医生心里一阵恼火,正要呵斥这年轻人不要跑来捣乱,院长也走了进来:“他也许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这位是来自K公司的工程师。”
麦斯医生更加摸不着头脑了,K公司是一家无人机公司,难道说是要让无人机去往南极取回心脏?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即便是无人机,往返也需要10个小时,等心脏运到也早已失活了。
年轻人看出了麦斯医生的疑惑,他笑了起来:“你们不用担心,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医疗型无人机,和普通无人机相比多了两样东西——远程控制的精密机械手臂和机械灌注系统。”
麦斯医生瞪大了眼睛,以前离体心脏的储存方法一直是放在特定的储存液中,心脏在储存液中会停止跳动,医生需要对心脏进行复苏才可以继续进行移植手术,可这个机械灌注系统又是什么呢?
“这是刚刚研发的一种用来保存器官的系统,它会在器官保存、转运阶段将灌流液持续灌注至离体器官,同时供给离体器官氧气、营养物质等,这样就能够完成长距离、长时间的活体器官移植了。而且我们的系统会维持心脏跳动,将离体心脏保存的时间从之前的四五个小时延长到了20个小时。”
“那我们还在等什么?赶快行动吧!”麦斯医生当机立断,他知道时间不等人。
年轻人点点头:“就在我向你们解释的时候,我们的飞机已经在飞往南极的路上了。”
煎熬地等待了5个小时之后,麦斯医生终于收到了消息,无人机已经到达了南极科考站。一路上风雪并未减弱,大家都担心无人机没办法降落,但是这台医疗无人机在考察了附近的天气和地形之后,选择在一个风雪较弱的地点降落,然后利用自带的推进设备在冰原上滑行,差不多是一路“奔跑”到了科考站。
“麦斯医生,现在需要你远程操作机械手臂来取出心脏了,但是现在受到风雪的影响,信号时断时续。”
麦斯医生点了点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麦斯医生拿起了机械手臂的控制杆,机械手臂的另一端是带有液氮冷凝装置的手术刀,这种手术刀可以减少出血。麦斯医生操控着机械手臂,丝毫不敢松懈,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一滴滴坠落。他取出肾脏、脾脏、胰脏,最后才是心脏。看着那颗还在跳动的心脏,麦斯医生定了定神,伸出手臂,小心地取出了心脏,立即把它安放到机械灌注系统中。当机械灌注系统缩回无人机后,人们透过屏幕依然能看到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
当无人机重新出发时,无论是位于北半球的医院,还是位于南极的科考基地,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经过5个多小时的焦急等待,无人机终于飞回了医院,麦斯医生赶紧开始了手术。但无人机并没有停歇,它还要将其他器官送往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手术台,不同的患者身体里。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手术,麦斯医生终于成功完成了心脏移植。艾琳的父母围上来感谢麦斯医生,麦斯医生却摇摇头,他看向窗外,如果没有卡尔的无私奉献,没有他捐赠的器官……如果没有医疗无人机的帮助,他根本无法救助艾琳,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卡尔和医疗无人机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