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成本管理
2018-09-20刘娟
刘娟
摘要: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环境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成本管理可以将公立医院从单纯的医疗服务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比较,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其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公立医院应建立完善具体的成本分析制度,定期开展成本核算分析及总结报告工作,及时把握成本变动原因和规律,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政府相关部门、上级单位及院部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医院服务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文章分析了医院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细化组织机构与相关职责的设置、规范成本构成与分类、进行责任中心的划分及编码设置、规范成本核算原则及方法、对成本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责任中心;成本分析
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既是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也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需要。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统一核算口径与范围,提高医院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可以加强当前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增加医院的发展潜力,为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医改政策及院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在当前医疗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使医院夯实基础,稳步前进,提高综合竞争力,以适应当前新的市场环境的变化。
一、公立醫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缺乏归口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目前很多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管理层成本管控意识薄弱,有的公立医院尚未成立成本管理机构,有的虽然成立了成本管理委员会,但是职责划分模糊不清,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成本明细科目分类模糊,划分范围不清
部分医院由于对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开展账务处理工作,所以没有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单独设置明细科目对成本进行单独核算,无法采集相关明细科目的成本数据,更无法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还有的医院对成本划分范围不清,将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范围的其他核算主体及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计入成本,造成医院成本数据严重失真,成本数据无法调取和使用,无法开展分析工作,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无法为政府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及院领导决策提供正确可行的依据。
(三)成本责任中心划分不清,公立医院各信息系统的编码没有做对照处理
部分公立医院没有对成本核算基础单位进行准确合理的划分,没有按照相应的编码原则设置编码,导致医院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例如HIS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等无法开展有效对接,成本管理所使用的相关收支数据不能完整系统的提取,为成本分析工作带来障碍。
(四)成本核算原则与周期具有随意性,成本核算分类不准确
成本核算的精确性是有效成本管控的关键,但是,部分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不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原则性不强,核算周期也具有随意性,生成的成本数据不具有使用价值,成本核算分类及成本核算对象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医院部分成本无法分级、分项进行成本分摊。
(五)成本分析流于形式,成本分析方法不完善
有的公立医院虽然通过各个信息化系统的对接生成了成本管理数据,但不能对数据加以利用和分析,无法从中得出医院各项成本增减的原因以用来指导未来的成本支出,无法达到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同时,缺乏适用于公立医院的成本分析方法,不能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开展未来期间成本预算工作。
二、公立医院规范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进行组织机构设置,规范相关职责
规范成本管理工作需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并赋予其一定的职责。应由院长担任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财务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科室应该包括财务科、人事科、经管科、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及信息科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落实并上报相关工作。
(二)规范成本构成与分类,巩固成本管理工作基础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消耗,包括人员经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及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等,医院应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准确的对当前公立医院成本进行分类整理。成本按照计入方法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相关科室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科室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计入科室的各种支出;间接成本指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相关科室,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分摊后计入的各项支出。按照成本属性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或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及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缴费等;变动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动的各项支出,对于医院成本而言,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奖金、绩效工资及其他工资福利、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医疗风险基金等。对成本数据进行采集和使用,是医院开展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及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并能够维持医院有效运营的重要举措。
(三)划分成本责任中心,落实编码设置
为了最终满足项目及病种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在基于公立医院业务性质、自身发展及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医院需划分为各个成本核算基础单位,即成本责任中心,同时为各责任中心按照一定的编码原则进行编码。每个成本责任中心设立之后应当能够单独归集及计量所对应的收入及各项费用。财务科作为负责组织落实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科室,应为每个成本责任中心建立会计核算账户,用来统计相关收入与支出数据,为后期调取数据提供便利。
公立医院成本责任中心具体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标准责任中心的制定为各公立医院信息化系统科室名称和代码的统一提供了依据和指引。
各医院可将使用的HIS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等的科室代码、科室名称通过细致准确的梳理对照,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本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责任中心名称和对应的成本责任中心代码,如果在对照过程中遇到某些系统科室名称与代码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科室名称和代码不一致的,应该依据财务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医院应将本院成本责任中心与公立医院标准成本责任中心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关系确定各成本责任中心在各级分摊过程中的分摊参数及分摊数据。
(四)规范成本核算,完善成本管理基础性工作
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成本核算方案的实施,成本核算相关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除了合法性及可靠性等基本原则外,成本核算提供的相关成本信息还应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等经济管理需求,满足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医院收支状况、医院决策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及做出正确决策的需要;成本核算应按照月、季、年度分期核算原则;公立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基本原理,归集分配各项成本支出,使各项收入与取得收入产生的各种支出费用相配比;对于主要的、影响重大的经济事项及发生的费用应该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及代表性,对于影响较小的业务事项发生的费用,在不影响准确性及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处理。
应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与HIS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薪酬系统等进行对接,归集和分配医疗总成本。对行管、医疗辅助、医技科室、临床各科室的各种支出,本着相关性及成本效益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运用阶梯式分摊法原理,进行分级、分项、分步开展成本分配与结转,最终形成临床科室全成本。同时,根据各公立医院核算需要,对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等支出进行全面细致的归集与分摊,从而形成医疗全成本、医院全成本数据,为后期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摊与归集,逐步计算出不同口径的项目成本、诊次和床日成本、病种成本等供管理者使用和分析的数据。
(五)重视成本分析工作,挖掘成本管理潜力
医院可以根据主管部门及医院发展的需求,利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制定不同的成本分析方法分析相关成本变动、成本差异及产生原因,并采用横向与纵向对比方法,制定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成本,堵塞漏洞,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并对整个成本归集、分析及控制过程编制详细的报告,为以后期间相关数据分析提供完善的依据。
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及本量利分析等。当前有较多医院将本量利分析法引入医院成本分析与控制中,此方法在综合考虑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归集相关数据,分析确定医技和临床科室保本点业务量及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使定性分析转变为直观的定量分析,可以对于分析数据显示亏损的科室,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及相应奖惩制度,改进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业务量,同时可以通过提高病床周转率,缩短住院天数等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的措施减少亏损;此外,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新的诊疗项目,向物价部门申请新项目收费许可,提高门诊病人就诊量及诊次收费水平,降低单位成本,从而达到成本管控目标,促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环境中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張岚,郭文博.适应新财务制度要求 夯实医院成本管理基础[J].中国卫生经济,2012(05).
[2]王凌云.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6(11).
[3]邹玉龙,曹卫.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精细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
[4]徐誉铭.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8).
(作者单位:泗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