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声乐作品对河南豫剧唱腔的借鉴

2018-09-21李时雨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豫剧借鉴

李时雨

【摘 要】民族声乐起源于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因而许多作品都借鉴了戏曲的唱腔技巧。《木兰从军》具有鲜明的北方民间音调和河南豫剧的风格,通过对豫剧的借鉴及应用,使民族声乐富含戏曲韵味,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民族声乐;《木兰从军》;豫剧;唱腔;借鉴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086-01

《木兰从军》是一首典型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它是由刘麟依据北朝民歌《木兰辞》改编作词、王志信作曲的用音乐来演绎民间传说故事的叙事歌曲。讲述了女将花木兰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最终胜利凯旋,重拾女装之后震惊了一众伙伴,从而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这首作品通过改编古诗词,继承并传扬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诗词魅力,并结合豫剧唱腔的技巧,用极具表现力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英雄形象。

一、豫剧演唱和民族声乐演唱

(一)豫剧咬字。传唱花木兰的地方戏曲有许多,其中以豫剧《花木兰》最为出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通过准确的表演,使得豫剧《花木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豫剧作为河南地方戏曲中以唱腔为主的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最具特色的就是其大量的唱段和演唱的风格。这些唱段不但可以将剧情紧密联系起来,层层递进,段段发展,还可以代替念白,发挥叙事功能,将整个故事完完整整呈现在观众们而前,令观众可以对剧中人物的感情发展及生活遭遇感同身受。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时吐字不但要清晰,还要分出轻重快慢,只有这样,才能把戏曲艺术的字词美、言语美和旋律美结合起来,更好地演绎作品。河南地处中原,其语言具有中原地域鲜明的特征,所以曲作者王志信便在豫剧基础上创造了这首叙事歌曲,借鉴了豫剧的唱腔和曲调,融合了中原方言语调,糅合豫剧中的“慢板”“二八板”音调,使得《木兰从军》这首叙事歌曲中的人物生动鲜活起来,极具感染力。

(三)作品《木兰从军》的八个部分。一是朝廷逼父出征;二是女儿心中憂虑;三是木兰代父从军;四是边关苦寒艰辛;五是坚守血战疆场;六是凯旋胜利而归;七是恢复女儿妆容;八是女将千古名扬。

二、豫剧唱腔在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中的作用

(一)橄榄腔。其特点为演唱时先弱着唱,然后慢慢强起来,最后再慢慢收着唱,用于主人公的情感流露。作品第二部分,“难坏了姑娘花木兰”中的“娘”字,由弱到强,将歌曲推至一个小高潮。第三部分,“替父从军”中的“军”字,在该小节最后一拍收着唱,紧接着渐强表现情绪后又回到弱音,灵活运用橄榄腔将木兰心中的忧虑无助呈现出来,丰富了乐曲的旋律色彩,增强了乐曲的听觉魅力。

(二)卖腔。用长音来增强语气。在作品第四部分中,“辞”“娘”“去”“里”“戎”“机”这些字通过紧拉慢唱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表现出木兰内心的不舍与坚毅。

(三)滑腔。这部作品中许多地方都运用了下滑音,从高音按照音阶渐渐下滑,结束时多为八度,这就是滑腔。作品第二部分中“花木兰”的“兰”字就引用戏剧中的下滑腔,刻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无奈。

(四)拖腔。戏曲唱腔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一般出现在句尾,用来延伸人物的感情,考察演员的表演技巧。通常来说,演出过程中出现拖腔会将观众们的情感推向一个高潮,从而使观众卖力喝彩。作品第二部分中的“去”字,第三部分中的“战”字,“花木兰哪”的“哪”字,第七部分“不知木兰是女郎”的“郎”字,运用拖腔处理,极具艺术感染力,豫剧元素的自然运用增加了作品的戏剧色彩,完美表达出木兰的心理变化及各种情感。

韵味,是戏曲唱腔的精华所在,而一首作品的韵味是通过曲作家所创作的曲调和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演唱来实现的。民族声乐演唱同样注重韵味,在《木兰从军》这首作品中,曲作者王志信充分借鉴吸收戏剧元素,使民族声乐作品充满戏曲韵味,情感细腻深刻,层层递进,展示出更为吸引人的魅力。

三、中国民族声乐的辉煌发展

多年来的发展,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越发辉煌,许多戏曲演员转行为声乐演员,在演唱中采用戏曲的特色,受到观众的追捧与热爱,比如郭兰英、李元华等。他们凭借自己深厚的戏曲功底,将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把作品完美呈现在中国观众眼前。例如在歌剧《白毛女》中,郭兰英就采用了秦腔独特的哭腔唱法,用她宽亮的大嗓,深深打动了观众。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活灵活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完善自己的表演,在处理作品时才能更加贴合人物,进行完美呈现。

《木兰从军》这首作品融合中国戏曲艺术的方法及唱腔,符合中国观众长时间以来的审美习惯及需求,在众多歌唱家的演绎下获得了极大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克俭.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时间[M].北京:中国艺术出版社,2007(6).

[2]王小宁.中国歌剧对戏曲演唱艺术的吸收[J].中国知网.

[3]张豆豆.《木兰从军》中豫剧元素的演唱分析[J].中国知网.

[4]直运芳.浅谈歌曲《木兰从军》的演唱分析及情感表达[J].中国知网.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豫剧借鉴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