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织毯,第五面墙的吸睛美学
2018-09-20千寻
千寻
地毯被称为家里的“第五面墙”,是家居生活品质的一种崇高美学。地毯能够改变一个空间环境的气质,搭配得当的活,同时还能彰显主人在家居布置中的个陛品位与艺术鉴赏的追求。在国外,一块顶级的手工地毯往往会被主人倍加珍惜,作为家族遗产传承下去。
如今,许多当代艺术家正在颠覆对于地毯传统的欣赏视点。他们不仅有对于传统织造工艺的拓展和沿袭,也有人利用现代技术在材料和质感上推陈出新,更有人作出了对于当代艺术的实用性和大众性的新诠释。“艺术织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天然带有的双重特性。正是将艺术纳入生活的绝佳方式,它不仅仅体现了对于艺术边界的重新定义,更是对于生活态度的再思考。
脚下毯衣已历千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历代的皇宫,到现在的国会、国宾馆,地毯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高贵与尊严。
在学术界公认的地毯编织技术的历史起源在古代波斯——即今天的伊朗,尤其以北部的大不里士和中南部的伊斯法罕最具代表性。地毯,在伊朗是生活必需品,是女人出嫁时的嫁妆,伊朗人更是把编织地毯看做是一种事业。而中国地毯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代。考古学家在公元前2世纪的墓葬里发现了一批西汉初期的栽绒地毯。随着汉武帝消灭匈奴人,一条通往西亚、欧洲的贸易通路——丝绸之路开通了,中国地毯编织工艺从而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中亚带到了中东和欧洲,同时也让中国人见识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地毯,在波斯地毯图案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与中国地毯图案完全相同的花纹。
中国地毯从明朝起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明清两朝皇家都有使用地毯的习惯,紫禁城便成为一个“逢地必毯”的奢华宫殿。这些地毯为皇家专属订制,而非普通贸易所用,通常用白丝作经线,其扣结稀松并且有着非常厚滑的绒头,图案包括龙与海水江崖纹的组合、各种吉祥图案和山水风景等,它体型硕大且毯形奇特,充满着特殊的皇家气派。在许多国家,中国地毯被作为永久的艺术品而收藏。比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纺织博物馆等都藏有中国地毯。除了上述皇家地毯之外,到了20世纪的民国时期,外资地毯厂商纷纷在北京和天津建立生产基地,中国中、西北地区也大量生产各种外贸用途的地毯,逐渐形成了以京津两地为首的中国地毯集散中心。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秀鞋随步没。”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自居易对一块花卉纹样地毯的描述。从诗词中,我们不难领会到当时地毯图案的花色之美,让一代诗人为之倾倒,不吝赞美之辞。材质不同、编织工艺的差异,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张地毯是完全相同的。这使得中国手工古董地毯先天地具有了收藏品的特质,同时也使它的拥有者获得了独一无二的身份体现。自16世纪开始,中国手工古董地毯不仅是皇家和高级寺院的贡品,也得到了西方皇室的青睐,在当时,中国古董地毯和中国瓷器一样,成为了西方人最熟知和仰慕的东方文明象征。进入19世纪末期,中国古董毯逐渐步入个人家居,成为居室主人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的标志。在最负盛名的中国,古董地毯更是一个人社会地位与尊贵身份的象征,如果能拥有一条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古董地毯,是主人无比的荣耀。
从诞生到辉煌,从没落到再度被关注,从作为装饰界的贵族到艺术的承载者,织毯文化的背后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它展现了神秘莫测的异域之美,记载了几千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花样繁多的织造工艺,让织毯在现代家居生活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
带温度的织毯艺术
时至今日,织毯已经在家居环境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可以作为日用品,又可以被当作艺术品。
然而,在大家传统印象中,织毯的实用性远大于它的艺术性,这很容易就让大众忽略它作为一种艺术媒介的潜力和表现力,尤其是它对室内空间布局的潜在影響力。织毯就这样游离在了消费和艺术的两个极端之间,这对于原本就根植于日常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创造的物件来说,这样的理解无疑剥离了它所具有的非常独特的双重特性:既属于艺术,又代表一种生活态度。
如今,许多当代艺术家正在颠覆对于织毯传统的欣赏视点。多年前,“毯言织造”就与曾梵志、谭平、周春芽、刘野等多位中国知名艺术家合作,推出“中国大师”系列手织艺术地毯。他们不仅有对于传统织造工艺的拓展和沿袭,也有人利用现代技术在材料和质感上推陈出新。创作前期,艺术家关注技艺,如色彩的局限、原料质感、纱线材质,乃至复杂的编织技艺。随着项目的进展,艺术家的创作并未因新的媒质而妥协,反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由此也催生了一种脱胎于历史背景却富有当代神韵的艺术地毯作品。
比如在刘野设计的手工艺术地毯中,圆头圆脑的孩童形象出现在了传统山水意境的表达之中,西藏高原羊毛和丝绸的搭配使得水波的倒影和远处的山峰显得高远而写意。而穿着学生制服的三个孩童形象正居画面中央,夕阳西下的光影映照在孩童身上的效果也由于地毯的厚度而极富艺术感染力。在这件地毯作品中,不仅其艺术隐喻和视觉效果并未由于媒介的特殊性而有所减损,反而由于织物的厚度和材质的变化而展现出了新的可能。而丁乙设计的地毯作为他《十示》系列作品的延伸,以规律性的重复和对于符号和文字的变体以及重叠创造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与室内空间的延展相对呼应的艺术、功能俱佳的效果。“米”和“十”的重叠与交织、色彩的对比和互溶与无限空间的暗示交相映照。
当被印制在毛毯之上时,当代艺术不再以高高在上的疏离感呈现自己,而是积极地投身于日常生活之中,完成了一次艺术和生活之间巧妙的融合。织毯可以兼具实用性和功能性,又不失艺术价值,甚至可以将二维的视觉体验扩张、延伸到三维的触觉感知之上。作为一种新媒介,织造毛毯完成了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拓展,又暗暗指向了艺术生活之间的正在逐渐消融的边界。
这时的织毯可以变成高贵的艺术品,像绘画一样被挂在墙壁上。不过,它们并不高高在上,织毯能轻易地嵌入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你可以走上去、躺下来,去感受艺术织毯带给你的温度。
生活品位的象征
一张手织地毯不仅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表达了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有骄人成就的优雅人士,当你的家被来客初次造访,你的房间就会说话。从门厅的第一步起,这种语言就在别人的视线与感受中延伸。居室经典的家具,古董字画以及地毯陈设,透过精心的花卉,收藏与书籍若隐若现……这时,你的家已经诠释了你。来客可以读到关于你的生活品位与家居哲学,读到你区别于他人的气质与魅力。
如今,铺设地毯正成为一种时尚,既可悬挂于厅堂,又可展铺于卧室内,对美化家居、体现装修风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于地砖、瓷砖的冰冷,地毯以丰富的色彩和独有的质感,可以创造象征性空间,给人带来舒适的优质生活感受。不管是古老的波斯纹案地毯,还是当代抽象图案地毯,每一张地毯都通过自身独特的图案和色彩,为四白落地的空间注入生机活力,以及与众不同的气质。
艺术织毯的设计最近越发走上先锋路线,创意十足的纹样设计以及各种形式呈现的立体效果,都将织毯设计推向了全新的设计方向。将水墨画的写意图案变成地毯上灵动的纹样,利用抽象线条间的搭配重组形成新纹样,或是将不同材质以巧妙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呈现出多层次的视觉效果,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都表达出地毯设计新势力的姿态,也使其成为空间中的绝对主角。这就是艺术织地毯的魅力,可以让一个平淡的空间,即刻亮丽惊艳起来。
其实,在今天的主流社会中,织毯的文化已浸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不仅许多绘画、家具和时尚装饰都少不了织毯的陪衬。在西方,大家早已意识到手织地毯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增值潜力和收藏价值,称之为“踩在脚下的软黄金”。世界各地的许多宫殿、著名建筑、豪宅、艺术画廊和博物馆都把这些织毯作为珍品收藏。
除了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那首《浪漫的事》似乎也给出了人们钟爱织毯的心理答案——“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坐在同时兼具保暖、消音、舒适及环保等实用价值的织毯上,体会一种叫作幸福的感觉,而这种幸福往往能延伸至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客厅沙发前、玄关进门处、卧室床旁、落地窗畔……无疑,这是种有格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