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青龙摆尾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功能改善的研究
2018-09-20邓杰黄伟费兰波陈霞
邓杰,黄伟,2,3,费兰波,2,3,陈霞
改良青龙摆尾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功能改善的研究
邓杰1,黄伟1,2,3,费兰波1,2,3,陈霞1
(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 430074)
比较改良青龙摆尾针法与普通针刺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方法 将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改良青龙摆尾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状况,采用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ISOA)评定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除了关节屈曲畸形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0.05),其他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治疗组对晨僵、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手杖支持、关节肿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5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5.5%,总有效率为85.1%,两组临床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种针刺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对关节屈曲畸形改善效果不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晨僵、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手杖支持、关节肿胀等方面,改良青龙摆尾针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骨关节炎,膝关节;刺法;青龙摆尾针法;膝关节功能评分;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年多发疾病,属于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1-3]。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6]。其主要病理改变由膝关节的骨质增生和关节面的退行性变所组成,对于其治疗,临床上常见手术和保守两种形式,大量研究表明,多数患者能通过保守治疗使症状明显改善[7]。多年来,针灸作为一种既保守又安全的传统治疗手段,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8-10]。黄伟等[11]一直致力于改良青龙摆尾法治疗各种痛症的研究,并且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近两年来对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功能改善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患者,共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本研究经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实施(批件号为HBZY2015-C27-0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版)[12]。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摄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白细胞<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min;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骨关节炎。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40~65岁;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等严重疾病者;②在治疗前3个月内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⑤治疗期间不能配合及坚持治疗者;⑥并发病影响到关节者,如牛皮癣、代谢性骨病、膝关节结核或肿瘤、化脓性膝关节炎、急性创伤(包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或血肿)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主穴取犊鼻、内膝眼,配穴取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悬钟、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嘱患者调整好呼吸,取0.30 mm×40 mm毫针,用爪切式进针,随咳下针,当进针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有酸胀麻感时,再提针到皮下,按倒针身,针尖指向病所,手执针柄,不进不退,向前后、左右慢慢拨动针柄。进针时按天三(浅)、人九(中)、地六(深),退针时按地九、人三、天六行针。每层行针3遍,共54次。患者配合鼻吸口呼,呼气时进针,得气后在吸气时将针柄左右上下拨动,如船之舵,左右拨之,此为补法;若口吸鼻呼,在吸气时进针,得气后在呼气时将针柄左右拨动,此为泻法。足三里、悬钟采用补法;犊鼻、内膝眼采用泻法。每次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法操作。取穴同治疗组。常规消毒后用提插捻转运针,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5 min捻转1次。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状况(见表2)。
采用Legnesne等推荐的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ISOA)[13]评定,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夜间卧床休息0~2分、晨僵或起床后痛0~2分、持续站立0~1分、走路时痛否0~2分、坐位起立0~1分、最大步行距离0~6分、日常生活0~2分,活动越受限制,评分分值越高。14分为病情及严重;11~13分为非常严重;8~11分为严重;5~7分为中度;1~4分为轻度。
表2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3.2 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疗效指数≥75%。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为50%~75%。
有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有一定的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疗效指数为25%~49%。
无效:疼痛及关节屈伸活动未达到有效标准,疗效指数<25%。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5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5.5%,总有效率为85.1%。两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表明改良青龙摆尾针刺治疗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4.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由表4可见,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除了关节屈曲畸形评分的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0.05),其他指标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组患者晨僵评分、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评分、手杖支持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价总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1)。结果表明,改良青龙摆尾针刺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对关节屈曲畸形改善效果不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晨僵、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手杖支持、关节肿胀等方面,改良青龙摆尾针刺治疗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1
3.5 安全性评价
在针刺治疗中,所有患者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血肿、局部出血以及针痛等,本研究治疗总计4周,在此期间通过监测与记录,并未发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中“骨痹”范畴,这一概念早在远古时期便已经出现,《素问·长刺节论》中提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患者多因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过度劳损、风寒侵袭等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畅,从而发病[14-17]。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膝骨关节炎的患者逐年增多,较手术等西医疗法来说,老年患者更易接受传统的针灸保守治疗[18-19],而针灸治疗骨痹由来已久[20-22],《灵枢·海论》:“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两者便是对针灸治疗骨关节炎最好的证明。而事实也证明临床上针灸已成为了各级中医医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常见手段,相关的文献报道也逐步增多[23]。
青龙摆尾针法作为针刺手法的一种,最早出自明代《针灸大全·金针赋》,为“飞经走气”四法之一[24-25]。徐凤在《金针赋》中对该针法的描述细致而形象:“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26]。历来不断有各代医家在其基础上提出各自的见解,从行针的深度与方向、补泻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增强其治疗效果。我科名老中医李家康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对传统青龙摆尾针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改良青龙摆尾针法。该针法在徐凤青龙摆尾针法基础上,不仅继承了其三要素“如扶船舵,一左一右,慢慢拨动”,还融合了呼吸补泻,九六补泻,分天地人三部行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良好得气、导气、行气的作用,并且在增强针感、疏通经络、调畅气机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7-28]。
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青龙摆尾针刺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对关节屈曲畸形改善效果不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晨僵、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手杖支持、关节肿胀等方面,改良青龙摆尾针刺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改良青龙摆尾针法针感强,能够迅速到达病所,“气至而有效”,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能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临床疗效确切。
针灸的发展势不可挡,正在慢慢被全球所接受,越来越多的西医主流医院开始增设包括针灸疗法在内的替代医学的治疗服务[29]。青龙摆尾针法既为“飞经走气”四法之一,理应得到重视,夏林军[30]在欧洲首次尝试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上采用青龙摆尾针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青龙摆尾针法的国际化推广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日后的研究中,应针对膝骨关节炎的青龙摆尾针法治疗采用严谨的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为其临床疗效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1] 陈巍,马川,徐祖.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近况[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32(1):83-85.
[2] 张雪飞,叶雪英,周厚明,等.中医外治膝关节骨关节炎近况[J].国医论坛,2005,20(6):51-52.
[3] 沈锦坤,林乔龄.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90-92.
[4] 李丽,李宁,吴滨.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针灸,2007,27(11):862-864.
[5] 徐桂莲,刘金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贵州医药,2006,30(12):1142-1144.
[6] 冯宪煊,白跃宏.膝骨关节炎运动疗法新进展[J].中国康复,2013,28(2):149-151.
[7] 李其友,郭瑾,田华张,等.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7,42(4):350- 353.
[8] 戴中,柳洪胜,王少杰,等.接受不同针刺频次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 (7):1496-1498.
[9] 杨金莲,徐兰凤.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67-69.
[10] 李建武,李秀彬.近五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3):56,F0003.
[11] 黄伟,焦杨,万碧江,等.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世界针灸杂志,2017,27 (3):15-20.
[1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7,1(4):280- 283.
[13] 曾庆余.骨关节炎[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4.
[14] 祁同宁,常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C].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168.
[15] 刘小静,王丽敏,高明利,等.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11):81-82.
[16] 刘加钱,牛维.膝骨关节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344-345.
[17] 刘向前,姚共和,卢敏,等.膝关节骨关节炎期刊文献病机因子与证候类型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5,26(10): 63-64.
[18] 桑秀丽,刘克银,姚秋玲,等.针灸配合微波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6):508-509.
[19] 周景辉,吴耀持.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5年资料回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7): 1337-1340.
[20] 杨帅,徐峰,秦丽娜.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综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 278-280,284.
[21] 赵利华,农泽宁.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骨痹5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5):35.
[22] 邹明慧.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骨痹60例疗效观察[J].特别健康(下),2014,(4):551-552.
[23] 卢敏,谭旭仪,黄璐.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2,18(1):81-83.
[24] 卢智,陈华,胡方梅,等.毫针齐刺阿是穴结合青龙摆尾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13,22(10):1778-1779.
[25] 蒋海琳,王富春.青龙摆尾古今针法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11):4833-4835.
[26] 刘磊,王富春.古今医家青龙摆尾针法技术对比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9-20.
[27] 焦杨,辜锐鑫.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19-20.
[28] 费兰波,李家康.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1):49-50.
[29] 周一辰,徐世芬,劳力行.针灸和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现况[J].环球中医药,2011,4(1):58-61.
[30] 夏林军.在欧洲运用“青龙摆尾、白虎摇头”针刺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28(4):659-661.
Study of Modified Green-dragon-wagging-tail Acupuncture for Improving Joint Function in Kneen Osteoarthritis
1,1,2,3,1,2,3,1.
1.430061,; 2.430061,; 3.430074,
To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green-dragon-wagging-tail acupuncture versus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in improving kne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Ninety-five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ized 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48 cases received modified green-dragon-wagging-tail 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7 cases,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Knee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an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knee function score scal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 (ISOA).Knee function indicator scores decreas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all the indicator scores (<0.05) except the flexion joint deformity score (>0.05). Morning stiffnes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up and down stairs), walking stick support and joint swelling improved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1).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ere 52.1% and 97.9%,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25.5% and 85.1%,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ur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1).Both acupuncture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knee function but do not have a marked improving effect on flexion joint deformity. Green-dragon-wagging-tail acupuncture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knee function, especially in morning stiffnes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up and down stairs), walking stick support and joint swelling.
Acupuncture therapy; Osteoarthritis, knee joint; Needling method; Green-dragon-wagging-tail acupuncture; Knee function scoring; 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
1005-0957(2018)08-0946-05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8.0946
2017-12-20
湖北省中医药科研项目(JDZX2014Y06)
邓杰(1992―),女,2015级硕士生,Email:544234783@qq.com
费兰波(1962―),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脊柱疼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