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18-09-20庞秀明庞秀宇李默陈晶王艳
庞秀明,庞秀宇,李默,陈晶,王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周围神经系统联络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系统器官,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因损伤及缺血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或神经断裂,导致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疾病,可导致身心残疾,给个人、家庭带来巨大负担[1-2]。周围神经损伤为常见疾病,现代医学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虽收到良好成效,但还不能彻底根治[3]。中医学认为,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筋伤、痹证和瘘证,经脉痹阻不通,筋脉血肉失养,肢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并发症,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最大限度减少残疾[4]。针刺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除肌肉痉挛,针刺夹脊穴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神经根,引起针感传导反应,促进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化学介质,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缓解肌肉痉挛[5]。本研究旨在探讨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4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1~47(34.12±6.47)岁;尺神经损伤12例,正中神经16例,腋神经损伤10例,肌皮神经损伤9例;中度损伤14例,重度损伤33例。观察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22~48(34.32±6.51)岁;尺神经损伤13例,正中神经损伤15例,腋神经损伤11例,肌皮神经损伤8例;中度损伤12例,重度损伤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和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神经损伤诊断标准[6],且存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及肌皮神经损伤,电生理检査确诊,经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多发性硬化症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骨折、软组织损伤患者,认知及心理障碍患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给予维生素、地巴唑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6周后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1)保护皮肤创面,保护受损神经,避免水肿和疼痛,预防畸形;2)运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根据肌力情况进行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渐进性抗阻训练等肌力训练,加强核心肌群的能力,但运动量不宜过大;3)上肢训练,维持正常肌群力量,增强功能肌群肌力,给予特定治疗性作业活动任务,改善上肢能力,加强瘫痪肌群功能;4)感觉重塑训练,给予感觉脱敏和感觉再教育训练,必要时给予视觉代偿训练;5)对关节、肌腱挛缩患者,进行适度的关节松动及相关技术,每日1次,40 min/次,共训练8周。
观察组给予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同对照组,在棘突旁0.5寸取穴,尺神经损伤取C6-T1夹脊穴,正中神经损伤取C5-T1夹脊穴,肌皮神经、腋神经损伤取C5、C6夹脊穴,2寸毫针消毒后,斜刺1寸双侧夹脊穴,平补平泻捻转,得气后取对称穴,连接型脉冲电疗仪,疏密波,每日1次,30 min/次,共8周。
1.5 观察指标
采用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价临床疗效[7]。感觉功能分级:感觉无恢复为S0,支配区皮肤深感觉恢复为S1,支配区浅感觉和触觉部分恢复为S2,皮肤痛觉和触觉恢复为S3,完全正常为S4。运动功能分级:肌肉无收缩为M0,近端肌肉可见收缩为M1,近远端均见肌肉收缩为M2,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为M3,所有运动独立或协同运动为M4,完全正常为M5。
运动正常或基本正常,感觉和运动分级S3和M4以上为优;运动基本恢复,感觉和运动分级为S3和M3为良;运动部分恢复,感觉和运动分级为S2和M2为可;运动基本无改变,感觉和运动分级为S1和M1以下为差。
总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采用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
Fugl-Meyer(FMA)评分法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主要包括:上肢反射活动、屈肌共同运动、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分离运动、正常反射活动、腕稳定性、手、协调性与速度等,每项均分0~2分,0分表示不能做运动,2分表示能充分完成[5]。
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独立性越好。应用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测定上肢运动能力,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6]。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含量,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87%(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38/47)(χ2=7.162,P=0.00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NCV和SN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SNCV和SN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FMA分、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DNF和CNTF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和CNTF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3 讨论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由于挤压、切割、牵拉等暴力损伤所致,有明显外伤史,表现为神经营养性改变、感觉功能障碍等;上肢神经受压迫,缺血缺氧,可合并其他组织损伤,拮抗肌紧张,肌群失调,出现肢体畸形,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8-9]。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和维持神经元生存、生长、分化,执行特异功能,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轴索中断,产生大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10]。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保持神经连续性,消除炎症水肿,减少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瘀血阻滞、经络不畅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治宜濡养经筋、舒筋通络。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遭受暴力损伤,造成血凝气滞,经络阻滞,肢体无力,肌肉麻木、萎缩,遂诱发痿证[11]。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病程长,痊愈慢,康复训练可防止并发症,促进神经再生,恢复促进运动与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因患者神经纤维修复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变性萎缩,结果功能恢复不佳。电针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可延缓受累肌肉萎缩,稳定电场可促进损伤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12]。因此,探讨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87%(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38/47),观察组患者的SNCV和SN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MA、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清BDNF和CNT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肌群功能恢复,改善上肢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BDNF和CNTF水平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夹脊电针通过针刺和低频脉冲直流电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轴突生长,逆转长期失神经肌肉的退行性病变,促进损伤神经修复,改善患者运动、感觉能力[13]。尺神经支配前臂和手掌尺侧肌群和感觉,损伤后半感觉障碍,选取少冲、后溪等穴位;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内侧及手掌桡内侧三指半的运动和感觉,选取极泉、内关等穴位,肌神经支配肱二头肌及前臂外侧皮肤,损伤后出现屈射困难,选取极泉、青灵;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及其表面的皮肤,选取极泉等穴位。夹脊电针能够改善神经元局部微循环,舒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阻断神经元继发性病变,促进神经轴突再生[14-16]。康复训练有利于失神经支配的肢体重新获得功能,抑制肌肉纤维化,有效防止神经损伤、关节僵硬,加强整体疗效[17]。
综上所述,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肌群功能恢复,改善上肢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BDNF和CNTF有关。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