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相声作品中的声乐艺术

2018-09-21王雨琦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曲艺声乐

王雨琦

【摘 要】“唱”作为相声一门重要功课,从相声基本功太平歌词到各类学唱,如评剧、梅花大鼓,有着深厚的底蕴内涵。本文简要分析相声中各类声乐艺术自身特点,以及与相声作品的兼容性。

【关键词】相声;曲艺;声乐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029-02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讲究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说”指说笑话、讲故事、绕口令等;“学”指模仿其他人、事、物的形态、语言等;“逗”指插科打诨、抓哏逗乐;“唱”是太平歌词的演唱。其中“唱”虽名列最后一项,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其他三门。现在的相声舞台上,经常可听到太平歌词、京剧、评剧、京韵大鼓甚至是流行歌曲等多种声乐艺术形式,归根究底,相声的“唱”这门学科其实是单指太平歌词,而其他声乐艺术形式应归类为“学”中的学唱这一类。每一种声乐艺术都有其特有文化特点和演唱形式,而相声极好地运用了这些艺术形式且融汇入相声表演中,这其中的兼容性与创新性十分值得探索。

一、相声本家歌唱门类——太平歌词

提到相声演唱部分就必然绕不开太平歌词,它是一种说唱结合的艺术形式,结构简单、韵脚鲜明。早年传唱于街头巷尾,并没有确切名称。相传慈禧太后对曲艺颇为热爱,传了民间艺人赵星桓进宫演唱,慈禧听后十分欢喜、大为赞赏,称赞他演唱的是忠勇贤良、国泰民安,遂将赵星桓演唱的小曲赐名为“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有着其专有伴奏乐器“御子板”,是两片竹板构成的打击乐器,通常由左手演奏。御子板有一个特殊技巧叫做花点儿,主要是通过手腕抖动催使两块竹板相互击打发出连续、密集的清脆撞击声,通常用于太平歌词开头。因过去太平歌词作为民间艺术在开场前常需通过炫技等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拢一拢大家耳声,御子板花点儿作用等同于说书人的定场诗。

旧时太平歌词常有“白沙撒字”这一演唱形式,也就是演唱者演唱时,左手拿着御子板击打节奏,右手捏一把白沙,以沙为墨以地为纸来写字,一曲唱罢字也写好了,再来根据所写字谈古论今说笑话,有些有本事的艺人甚至会写一副对联,赢来满堂喝彩。

太平歌词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有很多,如《太公买面》、《单刀会》、《白蛇传》、《鹬蚌相争》等,相声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叫做《歪唱太平歌词》,就是融合了几首经典太平歌词唱段进行演绎。表演这个节目时相声演员常会在舞台上调侃太平歌词欣赏度底,许多观众不喜欢听,要说这其中的原由,当是太平歌词旋律线条单一。太平歌词唱法由上下句构成,据不同句子字数长短会适当在旋律线上加花,但其最基本的旋律是固定的,无法更改。这样虽减少了一定音乐美感,却强化了其叙事性。作为相声艺术一个分支,太平歌词想要表达的其实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道理,因此简单的旋律线条可使听众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歌曲内容上。这与相声本身要求演出时不能佩戴多余饰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种流传于市井的嘴皮子艺术,要力争将观众注意力吸引最大化。

太平歌词既然能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唱的是国泰民安,就必然有着极强的教化功能。《为人应报父母恩》、《五龙捧圣》等太平歌词经典唱段就提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教人向善。同时,太平歌词能在民间有这么广泛的传唱度也说明了他兼具通俗性的特征。如《白蛇传》、《韩信算卦》等,都是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加以改编,通过街头巷尾口口相传更是增加了许多民众自我演绎,体现了民众道德标准、审美意识,十分贴近群众生活。

在演唱时太平歌词注重鼻音,要求韵味。传统太平歌词是街口艺术、产生年代也较晚,因此吸取了很多其他戏曲艺术形式内容。如,现在太平歌词中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唱段《挡谅》,讲述的是元末群雄混战,康茂才打赌要去擒拿陈友谅,最终在江东桥念及同窗之情放走了陈友谅的故事。最初的来源是京剧《江东桥》,后由郭德纲改编而成。这首太平歌词最后一段并没有继续按照太平歌词既有的曲调,而是改用了京剧唱腔,板式是西皮流水,伴奏乐器仍为御子板。这样的一种改编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太平歌词演出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对经典曲艺的一种传承,是我国传统艺术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的一个优秀契机。

二、由京剧改编的相声作品

除了本家唱段太平歌词外,相声艺术还有一种常见的声乐艺术形式就是京剧,尤其许多对口相声作品更是直接对京剧名段进行“歪唱”,由逗哏扮演不懂装懂的人,由捧哏扮演资深票友,二人一边调侃一边对剧目进行生动有趣的演绎,其中《捉放曹》、《汾河湾》、《黄鹤楼》、《桑园会》等都是十分有名的经典段落。

因传统相声靠的是嘴皮子功夫,没有梨园行当行头、乐队等配置,在京剧改编的这类相声作品中便采用桌子来区分前后台,由演员口头打锣鼓点,这样一种替代方式也成了相声中找哏的必不可少方式之一,增加了逗哏和捧哏演员间的互动,为作品增添趣味性。

历史上,有不少相声演员本身就是学习京剧出身,如对口相声、三人相声的创始人“穷不怕”——朱绍文,原本是在京剧班中唱小花脸的演员;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刚开始学艺时也是学习的京剧,后来迫于生计才改学相声。青年相声演员中,赫赫有名的京剧神童陶阳陶云圣也是京剧出身,由于倒仓,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变声期使嗓音没有儿时清亮,便也开始更多地活跃于相声舞台。当然,更多相声演员并没有上述这么深厚的京剧功底,因此相声作品中的京剧学唱更多的是听个曲调以及演员们演绎曲调的方式,仍以逗乐为主。

除了京剧,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曲艺,如梅花大鼓、京韵大鼓、评剧等都活跃在相声舞台上,唱功较好演员们除了在常规作品中演绎外常在返场时作返场小唱送给各位观众。

三、相声新作品中的流行元素

隨着时代发展,新创作符合社会现状的作品越来越多。相声作为一个接地气、贴近民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学唱内容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许多节目中出现了流行音乐元素。一方面是直接演唱流行歌曲,另一方面是将传统曲艺通过流行歌曲演唱方式进行演绎。

首先,随时代发展,相声艺术受众正在逐步年轻化,而受众年轻化带来的必然是作品年轻化。如由青年相声演员孟鹤堂、周九良创作的新相声作品《欢声笑语》,其中就化用了汪峰的《春天里》、光良的《第一次》以及韩国组合Bigbang的《bang bang bang》等多首流行音乐作品进行调侃。这样的作品符合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吸引了更多观众,相声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其次,通过流行歌曲的方式演唱传统曲艺也成为了相声的常用手法。以北京小曲《探清水河》为例,原作品是一首流行于北京火器营村的叙事歌,讲述了清末明初发生在火器营村中一对苦命鸳鸯小六哥哥与大莲妹妹的一个类似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配以“照花台调”进行演唱,凄美动人。青年相声演员张云雷将这首乐曲的伴奏乐器由三弦换成吉他,唱法也从发音位置较为靠后的曲艺唱法换成了较为靠前的通俗唱法,将同一首歌曲演唱出了截然不同的韵味。

因作品的进步,对相声演员本身素质要求也逐渐增加。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相声表演团体德云社为例,其中不少演员在“唱”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看家绝活,有的嗓音清亮,一开嗓就技惊全场,也有的会B-box、三弦、吉他等多种音乐技能。演员将这些融入作品中,使相声艺术随时代不停地进步,形成了青年相声演员们独特的表演形式。

四、总结

相声作品中声乐艺术形式非常多样,也与相声这门艺术本身有着极高的融合度,在传统唱法被保留和传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式唱段也在逐步加入,丰富着相声作品声乐形式。笔者相信,随着不断的传承发扬和推陈出新,相声艺术以及其中的声乐艺术都会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之瑶.试论太平歌词的文化价值[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2):18-22.

[2]陈建华.现代相声艺术研究现状评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5):119-124.

猜你喜欢

曲艺声乐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