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无锡原料茧的来源及控制之考察
2018-09-19文/李灿
文/李 灿
作者简介:李灿,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历史学硕士,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
无锡产茧十分丰富,普通年岁的产茧额,春茧约16万担,夏茧约2万多担,秋蚕桂花茧约为1万多担,共约20万担。以310斤烘折(烘制100斤干茧所需的鲜茧量)为标准,则每年烘干茧62 000多担,其中约20~30%为上海茧商所收买。无锡缫丝厂所用的蚕茧,虽然“以本邑产者为最多”,但仍不过供其半数,不足之数就向常州、江阴、金坛、宜兴、溧阳、常熟等处购买。江苏省厘税局的数据表明,自1923年5月21日至1924年5月20日的一年里,有30 918担干茧自江阴、常州、宜兴、金坛和溧阳运入无锡,与此同时,有8 099担厂丝和无锡周围23 643担干茧运往上海。
到30年代,无锡缫丝厂迅速发展,本地蚕茧供不应求,还需从外省输入部分干茧。表1即为1936年无锡缫丝厂的干茧来源,其中来自外省的约占17.7%。除山东外,有部分浙江和安徽的蚕茧也运至无锡,这是由于沪宁铁路的联络,能西通镇江、南京,再至安徽省的产茧地带,并东通苏州、上海,再经由苏嘉铁路或水路至吴江、平望、盛泽等浙江省北部的主要养蚕地带。但因为茧税的征收和浙江省本省缫丝业的发展,故浙江省送至无锡的蚕茧并不多。从此表可以看出,来自本省的蚕茧占据了绝大部分,为82.3%,这说明无锡缫丝厂原料供给的便捷。
表1 1936年无锡缫丝厂干茧来源
跟无锡不同,上海无原料茧生产,其缫丝厂所用原料都来自外地(以江浙两省为主)。因此,每年新茧上市时,上海各缫丝厂及专营茧业的商人就“纷赴各省内地租行收茧”。如1928年上海各缫丝厂的干茧来源:江浙两省8 438.8吨,安徽202吨,汉口及其上游221.7吨,其他有青岛和福州50公斤,合计8 862.6吨。茧行和厂商为了协调茧市,常常于每年五月新茧登场前在上海丝茧总公所举行会议,由各地分公所汇报当地养蚕情况,预测产茧量,然后参照国外生丝价格定出茧价。
由于蚕茧上市具有季节性(因气候缘故,江浙一带农家大都饲养春蚕),在茧行和干茧市场形成之前,上海缫丝厂主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备足大量的原料茧以供一年缫丝之用,这使得贮藏场所、运输和资金周转(缫丝厂必须一次性支付大量的资金)的难度很大。因此,原料供给的问题,就成为当时上海缫丝厂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个难题极大制约了上海缫丝业的发展,因而自1861年第一家缫丝厂出现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缫丝厂未有很多的增设。
随着上海缫丝厂对原料茧需求的扩大,于是在养蚕地带,茧行应运而生。茧行是江浙地区的资本家从地方当局所获得的特权(除茧行外,一切机关和个人不许从事蚕茧交易),他们从农民那里买来的分散的蚕茧,在茧行集中起来烘制成干茧,再输送到各地(主要是上海)作为机器缫丝厂的原料。浙江省的茧行最早设于1862年前后,江苏省无锡的茧行于1886年起创建,随后发展很快。
在1892年以前,无锡人氏薛南溟已在无锡投资开设茧行,专售蚕茧运往上海。1896年,薛南溟和无锡同乡豪绅周舜卿合资在上海创办永泰丝厂,为方便采购原料,就在无锡逐年增设茧行。到辛亥革命前夕,薛氏独资开设的茧行,分布于无锡城乡的有14家,茧灶532副(见表2),这不仅为薛氏家族积累了丰厚的资本,也为永泰丝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表3为1919年无锡茧行的分布情况,当时无锡共有17个市、乡,可知无锡茧行分布区域很广,各区皆有茧行,茧灶也很多,因而有利于收茧。
表2 辛亥革命前夕薛氏独资经营的茧行情况表
表3 1919年无锡茧行分布表
表4 江浙皖地区茧行和茧灶
茧行的设立地必须以接近产茧区域、交通便利为条件,因此新设的茧行以新兴养蚕地带的无锡为中心,据记载,无锡“每至四月间,茧行林立,收茧之多,岁必数百万金”。表1-8为1925年的调查,当时浙江全省有329家,茧灶2 419副;安徽省有茧行116家,茧灶1 415副;江苏省最多,共786家,其中无锡、常州一带就有504家,茧灶为10 008副,约占江浙皖地区总数的一半。1928年在无锡北门外大运河沿岸,较大的茧行就有瑞昶顺、协成、福裕、乾益、大有、源慎、宏泰等数家。无锡茧行的大规模设立,既有利于原料茧的调配,又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为无锡缫丝业的发展增加了资本积累,二三十年代无锡缫丝业的大发展与此是分不开的。
上海的缫丝厂大都依赖茧行买进蚕茧,可以说茧行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为上海缫丝厂解决了原料供给的难题,结果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短时间里出现了很多机器缫丝厂(见表1)。但经营者多数没有预想到由于上海并非原料产地而带来的原料茧调进的困难,因此在经营过程中还是感到了原料供给不足的威胁。表1-9为1913~1928年上海每年运入的干茧数量和实需干茧量统计表,由此表可知,从1913~1928年,上海运入的干茧能满足各丝厂生产所需的年份很少,常年缺30~40%,故“各厂常因原料缺乏而停止工作”。换言之,在新茧上市之前,上海丝厂原料总是青黄不接,这是上海缫丝业一个突出的现象,因此上海缫丝厂差不多每年有四分之一即3个月时间无法开工。