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四个自信”的思考

2018-09-20邹敏

文教资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邹敏

摘 要: “四个自信”已经明确写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今中国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自然应该自觉担负起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使命。本文在分析“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与时代必然性的基础上,认为“纲要”课程具有贯彻“四个自信”教育的载体优势,并对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四个自信”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 “四个自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①,提出了“四个自信”的命题。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又提出要“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这一时代命题,对全党提出坚持和坚定“四个自信”的要求,实际上向当今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当今大学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应该自觉担负起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职责。

一、“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与时代必然性

“四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的闡述,直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从深层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四个自信”的提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方向和提供了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③。

根据2018年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上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目的是“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就明确了“四个自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客观需要”,又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需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彻“四个自信”的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信仰的根本之途,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与保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之一,应该自觉担负起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二、在“纲要”课程教学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优势

十九大召开后,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纲要”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在新修订的教材中,对于“纲要”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到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④。理论本身是枯燥的,“四个自信”也不能空谈,离开了基本相应的历史史实谈“四个自信”,无异于南辕北辙。就课程教学内容而言,“纲要”课对于增强“四个自信”是有优势的。

“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主线,具体包括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努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有了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对国家出路的艰苦探索与失败及国际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本性的认知,就能形成对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的正确认识。有了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国家出路而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过程及其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认识,就能确立理论自信。

在国家制度上,为了推翻封建帝制,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的努力和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内涵,就能确立制度自信。

于文化上,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辉煌,曾一度让国人尤其是统治阶层产生极强的文化自大心理,乃至自认为天朝上国,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带来了近代中国落后与挨打,随之国人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的某种先进性,并由此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理,提出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甚至提出“全盘西化”,但这种割裂自身文化发展逻辑的道路并没有能够拯救中国。

三、“四个自信”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针对“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与时代必然性,“纲要”课程在贯彻“四个自信”教育上的优势,从教者积极探索在“纲要”课程中贯彻“四个自信”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也是当然之义。

一,将“四个自信”合理有效地融入教学内容中。这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四个自信”的内涵,熟悉教材教学内容和体系,在此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再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四个自信”的教育。如实际教学中,讲述“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时,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传统文化观,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可以在讲述“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时,透过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得出社会制度的腐败与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敗的根本原因这一点,进而揭示正确的、具有生命力的和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进行制度自信的教育。教师在进行此种教育时,需要注意把控一个“度”,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给学生形成强制的观念植入之感,引起学生的质疑,适得其反。

二,探索专题教学,利用史实深入讲解“四个自信”。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四个自信”的教育,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当前阶段最易实现的教学方式,但也有缺陷,它相对比较分散、零碎,不够系统。如果能对“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利用翔实的史料和史实,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系统化的专题教学,那么对于深化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无疑具有更好的现实效果。但专题教学的开展,涉及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对当前教学方式和任课教师的挑战。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促进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多元教学方式的相互结合与单一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在“纲要”课程中,可以结合实践教学、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网络课程和自主学习,论文撰写、学习分享等多种方式,内化“四个自信”的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可以活化“纲要”课程教学形式,改变过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死板的印象,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坚定自我的“四个自信”,同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笔者在指导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曾有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将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真正做到举重若轻,无疑效果良好。

综上,“纲要”课程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应自觉担负起“四个自信”教育的使命。教师群体要不断深化理论认识,吃透理论,摸清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真正做到“四个自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他们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②白显良.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9):17-19.

③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社科〔2018〕2号.

④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四川师范大学关于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项目,立项时间:2018年3月。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