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亩均论英雄的地方探索

2018-09-21IUD中国领导决策信息中心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工业用地集约楼宇

■ IUD中国领导决策信息中心·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近期,“亩均(产)论英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词汇。继浙江之后,江苏、广东等地开始制定各自的工业企业亩均(产)效益综合评价相关实施方案,并不断丰富“亩均(产)”的内涵,不仅与税收产出、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和排放等指标挂钩,而且还成为招商引资的新要求,更从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延伸,“上天下地”全方位发掘地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潜力。

珠三角是我国地均GDP最高的地区

在区域经济学的范畴中,有一个与“亩均(产)”相类似的概念,叫做经济密度,计算方式为“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它代表了一个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深圳:地均GDP首破10亿元大关

截至2017年,全国已经有20个城市的地均GDP超过了1亿元/平方公里,比2016年增加了2个。其中,深圳(不含深汕合作区)地均GDP达到11.2亿元,居全国之首,是第二名上海的2倍多,也是我国第一个地均GDP突破10亿大关的城市。在前5名中,珠三角独占3席,除深圳外,东莞和广州分列第3、第4位,可见珠三角是我国GDP密度最高的地区。相比2016年,2017年地均GDP亿元新进成员为镇江和宁波,均来自长三角。

从区域面积看,深圳本土土地面积是目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的。大致相当于北京的1/8,或上海、广州的1/3,但在如此狭小的土地空间之上,2017年深圳本土的GDP达到了22391亿元,排在上海北京之后、广州之前,稳居第三。

■佛山:地均GDP远超杭州

2017年,杭州、佛山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82亿元、5300亿元,但杭州总面积高达16853.57平方公里,佛山仅为3797.72平方公里。佛山的土地面积仅有杭州的22.5%,却创造了远高于杭州的工业总产值。2017年,杭州GDP为12556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约为0.745亿元。佛山虽然GDP总量低于杭州,地均GDP却遥遥领先,高达约2.515亿元,是杭州的3倍。此外,经济总量排在佛山前面的绝大多数城市总面积均大于佛山,甚至是佛山的数倍之多。与佛山经济总量最为接近的宁波,总面积9817平方公里,约为佛山的2.58倍。而佛山的地均GDP,是宁波的2倍之多。

经济总量:深圳≈3/4上海≈4/5北京

2016年各省市地均工业增加值(左)、地均GDP(右)比较(单位:亿元/平方公里)

但是,若以发达国家的城市为参照,从城镇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指标看,我国普通大城市每平方公里土地实现的工业产值,往往只有数亿元,而美国、日本的同类城市则普遍在50亿元以上。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2016年的经济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6亿元,只及东京都市圈、首尔都市圈的1/5、2/5。

2016年中日韩一流城市、城市圈经济密度比较

从投入到产出,亩均(产)论英雄全面深化

“亩均(产)论英雄”改革将计量单位由平方公里换算为亩,更能反映出园区、企业的投资和产出强度(单个企业占地很难达到1平方公里以上)。不仅如此,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亩均(产)与税收产出、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和排放等指标挂上了钩,以期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上海:虹桥开发区地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全国第一

“亩均(产)论英雄”是招商引资新要求新标准。2017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更新评价工作,并发布《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2017年度)》,结果显示,483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28.0万元/公顷,与2014、2016年度相比增幅分别为18.2%、7.4%。其中,东部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4.15万元/亩(7712.3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3倍、1.4倍、1.5倍。

以最小的国家级开发区——占地0.65平方公里的上海虹桥开发区为例,截至2017年底,开发区内经政府批准的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达52.9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达40.01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额38.38亿美元,开发区每平方米土地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900美元,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所有产业园区的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约为70亿元,但不同园区的经济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国家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的工业总产值可达115亿元,市级开发区为71亿元,城镇工业地块仅为28.3亿元,不足国家级开发区的1/4。另外,沿着“经济密度”视角来观察城市经济总量,上海与国内外一流城市的差距也是相当显著。目前,上海全域的单位面积GDP为4.75亿元/平方公里,而深圳已达11.2亿元/平方公里,纽约更是达到11.4亿美元/平方公里。

■江苏:苏州在全国率先建成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

2017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地均投入、产出指标比较(按区域分)

近五年来,江苏的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42%,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下降3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既是成绩,也是瓶颈。数据显示,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2016年地均税收不仅低于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719万元的平均值,甚至低于603万元的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平均值。在建设用地的增量减少的情况下,“以亩均(产)论英雄”改革也开始在江苏省试行。

苏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并首次完成对全市312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企业亩均(产)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苏州全市A类企业共有5508家,B类企业有13037家,2018年这些企业将可以少缴土地使用税税款约4.99亿元。另外,吴江区依托大数据平台,三年累计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3家,腾出土地19536亩。

■重庆:涪陵工业园区产出强度高于国标

在重庆涪陵工业园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除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外,入园项目投资额度(即亩均门槛)原则上不低于333万元/亩,产值或销售收入不低于666万元/亩,如果换算为平方公里,这两个数据分别为50亿元和100亿元,平均为国家控制指标的3倍以上。这个门槛,有效保证了涪陵区工业的产出强度。数据显示,2017年,涪陵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产出强度为近700万元/亩(按使用面积计算),大大高于国家标准。

从平面到立体:楼宇经济亩均(产)论英雄

观察一地的经济密度还有一个“窗口”,这就是楼宇经济。目前,经济“亩均(产)”高量的楼宇经济正在成为引领地方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广州:以“立体经济密度”论英雄

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商务楼宇这一“垂直开发区”,出台政策促进“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把GDP赶到楼上,本质上也是以经济密度论英雄。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天河区CBD中,有51栋楼宇实现年税收超1亿元,其中15栋超10亿元。与天河区为邻的越秀区,年税收亿元楼宇2016年为52栋,重点商务楼宇税收占全区的比重超过六成。而海珠区在“十三五”时期楼宇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区年税收达亿元以上的楼宇数量要达到20栋。

■嘉兴:加速打造“空中开发区”

截至2017年底,嘉兴市已纳入楼宇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的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共有303幢,入驻企业数已突破2万家,入驻企业数较2014年翻一番;税收总量从2015年末的33.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0.1亿元,增长超过1倍。其中,千万税收楼宇和亿元税收楼宇分别由2015年83幢、3幢提高到了2017年的114幢、16幢,两年内分别增加了31幢、13幢。特别是“亩均(产)效益”增长明显,楼宇单位面积产出从825元/平方米跃升至1424元/平方米,远超工业规上企业平均亩均产出。其中,27幢楼宇单位面积产出已超3000元/平方米,与国内一线城市楼宇单位面积产出相当。

从国家级开发区看“亩均(产)效益”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2017年度)》显示,483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达到663.7万元/公顷、综合地均税收到达698.0万元/公顷。

■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集约利用总体水平最高

通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收入15243.6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2倍、1.6倍和2.1倍。此外,东部地区工业用地率和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在四大区域中最高,分别达53.0%和0.93。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和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四项指标较2016年分别提高2.8%、1.3%、1.6%和1.4% ,增幅居四大区域前列。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开发区的产出效益相比依然差距甚远。如德国Adlershof科技园占地仅4.2平方公里,2016年园区产值超过18亿欧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产出约34亿元。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20亿美元,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近15亿美元。

2017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本情况表

2017年度工业主导型开发区部分指标排名靠前的开发区(%、万元/公顷)

2017年度产城融合型开发区部分指标排名靠前的开发区(%、万元/公顷)

2017年度工业主导型开发区部分指标排名靠后的开发区(%、万元/公顷)

2017年度产城融合型开发区部分指标排名靠后的开发区(%、万元/公顷)

猜你喜欢

工业用地集约楼宇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楼宇党建“鄞领计划”发布
优化楼宇产业生态探索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浅议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