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班与大班体育教学效果实验研究
2018-09-20梁士宁
梁士宁
摘 要:文章运用实验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法,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和教学实践,从学校实际出发,对体育教学中行政班教学模式和级组大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级组大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及优化教学资源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创建“级组大班”的授课模式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既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提高教学水平,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实现师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行政班教学;大班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3.027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四大特色项目“体育大课间、经典大阅读、艺术大舞台、好习惯大学堂”,践行幸福人生教育。秉持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现代优秀小公民为办学目标,通过“全面扎实打基础,生动活泼长才能”两个有力抓手,使本校教学管理更上一层楼。本文通过探索“大班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在2015年9月,学校结合实际,把大课模式引入年级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传统行政班教学方式是每个班级由一位固定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由教师自己决定,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大班教学采用合班上课方式,同年级的3个班集中一起上课。3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各自的特长,执教相应的环节,由一位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进行主要教学,其他教师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共同安排,这样既减轻教师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2014年选取五年级3个班学生和2016年选取五年级3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教学方式为自变量,对教学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级组大课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行政班教学模式有着突出的优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实验对象
在2015年9月选取五年级3个班共10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2016年9月选取五年级3个班108名学生作为为为实验组。
1.2实验思路、基本模式与条件施加及控制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行政班教学模式。(2)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级组大课的教学模式。(3)级组大课教学模式,即由三个行政班合并上课,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三名老师同时执教,一名主教,两名助教。(4)实验时间: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共两年。对照组实验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实验组实验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每组进行两学期的教学,每学期18周,每周3次课,每课40分钟,共108课时。每周包括一节田径课,一节体操课,一节球类课。(5)实验条件施加及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样的教师授课,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场地器材等均相同。实验组学生运用级组大课教学模式,对照组运用传统行政班教学模式。实验效果的检测都是由相同的体育教师进行测试。
2 实验设计
2.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针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点”进行访谈,即对2015年五年级3个班学生进行系统抽样,每班选取学号尾数为2的学生,即为02、12、22、32共四位学生进行访谈。其中每班按照两男两女的男女比例进行,若出现性别不均则顺延抽取下一位,共抽取12名同学,进行访谈,对学校体育课活动内容、效果及其意见、建议进行访谈,了解其真实想法(如表1)。这为我们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中提供了一定的方向。结合教师的特长,重点在田径、体操、球类项目开展。
2.2教师分工
学校现有十八个教学班(1-6年级各有3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700人。根据学生需求、教师的特长进行大课教学内容选择。其中,篮球模块由陆老师负责,体操模块由赖老师负责,田径模块由梁老师负责。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及评价标准制定由各负责教师制定。三位体育教师同时执教。根据项目内容,由其中一位擅长的教师作为本节课的主讲老师,其余两位教师做示范或到学生中间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从而保证了体育课上课的质量。具体如表2:
2.3构建大课模式
学校同年级的3个班集中一起上课。三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各自的特长,共同执教相应的环节。在课前认真集体备课,准确分工、把握要领、同步训练,整合资源,提高实效,完成一节体育课。学校大课模式流程具体如图:3位教师各自整队(开始部分)→主讲教师带操准备活动、辅助教师纠正动作(准备部分)→主讲教师讲解教材教学要领、示范动作、辅助教师巡回指导。(基本部分)→主讲教师带操放松、辅助教师巡回指导→各自小结、下课(结束部分)。
2.4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参与体育运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学校特色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分组,比如男女性别分组、学习内容进度快慢分组、学习目标差异分组、学习兴趣分组等。二是教学组织形式多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依据学年和学期计划、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分组教学活动。形成了一种以体育教学班(大班)为主的,各学习组(小班)不定期的组合而成的,有分有合、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有强有弱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运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同,分成不同层次的基础班、巩固班、提高班。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对号入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测试结果研究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遠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坐位体前屈可以反映学生的柔韧性及身体形态,立定跳远反映学生下肢爆发力及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结果显示,在相对应的两组同学2个指标的P检验中,两组研究对象实验前各项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学生在实验前的基本情况趋于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别。如表3:
3.2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
3.2.1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我们以此内容开展体育课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按技能水平,分基础班、巩固班、提高班,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根据两年来的观察、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不仅乐意上体育课,而且更乐意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调查报告数据如下:
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班较对照班在这几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专注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有明显的提高。
3.2.3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为清楚判断学校实施大课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将对照组(2015年五年级三个教学班)、实验组(2016年五年级三个教学班)的体质测评进行对比分析:
表5将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测得p=0.00<0.01说明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方法有效(即2015年五年级三个教学班经过行政班的教学,下肢力量得到提高)。
将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测得p=0.00<0.01说明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方法有效(即2016年五年级三个教学班经过大班体育教学,下肢力量得到提高)。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测得p=0.00<0.01,说明实验后两组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又因实验组实验后(x±s=1.70±0.14)大于对照组实验后(x±s=1.62±0.13),故实验组方法比对照组方法更有效(即2016年五年級三个教学班立定跳远成绩与2015年五年级对比,大班体育教学效果更有效,更能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
表6将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测得p=0.00<0.01说明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方法有效(即2016五年级三个教学班经过行政班的教学,学生的柔韧性得到提高)。
将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测得p=0.00<0.01说明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方法有效(即2016年五年级三个教学班经过大班体育教学,学生的柔韧性得到提高)。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测得p=0.00<0.01,说明实验后两组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又因实验组实验后x±s=13.76±2.73)大于对照组实验后x±s=11.30±3.72),故实验组方法比对照组方法更有效(即2016年五年级三个教学班坐位体前屈成绩与2015年五年级对比,大班体育教学效果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同时经过两年多的体育大课探索,学生不仅学到了体育技能,而且还掌握了健身方法。运动特长得到培养,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大课间近年在广东省中、小学大课间评比获得一等奖、广州市特等奖的殊荣。篮球队、田径队、代表荔湾区在2016年、2017年参加广州市比赛中获得第二、第三名。体操队参加国家、省、市、区体操比赛多人次获奖。其中输送刘婷婷成为国家体操队队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多块金牌。因此,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大课模式的研究,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级组大课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各教师之所长,补教师之所短,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能提高教学效率。
4.1.2级组大课教学模式更利于提高学生课余锻炼的效果和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校群体活动和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4.2.3级组大课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目的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2.4级组大课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4.2建议
4.2.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其他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增长体育文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各小学应抓紧抓好。
4.2.2 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做好分工合作,对一堂课的质量至关重要,在主讲教师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辅助教学的两位体育教师要做好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动作的工作。
4.2.3体育大课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应形成固定的大课模式,并与本校的大课间相结合。
4.2.4体育大课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执行。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9-138.
[2] 王振强.学生体质下降,我们是怎么做的[J].中国学校体育,2007(5).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韩英灵.学校教育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及对策[J].体育教学,2007(6).
[5]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 裴娣娜.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J].中国教育学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