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弘壮美的北宋山水画

2018-07-21冯学茂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范宽北宋郭熙

冯学茂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绘画》,围绕着国画的艺术风格,国画的主要技法等方面来了解、对比及研究与评价。而对国画的认识,特别是盛唐之后的北宋各种山水流派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要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品读、临摹北宋不同流派的山水作品特色。本文以北宋翰林院山水巨匠---范宽与郭熙的主要作品作为鉴赏对象,浅谈如何在高中课堂开展国画山水作品鉴赏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鉴赏;中国画;北宋;范宽;郭熙

时光飞逝,本人从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也已经有18个年头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每一位高中学生所具有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美术新大纲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高中美术鉴赏《绘画》模块中的国画鉴赏部分,因其种类多,表现手法、风格多样,历史背景复杂,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进入宋朝,恢弘壮美的巨制山水画作开始独领风骚,笑傲画坛。尤其北宋时期的山水作品,创作之初,更多的是提供当朝皇帝政务之余,足不出户,就能饱览名山大川,消遣娱乐之用。所以,画幅大,笔法细腻,皴法自然,山石多现主峰高耸陡峭,次峰伴随左右,体现出明确的君臣关系。北宋山水作品装裱多以立轴样式,突出山水景物本身,观览此画,犹如置身其中,可游、可行、可居、可望。画面又以多视角的透视手法,称为散点透视法。与西方绘画追求真实光影的焦点透视法大不同,北宋山水作品形神兼备,观览此类型画作,能很快将人带入画中游览,穿行,呼吸着山水林间的清新空气,乐哉快哉。山石形状与肌理,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北宋的李成、范宽,他们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两大主要流派。李成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李成创造的“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北宋翰林院画家郭熙的《早春图》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在不同历史时期去赏析不同的流派,解读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代表作品,是高中国画鉴赏的教学依据和教学目标,而在这些异彩纷呈的国画山水流派中,不论从艺术风格的传承上,还是从山水画主要技法用笔表现上,本人都十分推崇北宋山水画巨匠范宽和郭熙的作品。接下来,本人将选择北宋画家范宽与郭熙的山水作品作为鉴赏对象,从其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理解,来逐一对北宋两位山水画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范宽和他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

范宽,北宋画家。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师法李成、荆浩,虽精妙,但总感有所欠缺,后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江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多为全景山水,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笔力强健,皴多雨点、豆瓣、钉头,营造繁复密细之感。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览黑色,作雪景亦妙。

《溪山行旅图》为范宽的代表作品,此画为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意义重大,范宽正是通过《溪山行旅图》确立了全景式山水表现的新风格,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细观此画,由前景、中景、远景构成,其中以远景占据画幅的绝大多数位置。只见近景卵石堆叠,而一湾溪水分隔出中远景。群山间粗灌木丛生不断,并结成密林,此两侧有随从似的巍峨高山拥抱着。而树林中却有精致楼观显露,小丘与凸岩石间有一群驮队正匆忙赶着路,从静僻的山野中传出驮队的驴踢声和叮当的铃声。只见远景处是的雄伟的高山,屹立在画面的正中间,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一,下方留有较大面积的空白,并与中、近景处的繁密形成虚实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而山顶茂密的树林,使得画面达到一个紧、松、紧的对比关系。纤细如琴弦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着,景物的描写极为恢弘壮美。

这是中国美术史上一幅划时代的山水巨作,整幅山石以密如雨点般的浓淡墨痕和形如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浑厚山石的刚劲之感,范宽独特的米点皴法使得对景的描写有了新的表现程式,后世李唐《万壑松风图》便是以此画为蓝本的,并且影响了多数山水画家。

二、郭熙晚年的重要作品《秋山行旅图》

郭熙,北宋著名山水画家。他取法五代末的山水大家--李成,也吸取了董源、范寬的表现技法,并勇于创新,终自成一家。郭熙擅画山水,宗李成之法,所画山石用其独创的“卷云”或“鬼脸”皴法”,他画的树枝像蟹爪下摆,笔力十分劲健,水墨特别明洁。在布置笔法上独树一帜,早年犹善精工细笔,晚年下笔豪爽益壮,他常于高殿素壁上画高松壮木之势、表现云溪断崖之美、落笔峰峦秀起之巅、墨染云烟变幻之景。郭熙不仅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山水画家,还在绘画理论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提倡画家要汲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善于观察四季山水,在山水取景构图上,他创立了“高远、深远、平远”的散点透视构图法。其子郭思根据他的山水画理论论述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书,成为我国古代画论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地探究文人山水画创作的著作。该书论述了以往历代山水画的创作实践经验,也包括了郭熙本人的主要山水画思想和实践经验总结。这一书著,代表了北宋山水画理论的最高水准,也对当今的山水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秋山行旅图》,立轴,绢本,纵141厘米,横97厘米。这幅作品笔墨语音上具有鲜明的郭熙个人特色。图中山石先用淡湿笔勾勒出外形轮廓,线条柔浑圆劲,形如云层,并在山石阴凹处以片状或卷曲之笔墨密集皴擦,或如乱云,或似鬼脸,因而被后人称之为“鬼面石”和“乱石皴”,其实,这是郭熙根据火成岩型的山石,观察提炼而成。这种皴法具有一定的真实感,并成为郭氏特有的艺术符号。近景中间和右侧数棵大树长满虬枝,用笔瘦劲屈曲,主干瘦长多用中锋,画小枝则多用草书法,略带侧锋,上仰似鹿角,下垂似鹰爪、蟹爪,自有一种萧瑟静谧之感。整幅气势雄浑,中央山峦螺旋上升,朦胧之中楼宇若隐若现,山路上点以行旅人物,乃“卧游”之上品。画家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并赋予它强烈的感情色彩。此画是郭熙晚年画作的精品。

是的,绘画艺术源于生活。欣赏完北宋山水画巨匠的及具代表性的国画山水作品后,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通过双眼看到的自然山水景象,并用画笔表达出了自我的情感和自身的文化层面的思考。我们回到高中美术课程《绘画》模块中的要求:模块的教学思路应在结构上以绘画的基本要求的学习入手,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深层的推进。在较多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和感觉绘画艺术的乐趣,掌握基础知识,感受国画山水的构图、笔法虚实和独有透视空间等手法,通过鉴赏手段,学会“鉴”暨运用比例、笔法、透视和构图等知识,选择具象或抽象语言表达自己“赏”的思想、“赏”的情感和“赏”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欣赏绘画,了解绘画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北方山水画派,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中国山水名画鉴赏[M].济南出版社,2005.

[4]湘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模块[M].湖南美术出版社.

[5]历代名画临摹大图范本.江西美术出版社.

[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范宽北宋郭熙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范宽《寒江钓雪图》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
得意忘形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解析郭熙的山水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