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论权威》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8-09-19王怡玮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恩格斯当代价值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论权威》的写作原因及基本思想,分析了《论权威》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论权威》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权威观启示我们要在新时代积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和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中央权威。

【关键词】 恩格斯;权威观;当代价值

一、《论权威》的写作原因

1、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不论是先进的机器还是先进的技术,都对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这次工业革命逐渐使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使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但在资本主义广泛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随之显露,这种劳动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失业人数激增,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更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反权威主义者的攻击

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在当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时代条件所限,加之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导致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欧洲工人运动也遭到资产阶级的疯狂镇压。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宗派主义者,如德国的拉萨尔分子、法国的普鲁东分子等也借此机会加快进行分裂活动,而巴枯宁无政府主义者就是其中比较猖狂的一派,巴枯宁派趁此时机,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马克思主义,而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就是反对一切权威。巴枯宁派大肆宣扬个人的绝对自由,认为自由与权威不能同时存在。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不存在任何权威,“因为权威=国家=绝对的祸害”。[1]他们攻击马克思主义是“权威主义的共产主义”,并且污蔑马克思“从头到脚都是一个权威主义者”。[2]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权威产生的罪魁祸首,国家才是应当清除的祸害。这是因为资本的创造与积累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基础的,要使资本消亡,就必须废除国家。他们甚至认为一个独立的人应当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良心来行事,不应受到任何社会秩序的规范。

恩格斯說:“有些社会主义者近来开始了一次真正的十字军征讨,来反对我们称之为权威原则的东西。他们要给这种或那种行为定罪,只要把它们说成是权威的就行了”。[3]恩格斯创作此文就是为了考察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对权威原则是如何歪曲的,从而彻底驳斥巴枯宁主义反对一切权威的谬误,进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论权威》的基本思想

1、权威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在《论权威》的开篇恩格斯就谈到“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4]即权威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在社会中一些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些人,后者必须服从前者。而恩格斯在这句话中所指的“别人的意志”既可以指一个人、一个集团甚至某个社会组织,这是由一定的社会条件来决定的。由此可见,恩格斯认为权威具有绝对的强制性,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但恩格斯在此文中并没有论述权威与权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就导致学术界对于权威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解读。有的学者认为权威等同于权力,王沪宁在《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一书中写到,“权威就是权力”。[5]他认为“权威是存在于人类历史全过程中的社会现象,它以服从为前提,以组织为基础,以强制为特征,是一种意志由一个主体贯彻到另一个主体的行为”。[6]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权威是指权力与威望的统一,既要有权威主体对客体的支配能力,权威客体又应当从内心深处认可和信服主体,只有主体得到客体的爱戴才能产生权威,二者缺一不可。汪世锦则从服从的效果方面来阐述权威与权力的区别,他认为“权威表示的服从关系是一种克服了抵抗力的服从,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服从;而权力所表示的服从却是带有抵抗的服从”。[7]

2、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两个角度,论述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他在文章中用纺纱厂、铁路和轮船作为例子,证明权威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说“代替分散的小作坊的是拥有庞大工厂的现代工业,代替马车、帆船的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工业是这样,农业也不例外。代替小自耕农的是靠雇佣工人、使用机械化耕作大片土地的大资本家。”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出现了由分散活动向联合活动转变的趋向。因此恩格斯认为“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8]社会生活中任何联合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权威来进行约束和组织,只有人们依据权威所制定的规则来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才能有序并顺利的进行生产。而且不论是何种社会形态,权威都会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活动而长期存在。这种联合活动的范围越大,权威的作用范围也越大,权威将随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扩大其作用范围。由此可见,权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重要表征。

3、权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恩格斯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所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共产主义彻底实现时,国家就会消失。但权威却不会随之消亡,因为权威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指政治权威。当一个社会的阶级消亡时,政治上的权威会随之消失即权威的政治管理职能消失,但权威在社会的经济文化方面的管理职能依然存在,只要人们仍然进行经济文化方面的联合生产活动,那么权威就将以此种方式来实现其管理职能。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这就是说,社会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

4、权威与自治的辩证关系

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反权威主义者认为权威是绝对的坏,自治是绝对的好,二者是水火不容的。任何对自由的限制都应该彻底消灭,未来的社会应当是绝对自由的社会。对于巴枯宁派的这种荒谬的观点,恩格斯在文章中说道“一个哪怕只有两个人组成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不放弃一些自治权,又怎么可能存在”。[9]“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10]权威与自治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的一对范畴,不加任何束缚与限制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仅仅以暴力为支撑的强权权威也无法发挥其作用。权威应当建立在自治的基础之上,自治应当实行在权威的指导之下。而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反权威主义者完全将二者放在对立面去理解,只承认自由的绝对性,这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反动的。

5、革命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

巴枯宁认为废除权威是社会革命的先头军,要消灭国家就必须先消灭权威。在文章中恩格斯对这种错误的观点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恩格斯说“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来强迫资产阶级服从自己的意志”。[11]这就说明,革命本身就是权威的一种表现形式,无产阶级用革命这种权威的手段来消灭资产阶级,从而取得政权,而当新国家的政权建立之后,仍然需要权威来为自己的政治统治服务,因为如果不利用权威来巩固取得的胜利成果,那么就无法获得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恩格斯的这一理论观点无疑是对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支持,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也从实践方面证明了其观点的科学性。

三、《论权威》思想的当代价值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恩格斯在此篇文章中指出,权威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必然产生的,不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毫无疑问就需要某种权威来进行组织。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得马克思与恩格斯进行了思考,他们认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2]中央权威的弱化就必然会导致社会陷入不稳定的状态,而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就无法专心致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想创造一个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需要全体人民统一思想与行动,那么没有党中央的权威进行组织与领导是不行的。

当今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权威的组织领导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正处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的关键阶段,党不论是面临的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都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就更加要求全党团结统一,更加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只有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用强有力的政治纪律与组织纪律进行管理与监督,才能使全党同志不断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2、中央权威应与地方具体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央与地方的辩证关系实际就是权威与自治辩证关系的实践外化,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中央权威应与地方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在中央权威的集中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中央层面上来说,中央应牢固树立其核心地位与权威精神,在一些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宏观领域上发挥其主导作用,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核心问题上坚持其领导地位。从地方层面上来说,地方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在微观领域上结合本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真正使政策路线符合实际并落实到行动中。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只有作为要素的每个部分合理配置,系统这个整体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方有其不同特色与发展状况。地方不但应将自身置于中央的整体考察之中,在整体内落实中央的政策与路线方针,更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深入了解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具体的实施步骤,从而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3、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都必须正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组织原则,而这一原则也很好的体现了权威与自治的辩证统一。民主集中制包含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是民主,这种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而非单纯的绝对民主。另一方面是集中,这种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非绝对的中央集权。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结果和保证,离开二者的任何一方都会偏离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内涵。民主与集中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又统一于中国当代的政治生活之中,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构成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准则。

4、应当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型中央权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进行统一规划与领导,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所以,应当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型中央权威。这种新型权威应当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最大程度上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更加能够树立中央权威的公信力,推动现代化民主进程的发展。

這种新型中央权威应当依托于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之上。如果权威是以强制手段的暴力作为出发点,那么这种权威就会演变为强权,因此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才是权威的真实属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完善人大代表的各项职权,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政府的监督力度,还应当加强人大代表自身能力建设,使之充分反映民意,真正代表人民的诉求与呼声。只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新型中央权威才能在与民主的互动关系下发挥其应有作用。

【注 释】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十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6.

[3][4][8][10][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1,224,554,421,554.

[5][6] 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7] 汪世锦.论权威——兼论权威与权力的关系[J]. 湖北大学学报,2001(27).

[12] 恩格斯致泰·库诺(1872年1月24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1.

【作者简介】

王怡玮(1996-)女,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恩格斯当代价值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伟人的友谊也有风波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恩格斯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