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8-09-19周淼森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养老问题对策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规模日益庞大,养老问题突出。解决对策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发挥政府责任;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改善个人观念。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对策

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背景

1、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我国近年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自21世纪以来,伴随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与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普遍提高,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增长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格局,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成为主流,联合家庭的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相比之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甚于城市,相关空巢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未来的“空巢家庭”数量持续增加。

2、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在当今社会,由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间经济水平差异不断拉大,城市中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进行转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对于户籍制度的管辖有所放宽,农村人口的流动更加便利,中青年人口更容易在城市驻足,日积月累,形成农村老人留守,子女在城市务工的局面。此外由于城镇在医疗卫生、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农村人口务工后多选择定居的方式在城市扎根,回流人口较少,两级分化严重,空巢老人数量自然不断增长。

3、社会风气与个人观念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了冲击,农村人口对于老人的赡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代际间的交流减少,传统的家长地位受到削弱。有些农村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甚至选择自己主动搬出去居住,形成“空巢老人”的格局,度过独立、自由的晚年。同时,子女外出务工后,与老人间的“代沟”加大,面对面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少,由于社会流动也导致了子女与父辈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隔阂,职业工作也由劳作转向不同领域的劳动行为,子女弘扬孝道的观念削弱,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影响增大,许多子女不但不主动赡养老人,反而把这种事当作负担,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纵观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局面,也分“主动”与“被动”两种情况。“主动”情况是出自老人的个人意愿,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且独立收入条件相对较好。“被动”情况下的老人则在收入与居住条件等方面尚存不足。

二、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1、物质经济条件低下

与城镇空巢老人群体相比,农村空巢老人人均年收入与消费水平都相对低下。此外,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收入多为个人劳动所得,兼带打零工、编织、拾废品等行为,子女供养比与政府补贴相对占比低,在子女无法赡养的情况下,老人的劳动能力逐渐减弱,收入降低,更存在生活质量下降、病痛缠身等综合问题,个人较早进入其生命周期的下降期,缺乏有效的手段维系个人生活。农村空巢老人经济压力大、劳动强度高,综合自身条件,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面临形势严峻。

2、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纵然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发展,但和城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长期从事高强度的劳动活动加上其后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群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疾病,需要尽快得到有效医治。但是,在乡村地区,医疗设施缺乏、有关人才不足,相关体制不健全,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在看病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才能满足相关群体的需求。

3、心理慰藉问题

由于文化娱乐条件相对不足,愉快的精神生活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群体来说至关重要。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养儿防老”一说,老人们普遍渴望“子孙满堂”的生活,但往往却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与子女间的交流稀少,与邻居间又缺乏沟通,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缺少精神寄托,存在很大的压力,也会影响到现实生活。

4、个人生活问题

老人群体在晚年时身体状况不佳,需要细致的照顾。由于个人独自生活,空巢老人群体在面临摔倒、生病等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差,安全隐患突出。并且其人身财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面临违法犯罪事故时缺乏有效应对能力,寻求救助方面的手段也较困乏,更缺少文化娱乐项目,精神寄托不足。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多在于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岗位的数量与限制致使子女长期务工难以归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引发“看病难,治病难”等问题,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也薄弱,与子女沟通少,综合下来形成不利局面,也需要政府。个人与社会的多方帮扶,否则不仅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相关消费水平,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三、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发挥政府责任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农村中青年群体进城务工的比例才会降低。因此,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协调产业结构,进行资金投入,扶持具有地区特色的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为农村地区增加创业机会,刺激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同时,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适宜他们能力的劳作项目,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政府对“三农”的补贴力度,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

此外,政府也需要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扶持农产品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加快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当地居民的专业技能,从养护与种植方面进行培训与教学,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内在价值,摆脱政府的“责任缺位”状况,提供完备的服务。

2、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政府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全方位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十分必要。除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外,还应当从财政方面加大对各农村地区的补贴,扩充对农村的养老金投入,维持中央与地方财政比例平衡,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使更多老人的相关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应当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养老体系,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方面参与分担财政负担,建立农村养老基金会,接受多方面捐助,統筹城乡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更多医疗优惠,加强对农村医疗环境的改善,在病种确立与报销方面进行审核完善,健全农村多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由政府将富余的医疗卫生资源向乡村转移。

此外,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法治建设,对农民享受养老保险的准入资格、参保范围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从低水平起步,由地方政府给予参保人缴费补贴。对于农村空巢老人与残疾老人等缴费困难的群体适当进行优惠,减少他们的困难。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的基金监管力度,保障相关工作的公开透明。也进一步扶持寿险业的发展,减免个人所得税,保费减免营业税。

3、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改善个人观念

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村中青年人口来说,他们应当加强与老人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外出期间多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对于家庭的经济、生产事务等也应该及时安排好,减轻老人的负担,尽可能选择就近务工,孝敬老人,从精神上敬重老人,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对于空巢老人群体来说,也应该逐步树立自我养老意识,改变消极养老的观念,用良好的心态看待“空巢”现象,增强心理独立,正确应对“空巢”现象带来的孤独与寂寞感,寻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弘扬“孝道”与“居家养老”观念的同时,农村地区也应当结合时代特色,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完善社区养老、养老护理机构的建设,在村集体之间建设养老事业,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独居的状态,让他们在一起活动,通过加强社区治安联防与上门服务等形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为老人群体提供老年活动中心或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发展老年互助会组织与自愿者服务制度,拓展对农村老年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倡导老年群体间加强往来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使其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雅莉.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述评及启示[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09).

[2] 邵思齐,战美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05).

[3] 黄锐,必勒格.民族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44-52.

【作者简介】

周淼森(1997-)男,汉族,河南偃师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养老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现代社会养老问题的全新演绎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关于老龄社会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议偏远小岛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
吕梁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