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增值角度下《警幻仙姑赋》三种英译本语言风格的对比分析

2018-09-21董千语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霍译杨译古雅

董千语(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引言

“《红楼梦》,诗词曲赋,匾额对联,酒令灯谜,无所不包,几乎触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1]《红楼梦》因而被誉为中国文学和中国艺术中真正的“文备众体”的伟大作品。其中,诗词曲赋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亦是红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2]。尽管学界对于《红楼梦》中各类文体的形式、内容、意义、内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英译本对比研究而言,以赋类文体为例,学界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红楼梦》中赋类文体及其英译本对比分析这类的专题论文鲜有存在;二是学界中对于赋类文体的翻译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深层次的阐明,有些问题还有待商榷。因此,本文拟就《红楼梦》的三个全译本中的《警幻仙姑赋》的译文(即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作的杨译本,英国邦斯尔神父的邦译本和英国著名翻译家及汉学家霍克斯与女婿闵福德合作的霍译本),从语言风格方面入手,进行对比研究,这不仅是对红学研究中薄弱环节的充实与完善,也是对赋体文学类翻译的一次尝试性的试探。

2.《警幻仙姑赋》原文本分析

《警幻仙姑赋》(下文将其称为《警赋》)作为书中唯一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其特征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体裁灵活,骈赋之中杂以四字对句与骚体句;二是对曹植《洛神赋》以及宋玉《神女赋》的继承与创新,一扫以往神女赋中的艳情内容,使其更富有情感性,语句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与凝练;三是大量运用了叠字,复辞等艺术表现手法。《警赋》不仅是沟通小说故事情节的一把‘情节秘钥’,而且从赋学视角研读,亦具有相当重大的文学意义。

3.三个英译本语言风格的对比分析

一篇优秀的译作,不仅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即不仅要在其结构、内容、韵律等方面做到与原文一致,还要在其文体特征,即语言风格上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赋,以其古典雅致的文风著称,为最大力度地将这种语言风格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三位译者是如何处理的呢?一方面,三位译者在选词用词方面颇为用心,遵循赋类文体的“藻饰”原则,用了许多文学色彩浓,现代英语中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如杨译中的“athwart”,“irresolution”;邦译中的“ravine”, “winsomeness”;霍译中的“half-incipient”, “ire”,“simurgh”, “chastity”, “whence”等。基于先前刘婧对于《警幻仙姑赋》中用词研究的调查,她将三个译本的用词与concappV4软件自带的5000英语常用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杨译的非常独特用词54个,邦译独特用词2个,霍译独特用词82个[6]。基于以上数据,为增加比较三个译本用词古雅程度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我们将这些词输入美国近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HA)进行检索。同时又利用在线词典British Dictionary查询这些词汇的词义及词源,列出词频最少的10个词汇,结果如下表:

词汇 词频 词义 词源Athwart(杨译)729 against; in opposition to Middle English Limpi(杨译)639 clear or transparent Latin(霍译)308 afulousbird associated with the winter solstice Greek myth Halcyon Irresolution(杨译)234 Lack of resolution Old French Pellucid(霍译)154 limpid Latin sumptuousness(霍译) 54 M a g n i f i c e n t, f o r m o f sumptuous; splendid Old French winsomeness(邦译)33 Form of winsomesweetly Old English(霍译)2 Monstrous bird yet rational and ancient in Persian mythology Persian Simurgh gosling-gold(杨译)0 inaccessible none gridle-gems(霍译)0 inaccessible none

经测试结果发现杨译的非常用词中有10个属于古雅用法,邦译的非常用词中有一个属于古雅用法,而霍译的82个非常用词中有23个属于古雅用法。其中杨译本中的“gosling-gold”和霍译本中的“gridle-gems”两个头韵符合词没有在COHA中找到任何记载。由以上数据,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较之杨译和邦译,霍译的用词最为古雅,与原文本的语言风格更为接近。另一方面,赋类文体常常采用用典的方式去彰显其古典文风之美,含蓄之感。《警赋》中共有四处用典。第一处为“荷衣”,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即用荷花制成的衣服,为神仙所着;第二处为“莲步”,语出《南史·齐废帝东昏侯记》中“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人借此用此来比喻美女的脚步;第三处为“西子,王嫱”,分别代指与王昭君,与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古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传统审美中美的化身与代名词;第三处,瑶池,语出《穆天子传》:“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最后一处,“紫府”,本意为仙人所居之处,典出《隋书·经籍传》中“青丘有凤山,山恒震声。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此地”。“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运用译入语来再现原作中的艺术境界和思想内容,是文学翻译实践过程的最终目的”[7]。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三位译者是能否在译文中成功地处理这些典故使其再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文化内涵,或是能否达到一种“语用增值”的效果,彰显其古雅风韵的呢?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将三位译者对这五处典故中的文化负载词列出:

文化负载词 杨译 邦译 霍译荷衣 lotus garments Exquisite garments dress of lotus leaves瑶池 fairyland Yao pool Jasper Pool紫府 purple courts of heaven Purple Hall starry halls莲步 lotus feet lotus steps feet

对于“莲步”一词,杨译采用了异化策略,将其直译为“lotus feet”。中国古代以女子拥有“三寸金莲”的小脚为美,文中的“步步生莲华”正是对这种小脚的赞美。杨译的“lotus feet”在如实地展现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的同时,又向译入语读者传递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美的理解,达到彰显文章古雅风韵的目的,实现了“语用增值”;邦译虽同杨译一样,对其进行了异化处理,但是他却没有真正领会到“步”的真正含义,显然在中国文化中“步”并不是指代“步伐”,而是采用了借代的方式,实质上是指女子的脚,显然其语用意义并未体现;霍译采用了归化策略,去掉了“莲步”中的“莲”,直接将其泛化译为“feet”,虽然降低了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难度,但是却严重损害了其深层次地文化含义,对传递源语文化没有起到任何的推动作用,“语用增值”效果无从谈起。

对于“荷衣”一词的翻译,三位译者的侧重点不同。杨译再一次采取了异化策略,将其译为“lotus garments”;邦译则着重突出了警幻仙姑所着衣物精致之感;霍译则着重把翻译的重心放在了“荷衣”的材质上。何为“荷衣”,即“用荷花制成的衣服”,为神仙所着。将三个译本与“荷衣”原义对比,我们认为霍译为最佳,一方面他向读者们真实地传递了“荷衣”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这也会使译入语读者很容易与古时生产力不发达时期联想到一起,赋予了译文一种古典的神秘感。而杨译和邦译却未能达到这种“语用增值”的效果。

“瑶池”一词,由上文所提及,是指汉族文化中王母娘娘居住之圣地,杨译为突出瑶池的仙境之意,将其译为“fairyland” ,既符合原文太虚仙境的背景,又给人一种古典的美感,达到了“语用增值”的效果;而邦译的“Yao Pool”则是与原文语用意义完全不符的音译;霍译将其译为“Jasper Pool”,关注的重点是瑶池的碧玉色,从语用意义的表达效果上并不如杨译的好。

至于“紫府”一词,杨译中的“heaven”一词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巧妙精准地突出了仙人所居之地——“紫府”的仙气,而且读者也能在无形之中体现其文风的雅致,达到“语用增值”的效果。邦译的“Purple Hall”则直接为忽略一切文化背景因素的直译,读者难免会将其理解为“紫色的大厅”,语用意义无法体现;霍译的说法让人容易联想起布满星星的苍穹,虽然也能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之感,但是却与原文表达的含义大相径庭。

4.结语

对于《警幻仙姑赋》这样文风古雅,神话色彩浓厚的赋类文体而言,三位译者所付出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三个译本语言风格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三位译者的译作各有千秋,难分上下,这主要是由于三位译者所选取的出发点不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则以传递源语文化为目标,主张“不去打扰原作者”的异化译法[8];而邦斯尔教父,与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的译本则更青睐于便于读者理解的归化翻译策略。虽然这三个译本都可被称为传世佳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也都存在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尽管如此我们也仍能够体会出译者们在英译过程中将创造性与艺术性融合所付出的努力。同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了语料库对三种译本的语言使用展开了描述性研究也使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出的结果及评价更加客观有说服力。同时这作为赋类文体英译的一次浅尝性试验,不仅是对红学研究中薄弱环节的充实与完善,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发现提供了一些借鉴。

猜你喜欢

霍译杨译古雅
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浅析《红楼梦》中“黄”系词的类型及其翻译策略
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文化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策略的选择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论译者的翻译个性
——以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为例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貌修辞*——以霍译《红楼梦》为例
时光雕刻的古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