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湿热型湿疹临床观察

2018-09-20周钰牛相来景福权方丽娜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湿热型小针刀针刀

周钰,牛相来,景福权,方丽娜



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湿热型湿疹临床观察

周钰,牛相来,景福权,方丽娜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54)

观察针刀配合拔罐对湿热型湿疹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积分的临床疗效。将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热型湿疹患者,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针刀配合拔罐的方法治疗,选取大椎、身柱、灵台、阴陵泉(双侧)、血海(双侧);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煎剂内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0.05),治疗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0.05),且治疗组瘙痒积分低于对照组(<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针刀配合拔罐是一种治疗湿热型湿疹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针刀;拔罐;湿疹;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为临床常见病[1-3]。本病属于中医学“湿疮”范畴,缠绵难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6]。近年来,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湿疹临床报道比较多,笔者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用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湿热型湿疹患者31例,并与中药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湿热型湿疹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昌吉分院针灸科和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11)岁;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为7.22分,受累面积为3.58 U[7]。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10)岁;EASI为6.62分,受累面积为3.20 U。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受累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诊断标准。多局限于某一部位;皮损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呈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1.3 纳入标准

①皮损受累面积<10%体表面积;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靶皮损直径为2~10 cm;④皮损位于四肢或躯干;⑤皮损严重程度总积分在6~15分之间;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剔出标准

①有晕针患者;②经审核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③治疗中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小针刀治疗

根据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操作规则,嘱患者放松身体,俯卧在治疗床上,露出穴位。选取大椎、身柱、灵台、曲池(双)、合谷(双)、膈俞(双)、肺俞(双)、脾俞(双),并做标记,局部消毒,铺无菌洞巾,取0.6 mm×50 mm小针刀,术者左手拇指按压治疗点,在所选穴位加压分离,右手持小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快速刺入治疗点,缓慢进针深入骨面,回提离开骨面,针刀在其下缘探寻至最敏感的酸胀部位,手下有较硬韧的阻力感时,纵行疏通剥离,当针下有松动的感觉时即可出针,用纱块按压1 min,确定无出血后再次对各个部位进行无菌操作。

2.1.2 拔罐治疗

针刀治疗后嘱患者休息30 min即可进行拔罐治疗。取大椎、身柱、灵台、膈俞、肺俞、脾俞,拔罐10 min。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风寒。

以上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2.2 对照组

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为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2 g,砂仁4 g,防风12 g,百部12 g,苦参10 g,厚朴9 g,丹参10 g,地肤子9 g,何首乌10 g。每日1剂,煎服2次,每次水煎取汁150 mL温服。连续治疗4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EASI评分

按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记录,对红斑、糜烂、浸润、丘疹、渗出及结痂,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最高18分。

3.1.2 瘙痒评分

瘙痒剧烈、影响生活及工作者为3分;能耐受者为2分;有痒感者为1分;无痒感者为0分。单独评分不计算在治疗指数中,以免主观因素影响评分标准,受损受累面积按Ramsay的“九律法”填写。

3.2 安全性评估

①记录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估是否与针刀治疗有关。②记录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晕针、断针、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对本治疗方法进行评价。

3.3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进行评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痊愈:疗效指数≥90%,瘙痒消失。

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瘙痒明显减轻。

有效:疗效指数为20%~59%,瘙痒略有减轻。

无效:疗效指数<20%,瘙痒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观或加重者。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 治疗结果

3.5.1 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E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E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0.05),且治疗组E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1

3.5.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瘙痒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0.05),且治疗组瘙痒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1

3.5.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6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刺激性皮炎,患者在用药后1 d出现局部刺激性反应,无实验室指标异常变化,停用药物后不良反应消失。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湿疹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病,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而发,病情反复迁延日久,则耗血伤阴,致脾虚血燥、肌肤失养[9-11]。研究表明针刺可调节湿疹患者失衡的淋巴细胞亚群,恢复人体的免疫稳定[12]。

本研究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并参考文献研究[13]结果,治疗湿疹首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经、手阳明大肠经,取大椎、曲池、足三里、合谷、血海、三阴交穴,加作者治疗湿疹的经验穴身柱、灵台。以小针刀配合拔罐作为干预因素,以湿热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积分,临床疗效为评价目标,深入探讨小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瘙痒积分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小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湿热型湿疹临床疗效确切,能使患者全身或局部失常的气血得以恢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针刀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针刀疗法中有针灸的作用,而更多的是微创手术的作用[14-16]。通过针刀的松解,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达到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本病主要从脾论治,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基础理论,脾经三阴交、阴陵泉为健脾利湿的最佳搭配[17-19];取穴膈俞配血海以活血化瘀、祛瘀生新[20],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论;取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合谷穴清热凉血,祛风止痒;“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选神门、内关以安神止痒;《针灸甲乙经》称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放血拔罐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研究表明刺激大椎穴具有免疫调节及抗变态反应等功效[21]。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并行,及相交于大椎,而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故取肺俞、脾俞以养脏腑之气以驱邪外出。纪青山教授采取脾俞、膈俞、委中、大椎穴及皮损局部刺络拔罐放血来治疗慢性湿疹[22]。刺络拔罐疗法可有效地祛除局部瘀血,疏通经络,开闭起腠,对血分病有很好的疗效[23-26]。研究提示身柱穴皮肤微循环血流旺盛,建议临床治疗时多选用身柱穴[27];研究表明身柱穴可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28-29]。古代文献中大椎、陶道、身柱、灵台穴,都有主治发热、哮喘、咳嗽功效。参考文献,加之作者治疗湿疹经验穴,选取身柱、灵台,发挥振奋阳气、平衡阴阳的作用。

本研究仅观察小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由于资料完整程度及例数所限及患者就诊的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存在样本量小且缺乏实验室研究支持、观察时间短以及未进行随访追踪复发率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在临床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对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统计,以确定其长期疗效,并加大对治病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作用途径与治疗机制,使针刀治疗湿疹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1] 武李莉,闫英.湿疹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中医临床,2014,(3):57-60.

[2] 黄云淑.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11-113.

[3] 王国颖.湿疹的治疗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163-164,F0003.

[4] 宋飞妮,余土根.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8):587-589.

[5] 翟华强,郭小文,张硕峰,等.清热药外用治疗湿疹研究综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8):1783-1787.

[6] 刘纯莉,李红军.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湿疹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44.

[7] 孙建方,郑志忠,顾军,等.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39(1):26-28.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8.

[9] 宋海祯,黄莺,陈华全,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7):612-614.

[10] 谢长才,钟建能,孙建,等.针刺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2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2):90-91.

[11] 靳萱,高如宏,乔建荣.芳香类药物配伍应用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六法[J].西部中医药,2011,24(8):17-19.

[12] 徐佳,谢倩.针刺加穴位放血对湿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390 -392.

[13] 张春萍,张议文.针灸治疗湿疹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7):78-80.

[14] 柳百智.针刀医学临床探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253-256.

[15] 王燮荣.针刀医学简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39.

[16] 张传东,张炜光.针刀医学在部分疑难病症中的治疗方法与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07,(20):864,879, 881.

[17] 杨振杰,肖学伟.电针阴陵泉、三阴交穴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疗效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22):83-84.

[18] 高扬.利水消肿之“泉”——阴陵泉[J].中医健康养生,2017,(8):46-47.

[19] 雷秋慧.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8):63.

[20] 吴汉鑫,刘运来.血海,膈俞穴位注射或加埋线治疗老年性全身性瘙痒症[J].实用医学杂志,1993, 9(3):28-29.

[21] 朱文莲,刘仁权.艾灸大椎穴对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 (1):89-90.

[22] 刘月.纪青山教授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6):1107-1109.

[23] 彭敏,陈珊珊,李宗俊.浅议络病论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5,47(1):10-12.

[24] 吴静.刺络拔罐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25] 苏南.刺血疗法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5,33(4):41.

[26] 陈慧珍.穴位埋线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型)的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27] 李迎红,李敏,刘崴,等.从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看身柱穴特异性[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99-201.

[28] 冀来喜,田建刚,郝重耀.新九针三棱针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44.

[29] 郑邦荣,李香.针刺督脉经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62-463.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Needle Knife Therapy plus Cupping for Dampness-Heat-Type Eczema

830054,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edle knife therapy plus cupping on the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 score and the pruritu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dampness-heat-type eczema.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Sixty-two patients meet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ampness-heat-type eczema were allocated, in order of visits and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31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needle knife therapy plus cupping provided for selected points Dazhui (GV14), Shenzhu (GV12), Lingtai (GV10), Yinlingquan (GB34, both sides) and Xuehai (SP10, both sides). The control group took herbal decoction. The main symptom score was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EASI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0.05). The EASI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1). The pruritus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0.05). The pruritus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1).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0.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7.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1).Needle knife therapy plus cupp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dampness-heat-type eczema.

Little needle knife; Cupping; Eczema;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1005-0957(2018)08-0924-04

R246.7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8.0924

2018-01-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211C08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项目(2015ZRQN25)

周钰(1972—),女,副主任医师,硕士,Email:349532885@qq.com

猜你喜欢

湿热型小针刀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