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耀世奇珍—天津博物馆藏历代书画选萃

2018-09-21/邢

艺术品 2018年8期
关键词:范宽

文 /邢 晋

北宋 苏汉臣 婴戏图 18.2cm×22.8cm 绢本设色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193.5cm×160.3cm 绢本设色

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厅面积840平米,共展出天津博物馆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76件(套),通过对每一件珍品文物的深度诠释,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醇厚,更让观众从中真实感受古代中国人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天津深厚的文物集藏传统。

历代书画是天津博物馆馆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数量可观、品质精良在中国博物馆界享有盛誉。在万余件绘画藏品中,除了部分宋元时期的精品外,以明清时期的作品为收藏大宗。而宋元时期的绘画虽然数量较有限,但都是画史上的名家名作。如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气势磅礴的巨幅山水画,亦是其存世较为可信的两幅画作之一;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南宋李唐的《濠梁秋水图》、萧照的《中兴瑞应图》、赵孟坚的《水仙图》、马远的《月下把杯图》;元代钱选的《花鸟图》、边鲁的《起居平安图》等均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迹。明清中国画坛,技法多样、流派纷呈。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时期的绘画,涉及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著名画家以及各个画派,数量众多、体系完整,如“明四家”及“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清初“四王、吴、恽”“四僧”“金陵画派”“扬州画派”等画派的主要画家的作品均有不俗收藏。

天津博物馆所藏法书,既有先秦时期的摩崖石刻、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碑拓本,又不乏后期书法大家的传世佳作,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藏品较丰富,几乎涉及所有史上名家。在这些数量众多的法书作品中,颇多经典之作,其中尤以唐摹王羲之草书《寒切帖》、元赵孟 行书《洛神赋》、明宋克草书临《急就章》等最令世人瞩目。

此外,天津博物馆还收藏有数量可观的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如“海派”“湖社”“岭南”等重要画派的主要代表以及一些谱写了中国画坛辉煌的画家,如吴昌硕、张大千、溥心畬、傅抱石、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陈师曾等人的作品均有收藏,足以构成一部20世纪中国书画发展史,这在综合性博物馆中尤为难能可贵。

南宋 佚名 中兴瑞应图 26.7cm×397.3cm 绢本设色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宋代画家范宽所作《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图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白雪皑皑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山麓水际边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皴擦、渲染并用,尽显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宣和画谱》中记《雪景寒林图》曾收于宫廷御府,这很可能是范宽专为宫廷而作,也必是精心之作。

范宽,字中立,华原(陕西耀县)人。画史记载:他性情宽厚,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图画见闻志》中言曰“天圣中犹在”,天圣是宋仁宗1023到1032年间的年号,说明范宽生活于北宋前期,距今已990余年。画史记载,范宽喜画山水,学画中感叹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图绘宝鉴》)“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宣和画谱》)。他多画峰峦浑厚、雄博苍劲的关中山川。元代汤垕《画鉴》曰其“得山之骨法”,且“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为“照耀古今”的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

《雪景寒林图》历经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收入内府,存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后被工部右侍郎张翼购得。从此张翼、张叔诚父子两代对其倍加珍爱。《雪景寒林图》至今保存完好,除画绢自然变色外,几乎没有破损残缺,无疑更提升了艺术和史料价值。经过近千年的流转,《雪景寒林图》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的范宽作品。历代藏家对其收藏,能目睹其精彩的人寥寥可数。连自己的家人都秘不展示的张叔诚先生,于1981年毅然将其捐给天津艺术博物馆,使得千千万万的观众不分尊卑贫富都有机会欣赏这旷世珍品。

北宋 张择端 金明池争标图

金明池坐落在北宋东京汴梁顺天门外(今河南开封城西),是当时著名的御苑之一。每年三月由皇帝赐令开放,并与士庶于此共观龙舟争标,郊游赏玩,成为京城一大盛事。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南渡,“争标赐宴”则成为历史的陈迹,不复存在。因此传世近千年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金明池争标图》成为我们领略当日繁华胜境的最直观方法。

元 边鲁 起居平安图 118.5cm×49.6cm 纸本水墨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工于界画,尤其擅长作舟船、市桥、城郭,所绘《清明上河图》可谓中国最著名的绘画作品,家喻户晓。此幅《金明池争标图》是其另一传世佳作。

本图作者在不足一尺见方的绢本上将周围约九里三十步的金明池及岸边的景物、人物悉数生动摹画下来,且画面呈现出开阔、疏朗的布局。由画面下部“池门”入园,以界画手法分别细致描绘了“临水殿”“宝津楼”“棂星门”“仙桥”“五殿”“奥屋”等主要建筑物。表现主题的龙舟竞标场景以一艘大型龙舟为中心,其两侧各有五艘小龙舟,每船头各立军校一名,舞旗招引,舟中桨手则奋力划棹,向前方标杆冲去。画面中各龙舟左突右进的空间安排,营造出争标的激烈与紧张气氛。“仙桥”右下方的“水傀儡”“水秋千”“乐船”的描绘则将宋代的水上百戏表演呈现在观者面前。“临水殿”中皇帝赐宴群臣,共赏争标;池岸上百姓或观龙舟,或春游赏玩,或买卖交易……众多人物汇聚图上,虽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人物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

画中描绘的景物、活动与宋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中《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记载基本吻合,因此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北宋 苏汉臣 婴戏图

作者生动地捕捉了两名童子扑蝶嬉戏时的动态与神情,设色鲜润,笔致工丽,线条劲键,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画面意趣盎然。风格细腻写实,描摹精微,是典型的宋代院体人物画。

画面右下角署“苏汉臣”三字楷书款,是目前仅见的有苏汉臣题名款的作品。

苏汉臣,生卒年不详,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宣和、南宋绍兴(1119—1162)间为画院待诏。隆兴(1163—1164)初授承信郎。擅画释道人物,尤以描绘儿童生活题材的作品为世所重。画风工细,长于勾勒,笔法精致,设色鲜明艳丽。

南宋 佚名 中兴瑞应图

在天津博物馆众多的旷世珍品中,有一件类似连环画的故事画手卷,颇具观赏性和趣味性。这就是《中兴瑞应图》。

中兴,通常指国家在国运衰退时出现的中途振兴,也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古人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应之,此为瑞应。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在靖康二年,金军掳掠北宋徽宗、钦宗等北去后,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即位,改元建炎,旧史称赵构即位为“建炎中兴”。在对金主战主和的纷争政局中,因为非正常继位,赵构刻意宣传自己是顺应天意的真命天子,借以巩固皇位。于是便有了信臣曹勋编写的“瑞应故事”,《中兴瑞应图》就是据此故事绘制的图画长卷。

此图分三段,每段前均有楷书赞引。第一段画的是深宫内庭,树木茂盛,建筑规整,氛围肃雅。台榭中设有棋盘,几位女眷立于一侧,其中着红袍者正作掷棋子状。据画前的题赞得知,穿红袍之人乃赵构之母显仁皇后,她正用棋子做占卜,果然,写有赵构名字的棋子入九宫格中,而其他皇子的棋子皆不入。第二段画面中央是一座楼榭,前后密植松树垂柳。一人持弓而立,仰望榭楼上射中匾额的箭,众箭手侍卫立其身后。此画是讲赵构行至郓州,见一榭曰“飞仙台”,意欲卜命,便搭弓射向飞仙台三字,结果三箭皆中。第三段画的是野外军队扎营之景,一人卧于军帐内,梦境中有人脱下自己的衣袍加在他的身上。该段是说赵构做兵马大元帅时,梦见兄长钦宗在宫中将御衣加在自己身上,喻示他“受之有命”。

此画品相完好,画面精美。构图严谨,运笔健劲,色泽明艳。树石建筑画法、人物线描在细缜绵丽之中都蕴含一种遒炼静穆之致。风格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大家李唐画风。

清人厉鹗编辑的《南宋院画录》卷三中著录了宋代画家萧照绘制了一卷《中兴瑞应图》,分绘故事十二段,每段前有曹勋书写的赞引。其中的第七段“黄罗掷将”、第九段“射中台匾”、第十二段“脱袍见梦”的画面和引赞内容,都与本卷的三幅画面和引赞的内容相一致。该书中还同时记录了萧照所绘《瑞应图》数卷,故事分六段等信息,可知,萧照创作了多卷的《瑞应图》。萧照曾拜宋代著名画家李唐为师,画技高超,几乎乱真。天津博物馆所藏《中兴瑞应图》卷极有可能就是萧照所作,是宋代遗存至今的绘画精品。此画卷应作于赵构在位期间。

元 钱选 花鸟图

钱选,浙江吴兴人,工诗,善书、画,为吴兴八俊之一。约生于宋端平二年(1235),经历了宋元更迭,入元后,坚决不仕,流连诗画以终其身。他性情孤傲,才华横溢,为宋末元初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花鸟图》手卷,全画分三段:第一段桃花翠鸟,画一枝春桃花繁叶茂,枝头站立一只通体羽毛幽蓝的翠鸟,小鸟身体直立,极目远眺,正是鸟儿振翅起飞前的瞬间写照。第二段牡丹,画一束绿叶中盛开着两朵淡粉的牡丹,叶子向左下微垂,似有阵阵清风掠过。第三段干枝梅,画一棵梅枝垂挂而下,错节的大小梅枝上许多梅花盛开。钱选画花鸟善于捕捉实景中最生动自然的情形,形态逼真富有情趣,此卷正是钱选这一画风的充分体现。图画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洋溢着俊秀清高之美,构图虽简,但更显画家的技法精湛。

明 沈周 虎丘送客图 173.1cm×64.2cm 纸本设色

北宋 张择端 金明池争标图 28.5cm×28.6cm 绢本设色

在每段画的后面,都有钱选自题的七言诗一首。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题诗已漫漶不能全识,第二段题诗如下:“头白相看春又残,折花聊助一时欢。东君命驾归何连,犹有余情在牡丹。”题诗以行楷书写,含蓄内敛、平淡天真,严谨而朴拙,颇有锺繇遗风。卷尾署“至元甲午画于太湖之滨并题,习懒翁钱选舜举”。可知这是钱选晚年所作,正值钱选诗书画印诸艺炉火纯青之时。

元 边鲁 起居平安图

元代画家边鲁的《起居平安图》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关于边鲁,史料记载寥寥,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元代中后期。当代史学家陈高华根据元代的文献,考证边鲁祖上居新疆吉木萨,后入居河北临漳,再移居安徽宣城。曾任南台宣使,善画水墨花鸟,长于古乐府诗,应是一位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少数民族画家。

《起居平安图》中绘一突兀的秀石,一只雉鸡居于石上低首作鸣叫状。秀石旁绘有丛竹、枸杞之属,画面颇为生动。画幅左上角画家自署“魏郡边鲁制”,下钤“边鲁”“边氏鲁生”两方白文方印。此图画面构图严谨平稳,秀石的倾斜方向和雉鸡体态的走向形成十字交叉,使二者在倾斜中达成平衡,在平衡中体现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起居平安图》的画法与南宋流行的在绢上以色彩绘制的工致花鸟画风并不相同。此图绘于纸上,且纯用水墨,不敷染任何色彩。雉鸡造型准确,刻画精细,丛竹用双钩法,以浓淡墨敷染,仍见工致。但秀石的勾勒,已含有松动、秀逸、洒脱的笔触。作品工致与秀逸相兼,因全以水墨绘就,故显画格素朴雅洁。这种以水墨在纸上创作花鸟画的新风气,是在元初画家钱选、赵孟 的倡导和带动下,在元代中后期逐渐形成的。该图以雉鸡比作雄鸡,取“鸡鸣将旦,为人起居”之意,又以竹子取“竹报平安”之意,寓意平安吉祥,这大概即是《起居平安图》图名的由来。

元 赵孟高上大洞玉经 29.7cm×457cm 纸本水墨

《高上大洞玉经》共276行,书于大德九年(1305),是赵孟52岁的书作。卷中钤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的收藏印记。卷首有“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鉴藏印,可知此卷曾为清宫旧藏。

此卷所书内容是道教上清派的早期经典《大洞真经》。《大洞真经》全称《上清大洞真经》《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中央黄老元素君大洞真经三十九章》,撰人不详。“大洞”为上清派理想之仙境,据说此经本藏于大洞仙宫中,故名。它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道教的主要典籍之一,对古代养生和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赵孟 的传世书作中有不少是抄写的佛、道经典,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一生以佛、道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明 沈周 虎丘送客图

位于苏州城西北郊的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山光塔影和典故传说使这里成为文人墨客雅聚吟咏的绝佳场所。明成化十六年(1480),54岁的画家沈周为其同乡,任职工部,在山东主持水利工程的徐源(仲山)于虎丘饯行,他们携酒而来,山林间以诗文唱和,其后沈周便创作了《虎丘送客图》。

画面描绘了一位文士临流坐于长松之下,停琴观泉的情景。图中远山险峻,树木葱郁,近处古松如盖,泉流湍急,静观此图似可闻流水潺潺,松涛阵阵,文人放逸闲适的生活状态被作者呈现于画面之上。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生长于书香门第的沈周没有走一般读书人科举入仕的道路,而是一生隐居乡里,醉心诗文书画之中。其画风老辣苍润,沉着浑厚,间作细笔,谨密中有疏通醇和之趣。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明代中期苏州地区一批画家崛起于画坛,他们继承宋、元以来文人绘画的传统,尤以“元四家”为宗,讲求笔墨情趣与形式美,追求绘画对“士气”和“逸品”的表现。画史中将他们称作“吴门画派”,沈周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画家。

《虎丘送客图》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笔墨细腻秀逸,长披麻皴绘山石,笔法苍劲,苍松则以爽健之笔写出。人物虽较小并仅位于画面下方,却以朱色染衣,使其形象立时于画面中突出出来。本图虽为虎丘饯行而画,却并不是对真实场景的纪实性描绘,而是着力表现传统中国文人士大夫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美好向往。沈周将这种潇洒随性的生活态度以逸笔写出,再于画上题写五言长诗一首,更有当时的文士吴宽的题诗,可谓诗、书、画相映,共同构成了这一杰出的作品。

猜你喜欢

范宽
《溪山行旅图》暗藏不止“范宽”二字考辨
范宽《寒江钓雪图》
浅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从范宽《溪山行旅图》看中华美学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绘画风格与意境
对范宽笔墨风格的解读
恢弘壮美的北宋山水画
范宽山水画的山石笔法研究综述
从点景人物看《溪山行旅图》
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