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引导研究
2018-09-20张爱鹏
张爱鹏
摘 要: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对如何更好地教学历史进行了有效探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着重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引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引导
对于历史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性。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实现历史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引导的意义
问题引导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不断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进步,使其能够在不断的思考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联结,并充分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旧知识作为启迪,引发出对于新知识的思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取得有效进步。教师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如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活动以及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快速进步。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引导的有效应用
问题引导教学的实施并不是一种单纯提出问题的形式,而是让学生找出答案。问题的提出只是一个出发点,更重要的是将问题与教材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自身历史学习水平的进步。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引导教学的优势性,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让问题引导能够深入进行,而不是只存在于形式上。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引导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历史学科中广为适用。在历史教学中,始终以问题为出发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自身的形象格外重视,所以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存在顾虑,如问题答不好怎么办等,这种心理会严重阻碍学生历史学习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投入情境中,专心回答问题,而忘记自身的顾虑。教学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并以教材的内容为主线,向四周充分拓展历史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一课时,教师应以电视剧版《三国演义》为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充分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快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能够通过“诸葛亮七擒孟获”等三国故事,引发出对历史教材中分裂时期的民族融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够丰富并且顺畅。
2.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答题兴趣
问题引导教学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积极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以教材进行紧密结合,符合教师的历史教学目标,万不可脱离教材,提出天马行空的问题,使学生不知所云。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性,联系实际生活,有效发掘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设计出有趣的问题,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學习《甲午战争》一课时,教师应为学生选取图片甲午战争的资料图片,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看后的心情,引发学生对于民族崛起的深切思考。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宜过难,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得到飞跃。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勇于质疑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打破历史课堂固有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课堂能够焕然一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充分投身于历史学习中。
总而言之,问题引导对于初中教学教学而言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取得质的飞跃。教师应以问题为主,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利用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最终发挥出问题引导教学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云青.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鲍学红.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柳晓飞.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4]赵晓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98.
[5]刘凤涛.问题创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12):4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