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大湾区核心区产业结构特征对广州的启示

2018-09-19魏作磊王锋波

城市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湾区核心区比重

◎ 魏作磊 王锋波

大湾区经济是全球区域经济格局中的闪亮明珠。经过长期积累发展,国际化大湾区普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全球化经济氛围、自主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高端要素的集聚溢出效应和四通八达的国际交流网络,因而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做出的一项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和澳门的互利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利于促进内地与港澳更加紧密的联系,对于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意义。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目前正在实施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如何更好地建设国际化创新中心城市以及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显然是广州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选择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洛杉矶湾区①以及日本东京湾区四个著名国际化大湾区,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这些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提炼出国际化大湾区产业结构的普遍特征,以期对广州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际化大湾区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征

(一)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是位于美国加州包括众多大小不等城市群的大都会区,其核心区是旧金山—奥克兰—海沃德(San Francisco-Oakland-Hayward)三市。2016年旧金山—奥克兰—海沃德三市GDP达到4705.3亿美元(当年价),人均GDP达到10万美元(当年价)②。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科技产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是谷歌(Google)、苹果(Apple Inc.)、惠普(Hewlett Packard)、 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 Systems)以及eBay等全球知名公司总部所在地。表1是2001-2015年间旧金山—奥克兰—海沃德三市GDP的行业构成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服务业已经占到旧金山GDP的76.3%,在此后的15年比重仍在上升,到2015年达到了82.1%。显然,服务业是旧金山大湾区核心区的主要产业内容。

具体到服务业内部各行业,2015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与租赁服务(18.5%)、专业与技术服务(17.1%)、批发零售(11.7%)、政府服务(11.3%)和信息服务(10.0%),其中房地产与租赁服务、专业与技术服务、批发零售和信息服务合计占到57.3%,接近六成。从近15年的变化来看,批发零售和专业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明显,2015年分别比2001年提高了3.3和2.5个百分点。

表1 2001-2015年旧金山—奥克兰—海沃德产业结构基本特征

(二)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纽约大都会区)包括纽约州的纽约市、长岛市和哈德逊河谷中下游地区,新泽西州最大的5个城市(Newark,Jersey City, Paterson, Elizabeth和 Edison)及其附近地区,康涅狄格州的6个大城市(Bridgeport, New Haven, Stamford, Waterbury, Norwalk, and Danbury)及其附近地区,以及宾夕法尼亚州东北地区5个县,其经济核心区域是纽约—纽瓦克—泽西城(New York-Newark-Jersey City)三市。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更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金融、国际贸易、都市文化娱乐等行业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2016年纽约—纽瓦克—泽西城三市GDP达到16574.57亿美元(当年价),人均GDP达到8.2万美元(当年价)③。表2是2001-2015年间纽约—纽瓦克—泽西城三市GDP的行业构成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服务业已经占到三市的89.8%,在此后的15年比重仍在上升,到2015年达到了92.4%。显然,纽约湾区核心区经济几乎都是服务业。

具体到服务业内部各行业,2015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与租赁服务(18.1%)、金融保险业(17.5%)、批发零售(11.3%)、政府服务(10.2%)和专业与技术服务(10.0%)其中房地产与租赁服务、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和、专业与技术服务合计占到56.9%,接近六成,但15年间各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不是很显著。

表2 2001-2015年纽约—纽瓦克—泽西城产业结构基本特征

(三)洛杉矶大都会区

洛杉矶大都会区位于美国加州南部,是美国第二大都会区和世界闻名的娱乐、媒体和文化产业聚集区,是美国电影之都好莱坞和环球影城、加州迪士尼乐园所在地,同时也是美国西岸的贸易、运输、物流、仓储产业的重心,更是美国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中心。位于圣佩卓(San Pedro)的洛杉矶港与副港长滩港是全美国最大的海港所在地。洛杉矶目前已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集聚地,是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健康网公司(Health Net)、美国信心钢铁铝业公司(Reliance Steel&Aluminum Co.)、AECOM、世邦魏理仕集团(CBRE Group, Inc)等世界级公司总部所在地。核心区是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Los Angeles-Long Beach-Anaheim)三市。2016年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三市GDP达到10000亿美元(当年价),人均GDP达到7.5万美元(当年价)④。

表3是2001-2015年间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三市GDP的行业构成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服务业已经占到洛杉矶大都会核心区的85.7%,在此后的15年比重仍在上升,到2015年达到了89.6%。显然,服务业是洛杉矶大都会核心区的主要产业内容。

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构成来看,2015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与租赁服务(24.8%)、批发零售(13.0%)和信息服务(12.3%),三者合计占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三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50.1%,超过一半。值得关注的是,洛杉矶湾区文化娱乐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15年达到5.4%,比纽约湾区(1.4%)和旧金山湾区(1.4%)高4个百分点,这与洛杉矶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娱乐中心地位一致。从趋势来看,批发零售业比重下降趋势明显,从2001年的15.5%下降到了2015年的13.0%,下降2.5个百分点。房地产与租赁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明显,从2001年的20.2%上升到了2015年的24.8%,上升4.6个百分点。

(四)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东部沿太平洋之海口,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川崎、横须贺市、千叶市等。东京湾区是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全球著名的制造、研发、金融、商贸、教育聚集地。这里大约聚集了日本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和3/4的工业产值,是丰田、本田、日产、软银、丸红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等数十家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地。东京都是东京大湾区的核心,2014年东京都GDP达到8634亿美元,人均GDP达到64000美元⑤。表4是2001-2014年间东京都GDP的行业构成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服务业已经占到东京都的85.2%,在此后的14年比重仍在上升,到2014年达到了87.1%。显然,服务业是东京都的主要产业内容。

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构成来看,2014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的行业依次是批发零售(22.7%)、房地产(14.8%)、信息服务(14.0%)、商务服务(12.5%)和金融保险(10.9%),这五大部类合计占东京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4.9%,接近3/4。从变动趋势来看,批发零售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25.6%下降到了2014年的22.7%,下降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与信息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明显,房地产从2001年的12.5%上升到了2014年的14.8%,信息服务从2001年的12.1%上升到了2014年的14.0%,分别上升2.3和1.9个百分点。

表3 2001-2015年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产业结构基本特征

二、大湾区经济产业结构的共同特征

通过对世界著名四大湾区(大都会区)经济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湾区自身禀赋条件不同,各个湾区核心区域的产业结构有所差异,但是通过比较,我们仍可以发现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一些共性特征。

首先,服务业在大湾区中心区域经济结构中占绝对地位。目前四大湾区经济核心城市中服务业占GDP比重均超过80%,其中纽约—纽瓦克—泽西城甚至超过90%。服务业占主体地位是湾区经济长期分工演化的自然结果,也是湾区承担产业创新领头羊的产业载体。从各大湾区发展历程看,依托天然港口优势发展转口贸易是湾区经济发展的起点,贸易发展随后催生了湾区临港工业发展。随着临港工商业规模扩大,湾区土地租金上升推动了工业生产成本上升,降低了湾区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将空间场地占用量大的生产环节迁到低土地成本地区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生产制造环节搬迁提供了便利。随着制造环节不断搬离湾区中心区,在湾区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逐步形成了“行政总部—加工制造”的空间分工格局,大城市(中心区)专注于行政管理而小城市(外围区)则在制造环节实现专业化,价值链两端空间场地占用量小的服务环节最后成为湾区中心区域的主体产业。所以,湾区核心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不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简单替代,更不是产业空心化,它是产业链空间分工合作和产业高级化的表现形式。服务业比重上升实质上是大湾区核心区由“贸易型城市”向“工业型城市”再向“创新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在产业结构上的体现(奥沙利文,2015)。

表4 2001-2014年东京产业结构基本特征

其次,信息、技术、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是大湾区中心区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各大湾区核心区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除了商贸餐饮运输仓储等这些伴随湾区转口贸易和临港工业成长起来的传统服务业之外,信息服务以及各类专业化的商务服务业⑥在湾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信息服务业占湾区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都接近或超过10%,商务服务业占湾区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都超过10%,旧金山湾区甚至超过20%。信息和专业服务业地位上升是大湾区中“行政总部—加工制造”空间分工格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表现形式。“行政总部—加工制造”的空间分工格局使得湾区核心区聚集了大量公司总部(区域性总部),随着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竞争加剧,中心区的企业行政总部越来越倾向于从外部获取(out-source)法律、财会、广告等专业化商务服务,各类商务服务支出在公司总部工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Aarland et al.,2003;Ono,2003),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类商务服务的产出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提升和单位服务成本下降,这反过来又吸引更多公司的总部向湾区中心区域聚集(Davis and Henderson,2004),二者按照斯密-杨格定理揭示的市场范围扩大与专业化分工相互促进机制进行动态演进(Allyn A.Young,1928),形成了大湾区核心区中以总部经济和各类专业化商务服务为核心的产业竞争优势,使核心区在整个湾区乃至全球产业链中处于“链主”地位,这一地位同时也刺激和推动着大湾区由原来主要在产业(行业)维度上的专业化向企业职能(功能)维度上的专业化转变,产生了商务中心与生产中心的分离(Duranton and Puga,2005)。

最后,发达的公共社会服务体系是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服务业是劳动或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人才聚集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各类商务服务业,更是离不开大量专业化人才的支撑。因此,能否吸引和聚集到丰富的专业人才是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完善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公共社会服务业不仅为专业化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软环境,同时还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起点公平的重要保障。著名服务经济研究专家辛格曼甚至认为公共社会服务业(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等行业)比重迅速膨胀是人类社会步入服务经济时代的最重要特征(Singelmann,1978)。从全球大湾区目前的产业构成来看,以教育、健康、文化娱乐、社会救助等为主体的公共社会服务业占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大都会区GDP的比重已超过或接近10%。东京湾区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不详,但是其社区与社会服务、个人生活服务合计占GDP比重也达到了10%。

三、广州与国际化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1998年首次超过GDP的一半达到52.0%,2017年底达到70.9%⑦。目前服务业已成为广州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表4是2016年广州和深圳服务业占GDP比重以及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构成。对比国际大湾区产业结构的普遍特征可以看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仍有明显差距。

首先,广州服务业占GDP比重不高。目前广州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了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⑧,但是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洛杉矶大都会区的中心区相比,广州服务业占GDP比重仍低10到20个百分点。国际大湾区核心区服务业占绝对优势是产业链在空间地理上进行分工合作的结果。在湾区经济演化过程中,大湾区核心区域依靠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先发优势主导着与外围区域(乃至全球)之间的产业链分工,通过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加工环节外迁至外围区域(甚至全球),自身形成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包括产业链两端服务环节在内的服务经济。尽管湾区核心区域制造业占GDP比重低,但是从全球价值链治理角度看,湾区核心区由于掌控着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即微笑曲线两端的服务环节)从而掌控着全球价值链治理和重塑的主动权,成为价值链增值的主要获得者。因此,国际大湾区服务业比重高本质上反映了其工业价值链的治理水平高。与国际大湾区核心区相比,广州服务业比重不高(相应地工业比重偏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州服务业总体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州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工业价值链治理水平不高,这一点还可以从广州拥有的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极少得到印证⑨。

其次,广州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目前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发展,依托信息技术产生的各类信息服务业成为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服务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是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要形式。加快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强大信息服务业是一个地区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掌握未来经济发展主导权和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支撑。目前信息服务业占四大湾区(都会区)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接近或超过10%,而2016年广州信息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只有5.9%,落后于各大湾区。

再次,广州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各类专业化的技术与商务服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最活跃的领域,是微笑曲线两端服务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湾区核心区域发挥引领、带动、集聚和辐射功能的主要产业载体。2016年广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只有3.6%(低于同年深圳市4.5%的水平),商务服务业连同租赁业一起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0.4%,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5%,占GDP比重则明显低于10%。与四大湾区(都会区)核心区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主要包括专业与技术服务、公司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与支持三大类)占GDP比重(超过10%甚至达到20%)相比,广州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这不利于广州向创新城市发展。

表5 2016年广州和深圳产业结构特征

最后,广州的公共社会服务业仍有差距。以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是发达国家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营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的重要保障。目前公共社会服务业占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GDP均超过10%⑩,而占全社会就业比重则接近20%⑪。目前在广州教育、卫生和社会公共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6%和4.3%,二者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分布达到10%和7%。但是,与各大湾区(大都会区)相比,广州卫生和社会服务业占服务业(GDP)比重明显偏低2~3个百分点。如果从就业来看,2016年广州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只有5.1%⑫,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⑬。公共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广州营造良好软环境吸引更多一流专业化人才,不利于各类技术和专业化服务业发展,也不利于广州发挥大湾区核心区服务主导功能。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与国际化大湾区核心区域产业结构普遍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广州在服务业总体水平以及信息服务业、技术专业服务业和公共社会服务业等领域存在差距。服务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由服务活动产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流是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广州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对周边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首先,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地位。要从战略观念上转变“高服务业比重导致产业空心化”“服务业比重高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简单替代”等错误认识,从区域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治理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大湾区(大都会区)服务业比重高是产业高级化和向创新城市转变的表现形式,发达的服务业是核心区域执全球价值链之牛耳和引领区域创新的产业基础与保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广州应通过在关键服务领域提前布局卡位、推动自身制造业服务化、加强与周边区域分工协作等途径将政策资源重点向服务业倾斜,通过构建国际一流的服务业体系提升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地位和主导权。

其次,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广州要正视信息革命大趋势和与国际化一流湾区中心区以及深圳在信息服务业上的差距,依托全球商贸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形成的密集信息流,发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要素资源优势,面向珠三角和全球产业需求抢占产业制高点,努力突破信息互联产业关键技术,壮大信息服务产业载体,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服务领域的广州企业与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信息服务体系,助力广州发挥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功能。

再次,做强专业技术与商务服务业。各类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业是现代产业链中“微笑曲线”两端服务环节的核心部分,是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变革和产业业态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现代服务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专业化商务服务与企业总部的互动共生是大湾区(都会区)核心区最本质的产业特征。与目前国际化大湾区(都会区)核心区对比,广州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广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人才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为了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地位,广州应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具体来讲:一方面,依托千年商都形成的国际商务基础,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优化国际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国际知名技术和商务服务公司来穗,全面提升广州专业服务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与商务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或国内外大型公司区域性总部入驻广州,形成强大总部经济聚集效应。

最后,优化公共社会服务业。发达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既是国际化大湾区(大都会区)核心区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这些地区营造宜居乐业优质软环境的重要保证。与国际化大湾区相比,广州公共社会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优化。增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地位必须进一步优化公共社会服务业。这就要求广州在谋划服务业发展战略过程中要有长远战略眼光,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内GDP和税收贡献效果明显的营利性服务业,还要重点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医疗、生态环境等非营利性公共社会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过更加优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提升广州的城市魅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总部来穗发展,以当前非营利性的公共社会服务投入滋养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从地理形态来看,洛杉矶大都会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湾区”,但是其经济发展特征与其他湾区经济有相似之处,为增加样本本文将洛杉矶大都会区与其他湾区一并分析。

②③④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美国经济分析局(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⑤日本数据来自日本东京都统计网站:http://www.toukei.metro.tokyo.jp/index.htm。

⑥商务服务业(business services)是指法律、财会、咨询与调查、广告、人力资源、会务、行政管理等各类围绕商务活动展开的专业化服务。

⑦数据来自《广州统计年鉴2017》和《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⑧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7》中的数据,2015年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平均为74.2%。

⑨2017年广州的全球500强企业只有中国南方电网、广汽集团和恒大集团三家,不仅远远低于各大湾区,还低于深圳市(8家)。

⑩OECD数据库:https://stats.oecd.org。

⑪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7》中的数据整理。

⑫根据《广州统计年鉴2017》中的数据计算。

⑬由于不能获取大湾区详细的分行业就业数据,我们无法详细对比广州与大湾区的就业结构特征。但是根据发达国家大湾区(大都会区)往往是一个国家服务业最集中的地区,我们相信从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获得的比较结果可以类推到大湾区(大都会区)。

猜你喜欢

湾区核心区比重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