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中5大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2018-09-20周航刘亮裴征李鹿鹿梁景亮薛亮
周航,刘亮,裴征,李鹿鹿,梁景亮 ,薛亮
(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56;2.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3.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00;4.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51;5.天津市永久医院,天津 300451)
0 引言
目前较多西药在血压控制方面效果非常显著,但由于高血压不仅常见且难以治愈,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所以临床常见的抗压药的降压效果、价格与疗效备受重视[1-3]。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滨海新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中5大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希望可以为临床合理选择降压药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分层整群方便抽样原则的选取701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五大类常用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选取标准:(1)均为常用5大类抗高血压药物患者,调查资料显示口服常释剂型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阿卡波糖片、氯沙坦钾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五大类药物中的某一种;(2)接受抗高血压药物单药治疗且随访期间总体治疗方案未发生改变;(3)基线资料齐全,均接受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确定标准:(1)预计患者寿命能够完成随访;(2)无肢体运动障碍者;(4)未患有严重心血管等脏器疾病者等。
利尿剂组1404例、β受体阻滞剂组1405例、钙通道阻滞剂组140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1402例、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组1400例。根据卡方分析,各组患者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五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年。采用方法为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针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各自治疗进行成本对照分析,C/E为成本-效果比,C为成本,成本的确定指的是某一种特点的治疗药物治疗后所花费的医疗资源,C/E表示每获得1个治疗单位社区门诊所需花费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口服给药的总成本可直观的计算。△C/△E代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每增加一个治疗单位所多需花费的成本,表示为量成本-效果比。
(2)五组7014例患者应用便捷式无创血压检测仪进行血压监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
本课题资料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统计学数据,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统计五组患者血肌酐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五大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成本-效果分析
五大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的效果比较显示,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以及利尿剂成本-效果明显优于其余方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s)
表1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s)
组别 成本(C) C/E △C/△E 血压下降率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t P 188.40±14.80293.20±42.90315.80±42.80597.20±43.4052.30±5.1012.4870.0009.3±9.211.7±9.210.2±9.210.2±9.59.7±9.218.1450.0008.63±24.8010.38±24.2014.01±24.1013.27±24.305.78±4.4016.4210.0001.09±0.805.71±2.104.72±3.504.35±4.804.35±4.3018.5210.000
2.2 五组血压控制水平对比
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五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不同,具体见表2。
表2 治疗后五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比(±s)
表2 治疗后五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比(±s)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脉压(mmHg)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125.71±4.53124.45±1.51127.52±1.23123.14±1.52121.61±1.4168.13±1.3469.14±1.3167.16±1.4371.25±1.5569.49±1.5644.76±7.6343.52±6.6642.13±6.5244.53±6.8240.42±6.74
3 讨论
临床治疗高血压根据患者的高血压分级使用药物也有所差别,通常二级风险以上的高血压开始联合用药,这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4-8]。
给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造成工作难度以及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即是药物价格,目前我国由于高血压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9-10]。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对高血压人群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高血压人群治疗依从性,为患者提供经济适用性高的抗血压药物,选择价格优惠的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等对提升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率具有重要意义[11]。此外,本次研究表明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利尿剂治疗效果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利尿剂可有效降低经济成本。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降压作用有着较为缓慢的过程,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但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总体而言有持久而稳定的药效,并且其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并可保护靶器官,对于使用其他类别的抗高血压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患者较为适用,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的药物禁忌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当血压降低时,肾脏会通过分泌肾素并凭借肾素转化出血管紧张素Ⅰ,加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在促进血压升高的同时可刺激醛固酮释放,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诱使血压升高的作用[12-15]。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时可有效抑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以及醛固酮的释放。有研究表明血清Ⅲ型前胶原是反映高血压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治疗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醛固酮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均可有效降低,表明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程度[16-17]。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肾脏以及发挥抗心肌纤维化治疗等诸多效果,具有降压、临床症状改善率高的特点,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8-20]。
综上所述,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对有伴随心血管、肾脏器官等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较为适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顺应性,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利尿剂相比于其他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有更好的经济适应性,值得广泛推广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