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建筑企业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2018-09-19胡涛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相关者工资调研

胡涛

摘要:浙江省是建筑大省,建筑施工领域的农民工欠薪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角度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一套有效的欠薪防范机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建筑之乡”东阳建筑业的调研,通过对农民工欠薪问题事件中各相关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欠薪企业应该站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主动解决欠薪问题,并从业务分包监管、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核算等方面去合理构建内部控制与防范机制。

关键词:建筑业农民工欠薪内部控制

一、引言

农民工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民工的欠薪问题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每年临近春节,各类农民工讨薪维权的相关报道总会出现在各类主流媒体上,继2003年温家宝总理替重庆农民工熊德明讨薪后,2017年媒体又报道了李克强总理为云南昭通甘永荣讨薪,由此可见高层领导对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和重视,更反映出农民工群体讨薪维权的艰辛。建筑施工行业一直以来是农民工欠薪的高发领域,浙江省是“建筑大省”,多年来建安产值等多项指标一直处在全国领先水平。根据规划,今后浙江省的建筑业将集中精力打好向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战,打造产业高端化、发展高质化、管理精细化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有效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是实现“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对“建筑之乡”东阳建筑业的调研,通过对农民工欠薪问题事件中各相关主体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者利益者理论,试图从民营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就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控制防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相关文献

考虑到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群体,因此在查阅文献时,主要对当前国内有关学者就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研究做了梳理。当前,就农民工欠薪问题,国内的学者主要从欠薪问题原因与欠薪问题治理等两个纬度开展了研究,主要文献有:许杏彬的《我国建筑领域欠薪问题调查研究》;刘冰的《某县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研究》;雷颖娣的《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讨价还价博弈分析》;荆传玉的《我国建筑行业劳资关系问题研究》;李海明的《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拖欠及其法律救济为例》;林斌飞的《建筑行业拖欠工资问题的风险研究》;余志刚的《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成因及对策》;王利、振贵的《建筑领域为何屡出欠薪事件》。以上学者均对农民工欠薪问题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总体上的观点是认为建筑领域特殊的用工机制、独有的融资机制、特有的“带资承建工程”是发生欠薪的根本原因;治理欠薪问题主要应该加强法制、政府监督、关心农民工弱势群体等方面去治理。综上所述,在现有文献中,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基于建筑业的实务调研,从民营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就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控制防范开展研究的文献还是很少,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调研与分析

(一)调研过程

本文选取了东阳市的建筑企业群作为案例,主要理由是东阳市(县级市)是全国文明的“建筑之乡”,2017年该市建筑业完成建安总产值2573亿元,连续九年蝉联全国县级市第一,完成建筑业税收128亿元。拥有各类民营建筑企业达330余家,其中具备特级资质的6家、一级资质企业近70家,应该说东阳的建筑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调研中,课题组为了收集详实的数据与资料,在前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利用周末与节假日外出开展调研。调研主要分为3个小组开展不同层面调研:

第一小组是建筑企业调研组,主要调研对象是各种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公司,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建筑企业发生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现状,主要采取与企业人力资源、办公室等部门经理访谈的方式。重点在于通过梳理建筑施工企业内在的管理和处理欠薪的机制,寻找欠薪问题的发生根源。

第二小组是农民工调研组,主要调研对象是农民工群体,调研的方法是直接面谈方式,考虑到调研的时效性,我们主要选取在劳动力市场和工地现场开展。通过与农民工交流,了解农民工视角下欠薪发生的情形、后续的维权讨薪方式和结果等。

第三小组是相关执法与职能机构调研,该小组的调研对象为建筑企业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社保机构、劳动监察机构、法律维权中心等,在调研方式上采取走访调研与相关法规文献梳理等方式,主要内容是了解对建筑企业农民工欠薪的约束机制、农民工欠薪发生后相关处理机制,农民工群体的维权支持与保护等。

通过调研,收集到了丰富的信息与多个典型案例,对于东阳市建筑企业农民工欠薪的成因、类型和典型的案例有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分析打好了基础。

(二)欠薪类型与案例

1主要类型。根据调研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当前民营建筑企业发生的欠薪事件,根据其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类型1: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即甲方)没有及时将工程款结算给建筑企业(乙方),导致建筑企业没有资金,无法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欠薪事件。这种类型在当前还是占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承接各类房产开发项目的时候,往往因为楼盘销售不佳,开发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最终让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困境。(见图1)图1资金困境引发欠薪问题类型2: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中疏于管理,内部监控不严,对各类风险防范不够。个别企业在经营环节中,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劳务项目现象,从而风险失控。一旦发生责任人携款逃逸,就会引发农民工欠薪事件。(见图2)图2违法分包、转包引发欠薪问题类型3: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环节不够规范,尤其是在一线施工环节,对基层班组的管理流于形式,为了突出效率,给予班组(队)长过多的权限,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小包工头”的角色。当发生班组长挪用农民工工资现象时,就会引发农民工欠薪事件。(见图3)图3班组(队)管理失控引发欠薪问题2典型案例资料。本案例来自劳动监察部门,2017年年末,春节前夕,东阳某建筑项目发生农民工欠薪事件,农民工来到劳动监察中队投诉维权,临近春节大家急着要回家过年,部分冲动的农民工情绪激动坐在马路中间,导致公路交通拥堵瘫痪,造成一定影响。劳动监察部门立即安排协调解决欠薪问题,根据调查,相关建筑公司表示并非公司责任,而是项目中有3个班组的小包工头恶意欠薪逃逸所引发该事件,最后在劳动监察部门的沟通协调下,该建筑公司拿出100余万元现金,及时支付了60余名农民工的欠薪,最終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该案例非常典型,在多方的努力斡旋下,最后的结果是圆满的,农民工们拿到了钱,安心回家过年了,但是或许更多类似的事件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

根据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农民工欠薪事件中,除了建筑企业外,至少还包括:农民工群体、欠薪责任人、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欠薪事件对各主体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下:

1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是欠薪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外打工辛苦劳动后,最后没有获得工资报酬,尤其是临近春节,没有钱回家过年,从道德与感情层面也对农民工朋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案例中部分农民工朋友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对于农民工群体,要进行讨薪维权,也是很艰辛的一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常规的程序包括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向雇主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更多的是由于文化程度低,往往很少走这些程序。更何况在就业关系中处在弱势,很多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2政府。政府的角色是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一方面,发生农民工欠薪事件,对于政府而言,总是相对被动,由于农民工欠薪事件很容易引发讨薪者采取过激行为,进而加大社会矛盾,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考验着政府机关处理危机的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根据职责分工,及时介入欠薪问题的处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避免事态恶化,加大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3社会。现代社会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在一个地区,如果农民工欠薪事件频频发生。一方面,就会使当地的社会信用环境受到破坏,地方的美誉度也就必然下降了,地方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这也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欠薪问题往往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这与老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甚至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治安问题。

4建筑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筑企业是欠薪事件中的责任人,尤其是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后,发生欠薪事件會给建筑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损失: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及时付清所欠工资。再则根据地方相关法规,该公司必然会被列入黑名单,公司形象受损,无法在该地区继续进行工程投标,而且还会面临各类罚款与行政处罚。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欠薪事件对于各相关主体都存在很大的损害,即便是在该案例中暂时“得益”的欠薪责任人“小包工头”,最终也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事件最终形成了“欠薪事件—利益相关者受损—整个社会受损”的传导链条,从根源上去有效治理欠薪问题,才能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对策与建议

在当前的政策法规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除非发生资金链断裂困境,从主观上,应该说没有一家建筑企业会去主动欠薪。大多农民工欠薪事件都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建筑企业就是因为对包工头没有监管到位最终导致欠薪。因此,本文基于上述利益相关者分析后,重点从民营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就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控制防范开展研究,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业务分包监管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建筑领域内,虽然各种法规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与完善,但是市场秩序还存在很多不规范,对于民营建筑企业,尤其是在业务分包监管上出问题,而最终引发欠薪实践非常普遍。在建筑业市场中,工程项目的违法发包、分包、挂靠承包、转包、垫资施工等现象还是存在的,这些都将成为欠薪问题的源头。尤其是在一些领域中,一些没有用工主体资格的所谓“包工头”,在建筑市场中带着农民工队伍在生产施工,极易发生欠薪事件,而且后期处理起来很难分清责任主体,为最后解决问题埋下隐患。因此,民营建筑企业必须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安装工程总分包实施办法》、《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业务分包监管,把欠薪问题的源头抓好。

(二)做好农民工的用工管理

当前,建筑行业在全面推行营改增,在用工形式上,主要存在3种形式,具体包括:第一种是与专业的劳务公司签订分包合同,第二种是公司直接雇佣农民工,第三种与各类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不同的用工形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责任与风险。根据相关法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劳务企业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因此在具体的管理中,建筑企业须充分重视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加强一线班组(队)的管理,按照规范建立施工现场劳务台账,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劳务台账管理。内容包括:农民工花名册、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册、农民工工资银行支付凭证等资料。有了完善的过程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欠薪事件发生。

(三)加强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

民营建筑企业的资金流依靠主营业务收入,即工程合同的结算收入。由于当前建筑市场上竞争异常激烈,更何况垫资承接工程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无疑让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处在一个很尴尬处境。如果甲方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就会让建筑施工企业陷入资金链困境,导致无法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财务核算和预算:一方面在工程款结算环节与甲方做好协商,及时结算工程款,保证正常的资金流;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以便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优先保证农民工工资。万一遇到甲方违约无法按时结算工程款的情况,也要积极通过与农民工群体协商,就延迟支付工资达成共识,并制定支付计划,必要时候向政府主管部门请求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冰某县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雷颖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讨价还价博弈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学,2012

[3]王华鑫,徐敏市劳动监察大队快速帮农民工讨薪百余万元[EB/OL].http: //wwwdyrlsgovcn/DisplayNewsaspx?_id=1598,2017—01—25

猜你喜欢

相关者工资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FLY ME TO THE SKY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生意太差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