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音乐鉴赏教学的美学思考

2018-09-21张然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张然

【摘 要】本文对音乐鉴赏教学的美学思考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阐述音乐鉴赏课的美学教学概况入手,介绍了“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的启示等几种理念,并且研究了根据以上所述的理论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美学思考;概况;读者中心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185-02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感受音乐的美感和力量的同时,还应该对这一文化形式进行有效传承,因此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音乐鉴赏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对美学概念进行充分的利用,将其引用到教学实践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表现力。而如何对美学理论进行正确运用,值得思考。

一、音乐鉴赏课的美学教学概况

在当前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普遍心理就是热爱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程,这是因为很多同学认为,其所喜爱的音乐并没有用一种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反而被枯燥的乐理、音乐史讲解将其变得无趣味。采用照本宣科方法来讲述音乐专业理论,完全没有体现美学意味,理论鉴赏充斥整个课堂。而对美学的思考,不应该用理论来支撑,而应该采取艺术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老师应该打造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这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和轻松的学习情境。加强音乐鉴赏的教育,需要引领同学们学会感悟音乐的内容和思想,良好的声音播放条件可以为同学们带来听觉盛宴。而优质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对美的灵感。尤其是当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无法完全感悟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时,借助视觉形象可以形成更良好的感悟。

二、“读者中心论”的启示

(一)“读者中心论”的概念。“读者中心论”是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阅读的创造性、接受的主体性。而“读者中心论”对音乐鉴赏教学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调同学们的在学习中主导地位。在音乐鉴赏教学领域,“读者与文本”对应的就是师生和音乐作品,对音乐进行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接受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对即将被鉴赏进行科学的选取,这将决定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学的基础问题。而从学生的角度看,鉴赏其喜欢的对象,并对其进行审美,能达到更好的美学体悟效果。所以,在整个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他得到的审美体验,其实也能进一步丰富作品带来更深刻的含义,因此鉴赏其实是一项带有创造性色彩的工作。

(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鉴赏工作中,老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凸显学生中心地位,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鉴赏的参与积极性,在鉴赏中得到更多美的体验,并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是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无论是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还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都是一个需要教师、学生和音乐共同参与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老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注意观察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期待视野”的启示

(一)“期待视野”的概念。“期待视野”指的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本身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在阅读过程中,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紧密相关的是被阅读的作品,这些作品本身是一个“客观”的对象,只有和客观的标准相符的观点,才会被接受,这种超越主体的标准,就是期待视野。对应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它变成了学生对作品的潜在审美期待,其形成基础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审美倾向等等。联系接受美学的立场来说,部分音乐作品的受众接受度和歡迎度并不高,音乐本身所带有的时代特色、地域特征等都会对鉴赏者的审美期待造成影响。

(二)抓住学生的共性选择教学曲目。在音乐鉴赏的教学实践中,“期待视野”所提供的启示在于,老师要关注不同学生本身的审美特征和对作品的审美期待,使差异性得到公平的对待,这也是尊重同学们主体地位的重要前提。老师在设置教学曲目时,难免会遇到学生审美不同、期待不同、“众口难调”的问题,因此如何使同学们不同的期待视野得到统一,是一项技术活。此时老师应该合理把握这个度,太复杂的音乐会加大鉴赏的难度,难以调动学生兴趣;而太简单的内容又难以调动学生的挑战性和好奇心。虽然“期待视野”强调学生的差异化,但共性依然是可循的,比如其年龄相似、偏爱的曲风可能存在共通之处,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些共性,对作品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召唤结构”的启示

“召唤结构”是伊瑟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空白”和“未定点”,这给阅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可以由读者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进行填充,这是一个读者感受作品,与其交流的机会。

(一)利用“召唤结构”,激发学生想象。在之前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普遍性问题就在于老师倾注了太多精力讲解题目,而未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老师过度的作品剖析,反而会影响学生对作品做更深入、独到的理解,束缚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参考美学的“召唤结构”理论,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信进行联想、感悟、理解。尤其是在听音乐前,老师应该首先启发学生自行感悟。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形式,讲再多,也达不到学生多听几遍的效果。而且在听音乐的环节,应该杜绝老师突然的解说,这会打扰学生对音乐整体的感知,破坏作品连贯的美感。当然,适当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抓住适当的时机点破作品中比较关键的点和比较难懂的内容,使学生们更准确地认识到作品的内涵。

(二) 鉴于“召唤结构”,尊重学生审美理解的差异。接受美学提出,只要有主体参与欣赏,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留有“空白”和“未定点”的作品中,作者的发挥空间更多,往往能得到更深远的意蕴收获。在音乐鉴赏中,这样的差异会更直接地呈现出来。首先,音乐是非语义性的,因此没有一个特定的符号来界定其概念,学生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更自由的理解。“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就体现了音乐的神秘性。而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在意蕴会更加模糊和深远,音乐鉴赏完全可以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展开多元化的感知。所以,主体的审美特征不同,其在鉴赏中得到的收获也会不同。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审美理解,对于学生不同的审美理解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于音乐的感悟并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教师要以平等、友好、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对于学生在音乐理解上的偏差要以恰当的方式给予引导和修正。而正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前提下,音乐鉴赏教学才得以有效进行;也正是在学生的审美理解的偏差修正过程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才得以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音乐鉴赏教学的美学思考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音乐鉴赏课的美学教学概况,同时对“读者中心论”的理论进行运用,在把握“读者中心论”的概念基础上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利用“期待视野”的启示,明确其概念,抓住学生的共性选择教学曲目;最后在“召唤结构”理论方面,老师可以利用“召唤结构”,激发学生想象,基于“召唤结构”,尊重学生审美理解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贾佳.打开音乐之门——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聆听和鉴赏的能力[J]. 南方论刊,2010(10).

[2]刘凯华.浅析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J].音乐时空,2014.

[3]任超平.审美语境中的音乐鉴赏——音乐内容三层次与审美过程三层次的对应关系浅析[J].电影文学,2010.

[4]胡惠娣.浅析音乐鉴赏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美学价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